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渐入佳境

来源:
时间:2022-12-19 16:05:25
热度:

山西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渐入佳境11月28日17时6分,山西省风电出力达1692万千瓦,承担当时全省用电负荷的55.3%,创历史新高。作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近年来,山西

11月28日17时6分,山西省风电出力达1692万千瓦,承担当时全省用电负荷的55.3%,创历史新高。

作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近年来,山西省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截至目前,山西电网新能源装机已达3882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5.2%。今年前11个月,我省新能源发电量已达540亿千瓦时,占山西电网总发电量的20.7%,新能源利用率达98.5%。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关键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通过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山西建设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到“十四五”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0%,发电量占比达到30%。

在能源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全省可再生能源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将加快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今年9月底发布的《山西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可再生能源将进一步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主流方向,发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导作用,推动可再生能源从“发电环节”低碳向“全寿命周期”低碳转变,推动可再生能源从“他助模式”向“自助模式”转变,推动可再生能源从“发电平价”向“消纳平价”转变,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主力支撑。

2022年11月17日,位于阳泉市郊区荫营镇的阳泉市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发电示范基地50MW光伏发电平台项目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该项目装机规模50万千瓦,并网后年均可贡献绿色电力约6151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24604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84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1325吨。

2022年12月9日5时04分,历时3年多建设的省重点工程——大同新荣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投运。它将助力全国首个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100万千瓦和隆基70万千瓦、京能10万千瓦,共计180万千瓦绿色电力顺利输出,进一步提升西电东送“绿电”占比。

“以风光资源为依托、以区域电网为支撑、以输电通道为牵引、以高效消纳为目标,结合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兼顾生态修复、造林绿化与相关产业发展,统筹优化风电光伏布局和支撑调节电源,实施可再生能源+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一批生态友好、经济优越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省能源局相关人士介绍。

记者了解到,我省依托“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的外送输电通道,重点建设晋北风光火储一体化基地;依托采煤沉陷区、盐碱地、荒山荒坡等区域,重点建设忻朔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晋西沿黄百里风光基地;依托区域电网消纳能力提升,创新开发利用方式,重点建设晋东“新能源+”融合发展基地、晋南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基地。

发展抽水蓄能是我省持续推进能源革命、实现能源转型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2年2月18日开工的垣曲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装机容量120万千瓦,计划2028年全部投产。项目建成后,可显著提高山西电网运行经济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促进新能源消纳。

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新型能源,365betway 可有效推进清洁供暖力度和覆盖范围。地热能的规模化、产业化开发利用,对我省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十四五”,我省重点在大同、朔州、忻州、太原、临汾和运城等地开展中深层地热能供暖项目的前期地质勘查工作。因地制宜选择“取热不耗水、完全同层回灌”或“密封式、井下换热”技术,开展中深层地热能供暖示范工程。推广“地热能+”多能互补的供暖形式,鼓励开展地热能与旅游业、种养殖业及工业等产业的综合利用。到2025年,全省地热能开发利用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左右。

如今的山西正在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必将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高水平消纳、高质量发展,《山西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也为此确定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8300万千瓦以上。其中,风电3000万千瓦左右,光伏5000万千瓦左右,水电(含抽水蓄能)224万千瓦以上,生物质发电1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装机达到600万千瓦左右,地热能供暖面积2000万平方米左右,实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0%的目标。到2030年,全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60%以上。

在山西省最南端的芮城县,中条山阳坡,身披“蓝铠甲”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绵延几十公里,在阳光照射下颇为壮观,将光能转换成电能,源源不断输送到千家万户。这正是山西省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