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跨界光伏,一场赢家寥寥的悲喜二重奏!

来源:
时间:2023-11-06 11:16:14
热度:

跨界光伏,一场赢家寥寥的悲喜二重奏!轰轰烈烈的光伏扩产“大跃进”运动,直到现在还没有明显丝毫退烧的迹象。近日,天津主营热电、自来水的上市公司滨海能源(000695)发布公告,公司子

轰轰烈烈的光伏扩产“大跃进”运动,直到现在还没有明显丝毫退烧的迹象。

近日,天津主营热电、自来水的上市公司滨海能源(000695)发布公告,公司子公司包头旭阳新能源签订了一项光伏一体化项目投资协议,拟斥资50亿元投建10GW太阳能电池片、5GW太阳能组件项目。

同时,滨海能源孙公司旭阳硅料与土默特右旗签署了一项投资协议,拟斥资204亿元,投建15万吨工业硅、12万吨多晶硅、40GW单晶硅拉棒、40GW单晶硅切片等项目。

算下来,两笔投资计划合计总额254亿元。且不说滨海能源货币现金充沛与否,就连多金的隆基绿能抛出这么大扩产计划也要细思量几番。

作为跨界者,滨海能源一口气抛出这么大的两项投资计划,不可谓不大,也不可谓不惊人。

事实上,简单看了2022年报、2023中报,滨海能源的业绩并不理想,2022年净亏1.2亿元,2023上半年净亏约799万元。

透过财报可以看到,滨海能源又是一家主业低迷,寄望转型光伏而翻身的跨界者。

实际上,在新一轮光伏跨界运动中,不乏有成功转型光伏的上市公司,它们提前拐入光伏赛道,成为转型成功的佼佼者。

由光伏设备领域切入硅片的上市公司有京运通、弘元绿能、双良节能,凭借先发优势,如今都在硅片领域站稳了脚跟,弘元绿能更是形成了设备+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的一体化产业链。

专业从事耐磨铸件生产和销售的华民股份,切入光伏赛道时间虽不长,但今年已斩获了来自通威股份、华晟新能源、一道新能、棒杰新能源、正泰新能等厂商超200亿元的硅片订单。若如期履约,靠着强大的“朋友圈”,华民股份也会不出意外的在硅片领域站住脚。

在电池片领域,跨界成功的非“小晶科”—鈞达股份莫属,这家海南的汽车饰品上市公司,在收购捷泰科技100%股权,一跃成为全球电池片出货Top5厂商,目前为TOPCon电池片产能和出货量最大的厂商。到2023年底,钧达TOPCon电池片产能将达44GW。

光伏组件领域,跨界者亦如过江之鲫,甚多,但这个环节是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隆基绿能、天合光能和阿特斯全球光伏组件CR5,以及正泰新能、东方日升等老牌光伏组件厂商的天下,如今实现弯道超车的新厂商只有两家有技术、有背景的厂商,前者是硅料、电池片双龙头通威股份,另一家则挟TOPCon东风以超PERC的一道新能,是TOPCon电池片和组件先驱之一,背后还有三峡资本等国资坐镇,实力非同一般。

综合行业形势和市场现状来看,电池由P型向N型迭代留下的窗口期和市场空白,让电池片环节成为业外厂商鏖战的主战场。不过,这个环节既有向下游延伸的硅料、硅片厂商,还有向上游拓展的组件厂商,同样竞争十分激烈,若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非易事。

显然,对于人才、技术、渠道和品牌都是从头抓起的跨界“小白”来说,进入任一环节都意味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出更多的投入。市场形势的风云突变,已让不少企业知难而退。即便是满腔热情一头扎入了光伏领域,除了少数上岸的企业外,大部分跨界者仍处于挣扎当中。

当时,它们跨界的兴奋,它们对转型的美好憧憬,正在组件跌破1元/瓦,全产业链降价潮中一点点消磨殆尽,取而代之是焦虑、不安的情绪开始布向跨界者过去从容的脸庞。

道理很简单,对于本来主业低迷的跨界者而言,如果砸重金搞光伏再碰亏损,对公司业绩没有了锦上添花,只剩下了雪上加霜。貌似随着光伏降价潮,不少跨界光伏已意识到这种严峻形势,或知难而退,或是中立观望。

早在2021年底宣布要在内蒙古投200亿元建设包括硅料在内全产业链项目的江苏阳光,改投在宁夏投资50亿元搞多晶硅,迄今仍没有实质性进展。

近日,大举跨界光伏谋求转型的印刷油墨龙头乐通股份,在多次谋求转型遇挫之后,决定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大幅减少对HJT电池项目的投资规模。

对投资47亿元建设4.8GW高效HJT电池及组件项目主体的投资,由不低于40%的股权变更为出资持有5%的股权。而以项目公司2.5亿元注册资本计算,乐通股份本次对外投资大幅削减至1250万元。

此前,选择“撤退”的跨界者还有“水牛奶大王”皇氏集团。2023年8月4日,皇氏集团发布公告,公司已经出售安徽绿能控股权,并不再纳入公司报表。皇氏给出的理由是简单归纳就是,电池片降价了,不想投了,将资源重心放回主业上。

安徽绿能是皇氏集团2022年8月抛出100亿元投资计划,拟建20GW TOPCon电池片、2GW组件项目的投资主体。截至目前,安徽绿能一期13GW TOPCon电池片项目尚未投产。

更早些时候,今年1月份抛出45亿元投建5GW HJT电池项目的奥维通信于6月21日官宣,公司决定终止投资合建HJT电池和组件项目。

简单点儿看,1月份发布一纸公告要搞HJT,5个月来又来一纸公告,HJT不搞了。相信这不是蹭光伏概念,而是跨界光伏,投资HJT谋定而后动的真实思考。

除了奥维通信的“纸上谈兵”之外,另一家跨家钙钛矿电池的奥联电子貌似进展有限。这家主营汽车饰品的南京上市公司宣布跨界钙钛矿竟碰到了华能清能院和杭州众能光电两家企业的组团联合“打假”,指控奥联电子钙钛矿“大神”胥明军履历造假。

这次履历门事件也让奥联电子由钙钛矿大牛股跌回了原形,留下了一众投资者在高位套牢。2023年5月份,奥联电子涉信披违规,投资者索赔进入立案阶段。

有道是,胥郎简历蒙天下,奥联损了信誉又赔钱。

也许,皇氏集团、奥维通信、奥联电子等企业跨界光伏告吹,错失了转型机会,可能是憾事一桩,但一只脚已迈入光伏业的跨界者也不代表着就此上岸。

光伏行业进入门槛虽低,电池片环节项目从开工到投产快的3个月就OK,多晶硅建厂到投产要历时一年左右,但投产不意味着马上就能赚钱了。

不少跨界者,刚切入光伏赛道,就开始真切的感受到,看似日进斗金的光伏业,这碗饭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

原名金刚玻璃的金刚光伏是较早跨入HJT电池环节,并拥有一定HJT电池产能的厂商,可其刚刚公布的2023三季报不尽人意。

财报显示,金刚光伏2023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01亿元,同比增36.48%,归母净利润-1.7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6.29%。

2023中报显示,这家HJT电池第一股光伏电池和组件营收占比已达90%以上,可是营业成本远超营收,意味着公司的光伏板业绩在“倒挂”,尚未形成实质性支撑。

同时,另一家切入HJT领域的泉为科技光伏业务也处于 “倒贴”状态,上半年光伏板块营收55,095,153.90元,营业成本达61,752,022.66,毛利率为-12.08%。

目前,光伏产业链的降价趋势明显,产能过剩传导下来的降价压力仍很大,在此背景下,预计即便有跨界者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项目投产,貌似也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

据此推测,金刚光伏、泉为科技等准跨界者的光伏板块业绩“倒挂”状况还可能延续一阵子,相关公司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近日,素来坦诚、直率的隆基“哥哥”继上海SNEC光伏展抛出光伏产能过剩论调后,又抛出了未来60%-70%的光伏企业被淘汰的淘汰论,听起来挺震撼的。

60%-70%的光伏企业被淘汰,是个什么概念?

这可能意味着行业将迎来一轮比2018年“光伏5.31新政”更猛烈、更残酷的一轮全面大洗牌,一大批光伏企业可能倒下。

10月26日,TCL中环、隆基绿能两大硅片龙头股价大跌,创出调整新低。

同日,硅业分会又新增成交不足,暂停公布当周硅料价格,整个行业看似不胜凉意。

深秋的当下,树叶在阵阵西风中吹落,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冬天的脚步近了!(草根光伏)

原文标题:跨界光伏,一场赢家寥寥的悲喜二重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