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安阳:力争“十四五”新增光伏装机量100万千瓦

来源:
时间:2023-01-13 10:02:19
热度:

河南安阳:力争“十四五”新增光伏装机量100万千瓦1月11日,安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安阳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积极推进太阳能光伏项目建设。以整县(

1月11日,安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安阳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积极推进太阳能光伏项目建设。以整县(市、区)屋顶光伏开发试点为抓手,积极推进开发区、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屋顶和个人家庭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鼓励自发自用的地面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探索水面、湖面、煤场、灰场光伏发电综合治理等发展新模式,提高光伏发电综合示范效应;推进建筑物配套建设公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提高太阳能热利用普及率,积极开发应用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以西部林州市、殷都区、龙安区丘陵、低山地区为重点,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及保护生态前提下,在落实电网消纳基础上,有序推进地面集中式生态友好型“光伏+农林牧渔”同时配置储能的光伏发电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万千瓦。

原文指出: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的通知

安政〔2022〕4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现将《安阳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2年12月14日

安阳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

前 言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的重要“窗口期”,区位优势重构提升,动能转换加速突破,工业化城镇化深化提质,生态环境治理深度攻坚。着眼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目标,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坚持“安全保障、清洁高效、绿色低碳、创新引领”发展方向,提高全市能源供给质量和利用效率,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对于有效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指导我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根据《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精神,结合《河南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能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进一步增强能源保障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大力实行节能降耗和能效管理,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提高,为未来能源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430万吨标准煤,比2015年(230万吨)增加了200万吨、增长87%,其中非化石能源生产总量为282万吨标准煤,比2015年(114万吨标准煤)增长147%;发电装机容量622.822万千瓦,比2015年增长262.5%;油气长输管线总里程522.86公里,比2015年增长9%;管道天然气年供应量达到6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长62.2%,城市居民天然气普及率达到97.76%,比2015年提高7.76个百分点。

供电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新建、扩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55座,新增变电容量342.2万千伏安。其中,新建220千伏变电站3座,扩建增容3座,新增变电容量120万千伏安;新建110千伏变电站30座,扩建增容19座,新增变电容量222.2万千伏安。截至2021年底,安阳电网已建成110千伏及以上线路3013千米,变电站95座,变电容量1558.7万千伏安(500千伏:2座,350万千伏安;220千伏:19座,648万千伏安;110千伏:74座,560.7万千伏安)。安阳电网已形成了220千伏多环网运行和110千伏分区链式环网供电格局。220千伏变电站覆盖全部县域(每县2座及以上),110千伏变电站覆盖全部开发区。制定出台了安阳市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供电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持续改善用电营商环境,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低压、20千伏及以下高压电力接入工程审批时间分别压减至5个、10个工作日以内;供电企业办理用电报装业务各环节合计时间在现行规定基础上压缩40%以上,压缩用电客户用电报装环节和时间,在全市范围实现用电报装业务线上办理。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明显提速。全市“十三五”期间建成充换电站41座、各类充电桩1580个,有效保障了新能源车辆充电服务需求。

储气能力建设初见成效。市、县两级政府与省天然气储运有限公司签订应急调峰储气服务合同,完成“地方政府3天”储气能力任务。后续城市燃气企业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完成后,全市燃气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供热能力大幅提高。供热面积增长100.2%。安阳市区“十三五”期间供热入网面积由2015年底的2373.05万平方米发展至目前的4750万平方米,供热规模增长100.2%。热源保障能力提升54.5%。大唐安阳电厂热电联产机组改造完成,供热能力由1198MW提升至1350MW;安钢集团高炉余热供热项目建成投运,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增加81MW的供热能力;安阳益和热力公司420MW的天然气调峰热源锅炉房顺利建成,新增1000万平方米的应急调峰供热能力。市政管网长度增加65%。组织实施安阳市热力管网扩建三期工程、安阳市东部及南部热力管网建设工程,新增市政管网235.28公里。截至2020年底,安阳市区供热入网面积为4750万平方米,热力站数量为922座,居民用户35.89万户,办公和商业用户5270户,市政供热管网长度达到599.4公里。

清洁能源跨越式发展,能源供给结构显著优化。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等清洁、环保能源使用量较快增加,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十三五”期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15年的75%下降至2020年的70%,天然气占比由1%提升至3.6%,非化石能源占比由5.54%提升至10%。“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双替代”改造95.8万户,全市实现平原地区散煤取暖“清零”和清洁取暖全覆盖,市、县(市)城区集中供热覆盖率提升至91%。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明显加快。“十三五”期间,中广核内黄100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华润新能源内黄润风400MW风电等一批国内平原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低风速风电标杆项目相继投产,全市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140万千瓦,风力发电新增装机规模202.46万千瓦,风电、光伏单项装机容量和总装机容量均位居河南省首位;生物质发电装机8.4万千瓦;地热供暖面积400万平方米;太阳能热利用面积1025万平方米;垃圾焚烧发电取得零的突破,市区、滑县、林州3座垃圾焚烧电站投产发电。新能源发电量从2015年的16151万千瓦时提高到2020年的475865万千瓦时,增长29.5倍,2020年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2.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0%,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占总装机规模比重58.8%。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至70%,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全市能源供给结构持续优化。

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初具规模。抓住纳入河南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机遇,发挥鑫磊、顺成、利源等焦化企业工业副产氢的优势,积极推动氢能开发应用。加强与东方电气、福建众成等公司合作,大力推进河南德力新能源汽车公司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应用。同时,加大绿电制氢项目的建设力度,力争打造氢气生产、加注、存储、运输、应用以及相关设备制造的全产业链条。

能源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速,燃煤背压项目、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垃圾发电、风电项目核准权限均下放至市、县(市)。简政放权激发全社会对能源行业投资热情,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显著提升。电力体制改革、能源环境保护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林州市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获得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第三批增量配电试点批复,改革试点工作正有序推进。

能源助力脱贫攻坚交出亮丽答卷。抢抓光伏扶贫政策机遇,连续跨过试点先行、全面推广、深化提升三个台阶,建设光伏扶贫电站规模8.9万千瓦,覆盖全市7个县(市、区)、16413户贫困群众,带贫人口4.9万人。光伏扶贫运行期总收益预计超过20亿元,461个村集体拥有了持续20年的稳定收益,成为贫困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撑。连续实施贫困地区电网“三年攻坚、两年提升”行动,提前一年完成全部贫困县、提前一年半完成全部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任务,实现所有贫困村通动力电、所有平原地区存量农村机井通电,贫困村户均配电容量比“十三五”初增长2.5倍,贫困地区10千伏电网整体供电能力实现翻番。

能源技术装备水平实现全面提升。新能源装备制造门类进一步完善,能源技术装备水平实现全面提升。其中:风电装备制造已形成以金风科技风机装备制造为龙头,其他风电装备为配套的较为完善的风电装备产业链条。光伏产业已形成以安彩高科光伏玻璃为主的光伏装备制造业。全部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平均供电标煤耗降至298克/千瓦时。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能源安全供应保障压力巨大。受能源基础设施发展制约,我市属于典型的能源输入城市,自身能源生产量小,刚性需求量大,大量的电力、燃气、煤炭等能源消耗依赖外部输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能源需求侧峰谷差、季节差的加大,夏季、冬季等高峰时段电力、燃气供应保障压力巨大,能源运行调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能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协调。能源发展一方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托底保障作用,另一方面还要与生态环境改善、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但目前我市以钢铁、焦化、化工等高耗能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产业发展对于传统能源的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仍然突出,能源结构仍不够优化,以能源“双控”和清洁低碳发展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效果仍不明显,主动消费清洁能源的意识仍不够强,能源产出率距离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体制机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十三五”时期,我市对于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十四五”时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原有能源管理的体制机制已严重不能适应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导致储能、能源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产业推广和应用缓慢,无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质优价、智能便捷能源的需求,能源发展的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化。

储能、氢能等新兴能源发展短板仍比较明显。目前安阳还没有实际运行的储能电站,氢气的提纯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加氢站建设进展缓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电堆项目仍处于试验阶段。

电网调节能力有限。安阳市主要电源为煤电、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还没有快速启停、削峰填谷的燃气电厂,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电网调峰严重依赖煤电机组,能力和效果有限。

三、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谱写新时代安阳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推进能源革命、构建低碳高效能源支撑体系的重要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既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给未来一段时期的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能源安全面临新挑战。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近年来,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加之国际能源市场愈加政治化,能源安全保障问题进一步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能源安全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央《建议》明确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从我市情况看,虽然近几年基本没有出现能源断供、短供的情况,但是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和极端恶劣天气等个别时段,也曾出现局部地区天然气、煤炭供应紧张局面,应对峰谷差的储备调节能力还存在短板。同时受煤炭产量逐年下降等因素影响,传统能源稳产压力逐年加大,能源保障的安全性、可靠性压力持续增大。

绿色转型进入新阶段。随着能源绿色转型发展和清洁低碳利用进程的加快,化石能源发展和消费已面临明确的“天花板”,碳达峰和低碳化要求将成为能源发展的硬约束而不是软指标,对我市能源转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今后10年风电和光伏发电年均新增装机需超过1亿千瓦,新能源发展将进一步提速。我市受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能源结构偏重、煤炭消费占比偏高的问题比较突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也与全国平均水平有差距,能源发展面临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结构优化双重压力,新时期能源发展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提前做好谋划应对工作。

能源需求发生新变化。从总量上看,我市“十三五”时期能耗“双控”工作完成较好,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呈下降态势。但随着市内高耗能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稳定,“十四五”期间我市能源消费增速将有所回升。从品类结构上看,随着电动、氢能等新能源汽车普及,电气化水平提高,成品油消费将逐步降低,电力需求增速高于能源消费增速,煤炭消费持续下降,未来我市新增电量需求将主要由清洁电力满足。从行业需求上看,工业、建筑业用能增速保持相对稳定,服务业、城乡居民生活用能快速增加,日益成为用能增长主力军。电力、天然气供应峰谷差将持续扩大,调节难度进一步增加。

创新发展呈现新趋势。当今世界,能源高新技术领域竞争博弈更趋白热化,新一代核能、储能、氢能、新材料等技术,将成为能源科技竞争制高点。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颠覆能源产业结构、商业模式、技术体系和管理机制。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我市培育、引进了安阳金风等一批新能源装备企业,但在能源装备、材料制造和研发等领域基础仍然薄弱,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快速发展,促进我市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推合作、以市场引企业等发展方式,培育壮大能源装备产业,延伸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要求,以安全保障为核心,以绿色、低碳、高效为主导,以创新为驱动,进一步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能源发展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二、总体思路

以实现全市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转型升级发展。一是采用“降替引”措施,保障城市和工业企业能源供应,对传统化石能源消费重点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降低煤炭消费总量、能源消费总量;深度高效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替代化石能源;发挥地理位置优势,从区域外引入热力、电力、天然气,对区域内资源利用进行有效补充。二是扩大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优势,打造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可再生能源示范县,推进绿色智慧能源镇、智慧能源村建设,从区域用户端实现绿色能源自给自足供应。三是以工业园区重点企业为支撑,利用工业余热、余气,扩大综合能源服务范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是引导高科技企业和装备制造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氢储能、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方面形成规模化产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保证区域内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全部利用。五是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建立健全绿能交易、碳排放交易、用能交易等制度。

12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