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企若复制淡马锡,能有几分像

来源:
时间:2015-08-11 12:02:06
热度:

国企若复制淡马锡,能有几分像关于国资改革将采用“淡马锡模式”的风声,已经传了两年。最新一次“放风”来自8月9日的香港《南华早报》。当

关于国资改革将采用“淡马锡模式”的风声,已经传了两年。最新一次“放风”来自8月9日的香港《南华早报》。当然,到现在为止都还只是一家之猜。 据该报报道,拟成立的新型公司以淡马锡为蓝本,将为国企提供资金并迫使后者盈利。新的制度旨在拉大政府和国有企业日常业务之间的距离,以使国资委不再直接干涉大多数国企的经营活动。 听着挺像淡马锡。不过,南橘北枳,一直是淡马锡模式在中国最大的风险。 淡马锡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有企业,它在效率上并不输于私有企业。这对于中国国企而言,不啻为成功指南,因为中国国企最大的问题就是效率不高,规模很大,利润不大。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的国企复制淡马锡模式,能学得几分像? 从技术层面,政企分开是最大的看点,所谓以后是管资本,而不是管企业。现在的国资委与国企关系仍是政企不分,从指导国企制定宏观战略,到具体的管理层招聘、董事会构成,再到微观层面的并购重组,国资委都不是“袖手旁观”,而是“长袖善舞”。如果向淡马锡看齐,这个层面虽然也涉及到权力、资源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但如果有来自最高层的动力支持,是能够复制出几分神采的。因为一旦边界划定,奉行“不干预”,就立竿见影。 但模式之所以是模式,在于不仅有形式,还有精髓和神韵,后者往往不容易模仿。理解淡马锡模式,有两个关键层面:一是它依靠产权纽带管理国有企业;二是它搞市场化,不搞特殊化。 国企是特殊的市场主体,它们背靠权力,面向市场,政企不分是通病。淡马锡的成功,恰恰是在权力和市场之间切割的非常清楚:国有的,但它是市场化的。只有实实在在的市场化,产权才能够成为确定的事情,混改的国企才能获得社会资本的参与热情。这也是为何“产权”两个字很重要。产权清晰,在商言商,就不容易产生寻租和不确定性。建立在产权之上的委托-代理链条,才会促使国企董事会和管理层进入各自的角色,而不是董事长像官员,总经理像董事长。 淡马锡之所以是淡马锡,在于它没有特权。在新加坡特色的市场经济里,不搞所有制的亲疏有别,不搞所有制歧视,有关公司的任何法律就是一把直尺,一量到底,不会因为你是国企,就可以得到政府的特殊照顾,在准入牌照、优惠信贷、服务便利上,在遇到与消费者的利益官司上,都不会有中国式国企的“长子待遇”。政府所致力于做的,就是打造一个规范的营商环境,谁也别撒娇,谁也别用口号吓唬人。同时,新加坡深入人心的法治传统及精神,保证了国企一把手可以做到惟才是举,全球招贤,而不是照顾内部人。仍是这个法治传统和精神,可以使国企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内控机制,可以使国企对腐败做到零容忍。而我们的国企呢,一方面抱怨被管得太死,另一方面又恋栈政府的各种资源倾斜,尚走不出这种颇有点“拧巴”的心理路径。 实话实说,淡马锡不好学。比如,央企“限薪令”,中国版的淡马锡公司该如何应对?最终,学得几分像,市场说了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