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负债背景下“豪赌”颗粒硅,朱共山掌舵的协鑫集团能否翻身?

来源:
时间:2024-05-20 19:13:18
热度:

高负债背景下“豪赌”颗粒硅,朱共山掌舵的协鑫集团能否翻身?文|司凡星来源|博望财经冰火两重天的光伏行业繁荣与风险并存。一方面,2023年我国光伏行业保持快速增长,新增装机首次突破2

文|司凡星

来源|博望财经

冰火两重天的光伏行业繁荣与风险并存。

一方面,2023年我国光伏行业保持快速增长,新增装机首次突破200吉瓦。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行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

而另一方面,在近两年大规模扩产推动下光伏行业“供大于求”,今年以来行业内已有多家企业相继发布光伏项目终止、延期公告,受行业内卷、产能过剩、低价博弈的影响,光伏行业进入周期性寒冬。

残酷的产能淘汰赛还在持续升级,那些技术不够扎实、只想赚快钱的光伏企业也将逐渐被挤出行业。

在强烈洗牌之下,作为行业龙头的协鑫集团也颓势渐显。

财报看,协鑫集团旗下港股上市公司、主营硅料和硅片业务的协鑫科技,2023年实现营收337.01亿元,同比下滑6.2%;归母净利润25.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84.7%。

作为协鑫旗下主力旗舰,协鑫科技的业绩的大幅下滑,无疑给集团带来不小的压力。低谷中的协鑫集团急需一场战斗来卫冕头顶的王冠。

但是,在高额亏损、第二曲线困境中,曾经的“世界硅王”,早已被隆基绿能拉下王座,未来,重回巅峰的可能性会有多大呢?

01

“世界硅王”大溃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曾经,协鑫抓住行业红利期的机会,高举高打,全力押注多晶硅,靠着用钱换时间的打法,通过多次并购重组、分拆上市,协鑫在短短几年时间,完成了从上游的硅、硅材料、到中游的光伏电池、组件、系统集成,再到下游的光伏电站等全产业链一站式布局。

2015年,协鑫集团的“能源帝国”已经占据了全球25%的市场份额 。

然而,时间来到2017年,彼时,单晶组件出货量首次超过多晶,单多晶的路线之争和市场格局从此逆转,协鑫引以为傲的技术路线完全被颠覆,多晶硅路线被单晶硅击败,以单晶硅片切入光伏赛道的隆基绿能从此封王,成为一代光伏茅。

2018年,在光伏行业“531”新政策颁布后,光伏项目建设指标和政府补贴下调。2020年之后,协鑫沦为行业无足轻重的二流厂商,2021年,当多晶硅片的市占率一路下降到5%,协鑫科技的硅片业务的年度营收也只剩下56.92亿元。在多晶硅片与电站业务双重拖累之下,协鑫集团陷入了长达几年的困境。

后来的故事则广为人知,隆基绿能成为全球硅片与组件双龙头,而通威股份取代协鑫,成为新一代硅王以及全球电池片之王。

当然,除了经营困境,协鑫在资本市场也并不被青睐。

据博望财经统计,协鑫集团4家上市公司,主打硅片和硅料的协鑫科技、主打电站业务的协鑫新能源、主打电池组件的协鑫集成、主打清洁能源的协鑫能科,最新市值合计仅约684亿元,远远小于通威股份和隆基绿能。

从资本运作的角度而言,协鑫分拆上市可以缓解业绩下行和资金压力,但是,资本市场并不喜欢同时经营不同业务的多元化控股公司,因为这类公司通常不透明,难以对其真实价值进行分析,投资者也会怀疑公司是否有能力同时经营多个不相关的行业。

在协鑫分拆的四个上市公司中,估值最高的协鑫科技,2023年动态PE不到3倍,协鑫分拆上市的骚操作难以撑起高估值。

02

债务泥潭、断臂求生

事实上,从高光到溃败,协鑫的悲剧早有端倪。

长期以来,协鑫集团都通过债务融资支持旗下多家公司大规模并购、快速扩张。多变的光伏行业,高杠杆,也让协鑫集团的财务危机迅速放大。

除了收购带来的亏损,还有未能遵守贷款协议带来的违约,以2018年为例,协鑫负债一度高达700亿元,旗下多家子公司陷入流动性危机,协鑫科技和协鑫新能源的负债率都高达80%以上。

随后,协鑫只能断臂求生,靠变卖电站业务艰难还债,2020年,协鑫新能源对电站资产计提减值16.54亿元,叠加硅片业务减值确认的32亿元,当年巨亏超过60亿。

2021年,协鑫新能源累计出售光伏电站约6.4GW,2023年,协鑫新能源的光伏电站重资产全部出清,总计规模为583.86MW。

而在协鑫新能源最近重新进军的天然气项目上,其执行总裁徐慧林也提到,由于全行业产能过剩和北京逐步取消补贴,其太阳能发电机组的巨额债务阻碍了天然气雄心。而协鑫此次重新进军天然气业务的目的,也多被外界解读为重启项目以便偿还贷款。

尽管大幅举债扩张,但协鑫的经营能力却一言难尽。

2020年协鑫集团旗下四家上市公司三家亏损,2020-2021年,旗下协鑫集成连续两年净利润巨额亏损合计甚至超过了46亿元。到了2023年,盈利能力依然堪忧。

2023年协鑫科技归母净利润为25.1亿元,同比减少84.7%。近三年,协鑫能科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持续下降,营业收入同比变动分别为-0.71%,-5.7%,-7.38%,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动分别为-19.03%,-50.57%,-64.69%,与此同时,其长短期债务也大幅增长至0.79,而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1.88亿元,同比下降39.58%。值得一提的是,协鑫2023年完全退出西门子法棒状硅生产,也产生减值及亏损共 50 亿元。

目前的阶段,光伏产业偏向于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许多企业都在亏本,但资本实力最强的才能挺到最后,而协鑫集团一直以来高负债经营的模式,也为其蒙上了一层阴影。

03

颗粒硅孤勇者,只是讲个故事?

光伏市场波诡云谲,技术迭代速度加快,周期压力大,毛利率也处在低位。

朱共山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强调,当今这个过剩时代的制胜法宝之一是,“做高端产品,输出高端产能,掌握杀手锏,推崇黑科技”

当下,颗粒硅就是那个黑科技。

协鑫拥有国内最大的颗粒硅产能和产量,2024年市占率在20%左右。长远来看,颗粒硅纯度高、低排放、安全程度高,在国家大力提倡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发展前景广阔。短期而言,颗粒硅成本更低,而在光伏行业,成本是最大的核心优势之一,降本也是光伏行业的第一性原理。

2023年底,协鑫科技宣布放弃棒状硅,全面转型颗粒硅,并以全国四大颗粒硅生产基地、产能42万吨位居世界第一。据统计,协鑫在颗粒硅上的投资,合计已超过200亿元。在当前六大硅业龙头中,协鑫是唯一一家坚定布局颗粒硅的,通威股份、特变电工、新特能源、和盛硅业、大全能源等都尚未跟进。

但是,从提出至今,协鑫的颗粒硅目前并没有特别重大的进展。颗粒硅已经经历了大量的时间,年年在资本市场发声,但年年未兑现。

为了突出颗粒硅的进步明显,协鑫创造了很多硅料名词,“浊度”,“五种金属含量”,“氢氧含量”,“碳含量”…

很明显,协鑫正在制造一种颗粒硅一直都在进步的假象,但是,却绝口不提颗粒硅纯度,是否可以单独拉晶、经济性如何?

根据协鑫公布的前五大下游客户的销量来看,掺杂比例低于20%,甚至到今天为止,依然没有光伏企业敢大胆公布自己用了多少颗粒硅,做的产品卖给了谁?掺杂颗粒硅节省了多少成本?

更进一步而言,如果颗粒硅真的有颠覆的绝对优势,为何不宣布大规模扩产?如果确定是金矿,巨头为何不去挖?大全能源副董事长徐翔也曾公开表示,西门子法棒状硅质量远远高于颗粒硅,颗粒硅永远无法渠道棒状硅。

事实上,虽然协鑫一直坚称自己的颗粒硅是黑科技,但业内其他硅料巨头却普遍持观望和反对意见,尽管下游有采购和使用,但目前只是掺杂料使用,颗粒硅的市场占比依然很少。在众多投资者认知中,颗粒硅依然属于小众路线,未来能否成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颗粒硅的技术市场上的争议还在继续,押注颗粒硅,是否能够给协鑫带来质变,从而摆脱光伏的同质化竞争,依旧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End

光伏行业几乎每5年都会经历一次周期轮回的生死考验,有人折戟沉沙,有人勇利潮头。硅料的内卷本质是淘汰落后产能,换而言之,在光伏行业,新旧更替才是永恒。

目前,光伏行业供应过剩,进入下行周期,当落后产能淘汰出清完毕,新的周期将会到来,品质、成本、技术路线都已成为硅料企业未来能否“红海突围”的关键。

如果协鑫颗粒硅质量得不到大幅提升,成本不能大幅下降,掺杂比例不能提升,随着通威硅料的大规模投放,协鑫的生存空间将被持续压缩。

有分析机构预测,2024年光伏安装量增长正值组件价格维持在纪录低点,一些制造商今年将亏本销售,特别是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制造商难以维持盈利能力。多家硅片企业表示,今年上半年将出现行业性亏损局面,下半年形势也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通威作为西门子法棒状硅最优秀企业,已拥有国内最大的硅料产能和产量。2024年通威硅料产能94万吨,硅料产量65万吨左右,预计全球硅料需求160万吨,市占率在40%左右。2025年预计市占率66%,2026年预计市占率80%。

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协鑫还有翻盘的可能吗?

原文标题:高负债背景下“豪赌”颗粒硅,朱共山掌舵的协鑫集团能否翻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