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光伏赛道步入分水岭,行业翘楚如何化危机为机遇
光伏赛道步入分水岭,行业翘楚如何化危机为机遇《投资者网》谢亦楠裁员、减产、延期,近日流传于各个行业社群的一份光伏企业裁员潮统计表引发热议。受市场调整和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光伏行业
《投资者网》谢亦楠
裁员、减产、延期,近日流传于各个行业社群的一份光伏企业裁员潮统计表引发热议。
受市场调整和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光伏行业仍处于悲观情绪笼罩之下,产业链走入价格下行通道,各环节博弈激烈。
供需拉锯之下,行业洗牌加速到来。新进者将承受较大的盈利压力,一些企业可能面临“投产即亏损”的挑战,光伏龙头企业的股价也纷纷回落。
不同于资本市场的悲观预期,研究机构普遍认为,所谓产能过剩,实际是对需求增长的认识不足。碳中和是全球共同目标,光伏作为未来最核心能源、第一大能源,到2050年光伏累计装机可步入上万吉瓦(GW),行业的高歌猛进才刚刚启幕。
光伏产业链波动调整
2023年以来,绝大多数光伏上市公司的股价都接近甚至超过“腰斩”。
“产业视角和资本视角很撕裂。在宏观增长整体放缓的当下,光伏产业目前仍是规模万亿的高增长行业,对未来又一致看好;但从资本角度,再漂亮的财报都无法提振跌跌不休的股价。不得不承认,资本对风险有更灵敏的预期。”一名独立观察人士说。
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浪潮下,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增长空间广阔,高额利润吸引了新老玩家投资扩产。各方大胆入局,押注的都是光伏的未来。在最新报告中,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有望至550GW;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对2027年全球需求看高至800GW、2030年至1000GW;到2050年,业界则普遍预期光伏累计装机可步入上万吉瓦时代。
按照理性的经济理论,在乐观的市场预期下,储能技术提升、消纳瓶颈改善,必将推动光伏全产业链成本梯次下降,并与市场需求扩张形成良性循环。而由于市场中普遍的信息差的存在,出现阶段性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在投资、生产周期较长的制造业尤为如此。
2023年以来,硅料价格进入下行周期,从而带动光伏产业链波动,“躺赢”局面不再,此时考验的是企业的内生增长动能。
此时,如通威等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布局的企业,更容易平衡各环节产能和利润,抵御周期波动,业绩也更稳定。从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来看,尽管大多数光伏企业都面临增速放缓,但通威仍然是营收和利润最高的光伏企业,所受到的业绩波动也是硅料龙头中最小的。
光伏制造业主产业链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硅料、硅片、电池片及组件。通威牢牢占据着上游硅料及中游电池片及组件环节,具有较高的防护墙。
据光伏 机构 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通威高纯晶硅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太阳能电池出货量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6年处于全球第一;自2022年公司正式进入组件环节发展至今截至2023上半年,组件出货量已进入全球前六。
行业分化不改龙头效应
经过几轮周期性洗牌,光伏行业从风光到萧条,再到回暖,不断有旧王落幕,新王登台。
2005年,欧美补贴政策的落地掀起了光伏行业的产能大跃进。2007年,国内组件企业有200家左右,到第二年直接翻了一倍。然而,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让急速升温的光伏产业瞬间降至冰点。在这段时间内,国内有超过300家光伏组件企业倒闭,一度只剩下50家左右企业。
然而,活着的企业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最激进的当属彭小峰,先是投资120亿在新余建设马洪硅料厂,在财务拮据的情况下又与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对赌扩产,走上了不归路。
2012年,欧美国家先后掀起对中国光伏的“双反”调查,这一年,中国光伏产品对外出口额直接腰斩,赛维、英利、尚德均资不抵债,先后走上清算的道路。
也正是在这一年,通威以8.7亿元抄底收购合肥赛维,切入电池片领域,后者曾是全球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单体规模最大的公司。
事后复盘,欧美企业对国内市场虎视眈眈。很多成名已久的国产老牌被外资冲得七零八落。通威却迎难而上,在生产和管理模式上持续创新,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打破了原来由欧美企业主导的光伏发展格局,中国新能源产业也免除了被国际大牌各个击破的悲剧。
而这些仅仅是一个起点。
2018年的“5·31”新政让行业短暂降温;2020年上半年,多晶硅价格因疫情影响一度下滑到近10年的最低点。低谷期,不少企业停止扩产甚至停产,而通威仍以相当的战略定力,有条不紊地推进项目建设。
逆周期扩产,不仅需要勇气,更是技术、制造工艺、效率、成本管控、企业战略布局等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显然,通威已经拥有了底气。
这种螺旋式的胜利模版让通威实现了正向的自我循环,不仅能够平稳地穿透周期,而且总能伴随行业的潮起潮落收获更多的份额。
目前,全球多数光伏产能都在国内,海外产能已逐步退出中国。长期看,行业集中趋势愈发明显,中小企业生长空间越来越窄。根基薄弱的跨界投机者,会是羊群效应的牺牲品,淘汰赛中的被出清者。
逆势扩产巩固优势
无论是产业空间,还是技术迭代,光伏都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纵向看光伏发展史,2008年金融危机、2012年欧美双反、2018年531新政,这些在当时看都是阵痛,但事后却无一例外的成了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反倒为更大的发展拉开了空间。
相较于同行不计后果的加杠杆,通威的稳健似乎显得格格不入。最近几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始终没有越过60%的红线,在行业鼓噪之时依然保持了定力。截止到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自有资金储备为275.28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从2015年开始,通威的对外投资明显进入跳跃式提升阶段,短短几年的时间增长了几十倍。2017年开始,行业已经出现短期过剩的苗头,但通威不为所动,哪怕2018年“5·31”新政也没能挡住通威扩张的步伐。后来的业绩表明,在行业低谷期保持理性的投资节奏并适当逆势扩产,让通威成功抓住了随后的硅料上升周期,并于2023年以2148.82亿元的营业收入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在品牌价值提升的号角声下,通威产能将继续扩大。公司规划,2024-2026年,高纯晶硅累计产能规模将达到80万-100万吨、太阳能电池累计产能规模将达130-150GW。
经过多次行业周期的洗礼,成功穿越的通威基本盘更稳更强,也因此获得市场青睐。
在中信证券看来,公司作为硅料龙头,持续推动新型电池、组件业务产能扩张,完善一体化布局。随着硅料价格大幅下降,公司仍保持较强的盈利韧性,且产品成本、技术优势进一步凸显。同时,公司持续优化硅料产能和产品结构,提质降本,并加快N 型电池产品升级推广,拓展组件业务市场和客户渠道,盈利能力有望趋于稳健。
总而言之,目前很多观点一致认为,展望未来经济复苏与发展,市场环境正在加速好转,加之光伏市场规模的需求增加、一系列重大政策也正在密集出台——这不仅为通威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提振市场长期信心、利好光伏行业复苏提供了充足动力。(思维财经出品)
来源投资者网
原文标题:光伏赛道步入分水岭 行业翘楚如何化危机为机遇丨年终盘点和2024新年展望
-
中欧太阳能争端或要“滚雪球”2024-08-16
-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借鉴树根结构 日企开发出适用于光伏电站的简易斜桩基础2024-08-16
-
五月光伏产能达6.4GW创新高2024-08-16
-
上能集散式光伏逆变器再获殊荣,业内首款通过中国效率认证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
-
【两会】关于落实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三方面建议2024-08-16
-
2015年我国各省光伏装机数据排名及分析2024-08-16
-
国家能源局要求推进风能开发 增强光伏扶贫力度2024-08-16
-
华北地区掀起的户用光伏潮,正泰为你打call2024-08-16
-
光伏新政突拉“电闸” 专家直言:呼吁撤销新政2024-08-16
-
2019年光伏发电电价预测浅析2024-08-16
-
晶科科技:探索光伏制氢的“中国方案”2024-08-16
-
2024世界太阳能光伏暨储能产业博览会8月羊城领先聚能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