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光伏,正发生踩踏……

来源:
时间:2024-05-30 06:23:19
热度:

光伏,正发生踩踏……光伏,本是一朵向阳之花。哪里的阳光热辣滚烫、荒无人烟,哪里就是它的家;哪里风沙肆虐、赤野千里,它就把水分和植被带到哪里。光伏带来的,不只是能源与财富,光伏改变的

光伏,本是一朵向阳之花。哪里的阳光热辣滚烫、荒无人烟,哪里就是它的家;哪里风沙肆虐、赤野千里,它就把水分和植被带到哪里。光伏带来的,不只是能源与财富,光伏改变的,也不止是气候和土壤。它让能源变得更加公平和普惠,它让人类文明更加可持续。然而,光伏这朵向阳之花,当下却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流。

01

新一轮跳水

就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开完不久,由硅料带头,光伏主材价格又迎来新一轮跳水。

这一轮跌价速度之快、跌幅之深,对光伏企业的打击,不只是“肉体上”的,更是心理层面的。就像股灾时会发生踩踏事件一样,恐慌情绪正在行业中蔓延,市场参与者们为了甩货已经有些不管不顾。赶碳号猜测,为了保命,为了保资金链不断,现在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卖血求生了——亏多少已经不重要,能活下去才最重要。有些诡异的是,这种情形在其它领域很少看到过去也有不少行业出现供需严重失衡、市场过度竞争的情况,比如房地产、比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等。

赶碳号认为,这是因为,光伏不像房地产或其它大宗商品。光伏制造业的产业链条很短,光伏主材只有四个环节,市场中的参与者知根知底,彼此间大多是明牌,所以价格传导起来才迅速而又直接。光伏主材产业的风险正传导到设备和辅材。虽然从去年的年报和今年一季报中,光伏设备、辅材企业的压力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但这种局面应该也维持不了太长时间。随着一部分主材企业的开工率下降甚至破产清盘,有些设备应收款、材料应收款的坏账风险将会加大。

目前唯一暂时还没有被波及到的,就是光伏逆变器环节。因为逆变器的市场需求,只与光伏装机发生关系,并不是光伏组件的一部分。在装机需求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逆变器市场相对稳定。今年4月份,我国逆变器出口6.94亿美元,同比下降30.46%,但已初步止住颓势,较上月环比增长15.09%。

02

利空未出尽,风险在蔓延

上周日,赶碳号发文《哪些光伏企业,将在这场寒冬中倒下?》,站在财报视角,围绕现金短债比、经营性现金流、库存、产能等方面,对部分光伏主材企业的生存能力进行了盘点。没想到,这篇文章发布后,微信后台陆续竟然收到两百多条留言光伏从业者,担心自己的饭碗明天还能不能保住;光伏投资者,焦虑已经腰斩的股票还有没有回本的可能;光伏管理者,担心上下游企业能不能如期履约;金融机构,则担心企业的还款能力。在上周,无论是4月份光伏产品的出口数据,还是4月份的国内新增光伏装机数据,又进一步加重了行业焦虑

今年4月份,我国光伏主材实现出口额合计31.2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近38%,而出口量较去年同期大约增长10%左右。

同样是今年4月份,我国实现新增光伏装机14.37GW,虽然环比近16个月来的最差月份——3月份的9.02GW,增长了近60%,但和去年4月份的同期相比,还下降了1.91%!

在海外,美国与欧洲恫吓与打压、限制中国光伏产品的贸易手段正在不断升级;在国内,关于户用光伏将于近期入市的传闻满天飞。

今年初,赶碳号与华晟新能源徐晓华有过一次深谈。他在2023年中国光伏行业半年会上,他就提出过一个大胆观点“大家如果不控制,我们会看到光伏行业会有四个崩盘——第一是价格崩盘,第二的是股价崩盘,第三是债市崩盘,第四是行业崩盘。当光伏行业如果出现了大面积企业死掉和坏账的时候,银行系统会重新对光伏行业审视。我们光伏行业的从业者都经历过,因为批量企业的死掉,银行系统全面把光伏放入黑名单。如果再出现这一幕,那死掉的就不是小企业了。大家用这么多的杠杆去扩产,大企业可能都会死。最后,就是行业崩盘。

今天(访谈时间为2024年1月),我们已经看到两个半崩盘了。价格崩了,股价崩了,银行已经开始注意了。如果银行系统对光伏全面转向负面,那就有第三第四都会出现……”

今天我们回头看,2023年5月的SNEC期间,振国总所说的行业中有一半的企业会死掉,还是危言耸听吗?2023年7月的光伏行业半年会上,徐晓华的“崩盘论”,还是杞人忧天吗?

03

胜负难料的增量博弈

当下的光伏洗牌,是一场增量博弈,而不是存量博弈城里的企业在纷纷倒闭,城外的企业在纷纷杀将进来。这是一个好行业、大行业、新行业,所以在相当时的时间内将一直是增量博弈,而不太可能是存量博弈。

和很多光伏人一样,赶碳号内心期待,既然跌得如此惨烈,如果按照历史经验,光伏的反转也可能会迅速而又直接。

按照一般的商业逻辑,价格跌得越急,调整的时间就会越短,所谓钝刀割肉最疼,阴跌不止最怕。但是,对于当下的光伏来说,可能未必如此。一方面,虽然披星戴帽退市的光伏企业多,破产倒闭的光伏企业也不少,但星夜奔袭赶科场的光伏大项目更多,“光伏大跃进”仍在进行中,没有半点松懈迹象。这样的产能出清,何时是一个尽头呢?另一方面,现在的市场参与主体已经不再是企业自身,还有各地政府和地方国资。几乎每一个产业招商的大项目背后,都站着当地政府。这个项目里有国资的股权,有银行的贷款,有政府的信用与背书,怎会轻言放弃?谁又能负得起这个责任?如果不是有些地方支持地方国企亲自下场干产能,这一轮洗牌可能也还不会这般惨烈吧。但是洗牌洗到最后,究竟是谁出局真的不好说。

如果参照房地产行业的经验教训,我们就会发现,最后一盘点,真正的爆雷房企与幸存下来的房企,与我们从管理学角度衡量一家企业是否优秀的标准,实际上存在很大偏差。这一轮光伏洗牌,最终存活下来的,究竟是充分市场化的民营企业呢?还是那些有着央国企、地方实力国资投资入股与订单支持的企业呢?

当然,房地产和光伏在规模体量、政策与市场环境、发展阶段、商业模式、成长空间方面完全不同。从规模上,房地产在2021年的销售额一度高达18万亿,光伏在2023年的总产值不过1.75万亿。从发展阶段说,我国城市化率已达66.2%,行业进入存量改造和城市更新阶段,而光伏在能源结构中还没有成为主力能源,光储尚未实现平价,而在未来数年内还看不到天花板。

虽然从体量上,光伏制造业不大可能成长为像房地产这样的大行业,但毕竟前景无限广阔。现在即使有过剩,也只是阶段性过剩,即使有调整,也只是阶段性调整。

我们对于光伏的长远预期出奇的一致。但是,这对于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却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换句话说,正因为对光伏未来预期出奇的一致,所以没有人愿意中途退赛,大家都希望在中途下车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同样,正因为我们的光伏产业在全球处于绝对领先、领导地位,所以在海外市场,反而会遭到不公正的、非市场化的排挤和打压。

海外对手竞争不过我们,就开始摆烂。除了美欧以各种贸易工具抬升中国“新三样”进入欧美市场的门槛以外,对于新能源的态度,也可能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伍德麦肯齐预测,如果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美国的化石能源投资将会抬头,清洁能源产业将遭受重挫,美国的碳中和进程甚至会明显放缓。在欧洲,有新闻报道德国大众已经决定放弃电车路线。

光伏大洗牌,本来是一个纯粹的市场化行为,本来是很简单的一道题,因为掺杂了上述各种内、外部错综复杂的因素,反而变得难解了。这考验市场参与各方的智慧——如何才能实现共赢,而不是多输?

04

行业利好政策,呼之欲出

2024年5月17日下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会议指出,光伏行业是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更宜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解决目前的行业困境,但也应充分发挥好政府有形手的作用,包括优化光伏制造行业管理政策对行业产能建设的指导作用,提升关键技术指标;规范管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适应光伏技术迭代速度快的特点,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鼓励行业兼并重组,畅通市场退出机制;加强对于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恶性竞争的打击力度;保障国内光伏市场稳定增长,探索通过示范项目支持先进技术应用,转变低价中标局面等。

上述文字中的加粗部分,是赶碳号认为比较重要的几点。此次会议体现了行业主管部门和光伏行业协会的担当与作为,实事求是,直面问题,所反映的正是行业之期盼,民心之所向。

赶碳号认为,这次会议也很有可能成为相关政策出台前的铺垫与前奏。。笔者一直是一位坚定的市场主义者,相信市场的无形之手在配置资源时最有效率、且相对公平。但是,在能源转型这件事上,的确不能绝对的市场化,政策必须要发挥指导性作用。

首先来说,笔者个人认为,光伏产业招商,应该适度降温了。

特别是一些完全不具备资源、盲目冒进的地方,应该三思而后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针对一些有国资、有纳税人的钱参股的大项目,宜应建立动态跟踪与评价机制。

另外,光伏产能审批标准要严格执行。以前,我们反复说,硅料是光伏制造业的牛鼻子,最上游。只有硅料环节完成了洗牌,光伏的行业洗牌才会结束。当下,硅料产能的阶段性过剩,除了N/P新旧动能切换、企业扩产意愿强烈等因素以外,其实是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客观原因。

根据《当代多晶硅发展概论》等文献记载,在2009年前后,在多晶硅利润率大增的情况下,资本纷纷涌入多晶硅投资领域,使多晶硅产能虚增,国家收紧了多晶硅项目审批权限。

为促进多晶硅行业节能降耗、淘汰落后和结构调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2010年12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以工联电子〔2010〕137号印发《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该《准入条件》分项目建设条件和生产布局,生产规模与技术设备,资源回收利用及能耗,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监督与管理,附则8部分,并将多晶硅行业定为产能过剩行业。

到2011年之后,受太阳能光伏市场增速放缓和国外多晶硅企业对我国倾销的影响,多晶硅产品价格大跌,企业也出现大面积亏损,很多企业开始停产甚至破产。至2013年上半年,全国在产的多晶硅企业仅为 7 家江苏中能、大全新能源、亚洲硅业、新特能源、黄河上游、四川永祥、神州硅业。

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内光伏市场开始规模化扩大,国内多晶硅市场需求开始扩大,产品价格也逐步提升,国内多家多晶硅企业开始复产。至2013年底,国内开工企业已达到15 家,多晶硅产能也达到16万吨。

国家在此时也开始简政放权,将多晶硅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地方,多晶硅项目投资开始加大,多家企业开始扩产或新建多晶硅工厂。同时,多晶硅生产布局更加优化,逐步往能源价格洼地如西北等地区转移,生产设备也更为先进。

审批权限下放的确促进了硅料产业的高速蓬勃发展。目前,在产业招商热情驱动之下,原有的各项审批标准有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需要进一步有效监督。另一方面,随着多晶硅技术水平不断进步,过去的审批门槛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这些问题其实都值得深入探讨。比如,如何既能保护好地方、企业的投资热情,同时又能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防止出现一拥而上、一哄而散,最后一地鸡毛的局面。

第三,相关历史遗留问题有待解决。

从支持光伏企业发展角度,还有一件事,就是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问题十余年仍然未解。

事实上,补贴资金来源于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该基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相关规定设立,由全国范围内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和财政年度预算内安排的专项资金两部分组成。但迄今为止,财政并未安排过专项资金。换言之,基金来源于全国人民电费里收取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用于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是推动能源转型所需要且应当给与的政策性支持。补贴实际上变成了一个清晰的收支关系,取之于全社会,用之于全社会,只是大家习惯上把它说成了“补贴”,由此造成了外界的很多误解和不理解。

现在,有没有可能尽快完善修订补贴核查的审核标准,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情况,基于《可再生能源法》,由国家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一次性解决历史上拖欠的全部补贴?

赶碳号相信,一些利好行业的政策,已经在路上了,我们对此要有充分信心。黎明之前夜更黑,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编审侦碳

如需转载《赶碳号》原创文章,请联系后台申请授权。

原文标题:光伏,正发生踩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