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中国能化行业减排任重道远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中国能化行业减排任重道远文|宋玉春 出品|零碳知识局人物名片:伍德克※现任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际交流与外企委员会执行委
文|宋玉春
出品|零碳知识局
人物名片:伍德克
※现任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际交流与外企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巴斯夫全球副总裁和巴斯夫中国首席代表,曾任中国—德国商会董事会主席。
5月16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案最终文本正式发布,并于公告后第二日即告生效。欧盟推行CBAM目的是为了保护欧盟内部市场,并防止欧盟境内企业因碳配额价格上涨和免费配额的减少而选择将生产转移到碳成本较低的境外国家,或被迫将市场份额让给碳成本更低的竞争对手。
根据该法案,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对进口的高碳产品征税,此举将对我国的能源化工企业有何影响?能源化工行业如何进行绿色转型发展以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法案?带着这些问题,零碳知识局在2023石油和化学行业高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一届亚洲炼油和化工科技大会期间,采访了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先生。
零碳知识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案正式通过了,作为中国欧盟商会会长,您认为这一机制对中国能源化工企业有何影响?
伍德克:毫无疑问,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法案对中国的能源化工企业,尤其是新能源行业对欧盟的出口将带来影响。现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法案正式实施了,中国能源化工企业的产品再出口欧盟的时候就会被征税。当前,欧盟和中国的碳定价差距较大,因此中国的能源化工企业必须在出口欧盟时做好计算,因为这个差距将通过税收进行弥补。至于具体运作模式如何实施,还需要中国和欧盟的领导人进行磋商,以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运作模式。
零碳知识局:您现在在德国巴斯夫公司任职,对中国和欧盟的石化行业非常熟悉。那么,对比中国和欧盟的石化行业,您认为在绿色转型发展领域各有什么亮点和问题?
伍德克:我们在去年5月曾写过一份这方面的报告给中国政府。简单概括地说,欧盟的能源化工企业面临的法律环境将越来越严苛,碳排放标准越来越高。
当前,欧洲的能源化工公司正在采用欧洲研发、中国应用的发展模式,最新的绿色能源化工技术都是在中国发展成熟,这是因为中国有应用市场,也有应用需求。就好像20年前只有欧洲才有风能和太阳能技术,但现在在风能和太阳能领域,中国企业的生产技术领先全球。
中国在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所有的能源化工新技术都可以在中国实现规模化应用,继而让技术发展趋于完善成熟。欧洲则不具备这种条件,这使得目前欧洲反而要使用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技术。
零碳知识局:中国的石油石化企业都在积极推进碳减排,您作为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的资深专家,对此有何评价和建议?
伍德克:目前中国有很多的能源化工企业还存在碳排放缺口,需要进一步降低碳排放。但是也有很多碳减排做得好的企业,比如烟台的万华化学。万华化学公司不仅专注于新的技术,同时也致力于实现碳中和。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在促进中国能源化工企业碳减排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它搭建了一个多国信息交流的平台,让全球各国政府、组织和企业分享碳减排的经验,从而推动全球能源化学工业碳减排的发展。但是目前来看,中国能源化工行业碳减排仍然任重道远,还有不少企业没有实现碳减排达标。
零碳知识局:中国和欧盟在政府和行业组织层面制定碳减排和发展新能源政策和措施,您认为中国和欧盟指定的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分别有哪些?
伍德克:德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政策和措施来减少整个供应链方面的碳排放,而中国则是通过研发和应用新能源来降低整个供应链方面的碳排放。比如在德国,有20%的新能源汽车其实来自于中国。因此,中国和欧盟双方都可以从这种市场机制中获益,中国凭借庞大的新能源商品生产和消费市场,更将获益良多。在推动中国欧盟碳减排和新能源汽车开发合作方面,中国科技部前部长万钢,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他之前在德国工作了十余年,非常熟悉欧盟的汽车工业,从而制定了有利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正确政策和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由于能源化学工业是高耗能行业,政府和行业组织必须制定明确且可实施的政策和措施。如果制定的政策和措施过于严苛,将给整个能源化学工业带来打击,而不是促进发展。行业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大有作为,可以找到行业内重点碳排放企业,给其量身定制碳减排措施,从而精准实施碳减排监督。
零碳知识局:地缘危机面前,各国都优先考虑能源安全,您如何看待全球碳减排前景?
伍德克:如果世界各国都积极发展绿色清洁能源,毫无疑问整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好。全球开发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对于全球能源安全保障大有裨益,比如中国致力于发展风能和太阳能就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希望各国政府能够认识到,各国各自为营发展新能源技术,设置技术交流和商业贸易壁垒,将不利于全球实现碳减排目标。从保障能源安全起见,各国应该加大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研发生产投资,中国的太阳能技术和设备都可以出口到德国,德国也可以建设自己的商业化新能源产业。
我认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应当去掉任何政治性因素来发展新技术。各国政府通力合作有利于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碳减排。
原文标题 :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中国能化行业减排任重道远
-
北京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实施方案获批2024-08-16
-
我国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形势严峻2024-08-16
-
南非铸造产业向节能减排方向发展2024-08-16
-
应用材料将在PVSEC展示多项太阳能技术创新成果2024-08-16
-
高压变频器将成为市场节能减排主力浅析2024-08-16
-
国家审计署:44个节能减排项目未达标2024-08-16
-
节能减排急需调整贸易结构2024-08-16
-
山东《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全文)2024-08-16
-
湖北省以节能减排倒逼产业转型2024-08-16
-
《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频出台 各省目标不同2024-08-16
-
六大重点工程助力安徽合肥节能减排2024-08-16
-
京津冀融资3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2024-08-16
-
林伯强:节能减排或成能源互联网领域最快实现内容2024-08-16
-
林伯强:节能减排或成能源互联网领域最快实现内容2024-08-16
-
财政部:节能减排补助资金专款专用 不得挪用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