首页 > 

国家电网高质量完成四川甘孜“6+4”同停跨越施工

来源:国家电网
时间:2024-11-15 12:00:34
热度:

10月28日6时,四川电网500千伏新都桥变电站和500千伏甘谷地开关站重新“牵手”,标志着国家电网川渝、金上特高压工程“6+4”重大检修及特高压施工跨越如期完成。川渝、金上特高压工程&ldq

10月28日6时,四川电网500千伏新都桥变电站和500千伏甘谷地开关站重新“牵手”,标志着国家电网川渝、金上特高压工程“6+4”重大检修及特高压施工跨越如期完成。

川渝、金上特高压工程“6+4”重大检修及特高压施工跨越中,导线要同时跨越6条500千伏线路以及4条220千伏线路,涉及二郎山、小天都、折多山3个作业片区和甘谷地、龙胆溪等5个主要跨越点。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部署相关单位于10月8~27日在甘孜地区开展川渝、金上特高压工程“6+4”重大检修及特高压施工跨越。“施工窗口期只有20天,施工难度大、风险系数高、工作条件差、统筹协调多,能够如期完成,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国网四川电力建设部特高压处处长唐刚说。

涉及两项特高压工程共5个施工标段、9个放线区段、86基铁塔、32千米张力放线,数千人参加。这是一场特高压施工跨越大会战,困难与挑战接踵而来。

在折多山片区,川渝特高压1标段新都桥跨越点海拔约3700米,最高处海拔4535米,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在二郎山片区,川渝特高压8标段、9标段龙胆溪跨越点位于背阴险坡之上,施工期雨雾天气的天数占比高达60%。陡峭的地形也增加了施工难度。在小天都片区,川渝特高压5标段、金上特高压川8标段所在地的地形地貌使施工空间严重受限,需要更加复杂的放线工艺。

当务之急是组建一支能够高效整合资源、统一协调调度、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的管理队伍。9月23日,国网四川电力成立安全管控领导小组,并抽调参建单位人员组建监控团队,打造“指挥部-专业工作组-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三级管控体系,满足靠前指挥、居中调度、现场支撑、实时解决重大问题的需求。

在施工难度较大的川渝特高压5标段、8标段、9标段和金上特高压川8标段附近,国网四川电力成立现场指挥部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按3个作业片区设置分指挥部,高效指导现场建设管理工作。

现场指挥部一手抓制度完善,一手抓制度执行,让跨越有了坚实的管理基础。按照现场指挥部要求,每日12时30分,各点位上报半日作业计划,确保进度有效掌握;20时30分,指挥部召开日管控协调例会,分析当日进度情况,安排次日作业计划,会商资源投入、策略调整和应对措施。

在指挥部内,6块电子屏幕上显示着38个重要点位的实时画面。这套基于“e基建”2.0系统搭建的指挥部监控平台,实现了现场人员投入、工序环节、方案落实、安全措施等全过程实时掌控。

在10月9日晚的日管控协调例会上,现场指挥部得知川渝特高压5标段的进度滞后了1天半。随后,指挥部率片区分指挥长、施工专家到川渝特高压5标段施工项目部现场办公,启动备用班组支援,补充现场施工力量;组织技术专家驻点开展技术帮扶;派驻技术骨干紧盯易发生故障的重点点位,全力推进工程进度。

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让施工作业事半功倍。

在川渝特高压1标段,塔间辅助承载工艺让导线“坐”上了索道缆车;在川渝特高压9标段,小区段半循环张力放线跨越施工技术,让左右两回导线分段展放,扩大了放线作业面,实现“用空间换时间”。输电线路三维策划系统、全景可视化集控放线系统和弧垂智能观测机器人等技术在全标段应用,解决了特殊区段张力放线难题。

基建、运检上万名参战人员并肩战斗,风险管控、安全生产、运维保供和后勤保障都至关重要。国网四川电力“抓工况、抓变化、抓未知”,开展现场风险研判,制订并完善专项应急措施,发布作业片区天气预警,保证应急响应及时、执行到位。

安全保障走在前,后勤管理跟得紧。安全专家团队采用“远程监控+现场核查”的方式,确保安全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应急物资保障组从生产、调拨、供应全链条保障物资需求,做好后勤保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