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创新密码:环保政策与ICT产业链

来源:
时间:2022-11-25 11:03:54
热度:

深圳创新密码:环保政策与ICT产业链如前所述,深圳及深莞惠地区的高科技产业主要是ICT产业(占到80%以上的比重),而ICT制造产业链在全球的产业转移,环保政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

如前所述,深圳及深莞惠地区的高科技产业主要是ICT产业(占到80%以上的比重),而ICT制造产业链在全球的产业转移,环保政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本篇探讨环保政策对深圳地区创新网络的影响。

众所周知,ICT产业链中的诸多核心的零部件、元器件,无论是芯片,还是面板,还是它们的上游比如PCB(印刷线路板)产业,其生产过程都是高耗能、高耗水,且会产生各种对空气、水等的污染物。当一个地区经济成长之后,逐步就会提高对环保的认知,ICT制造环节因此被迫不断迁徙到对相关污染相对更宽容的地区。

而深圳就是从最初对此类污染相对宽容,到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要求不断上升的过程。这也是逼着深圳ICT产业不断升级(同时将污染环节不断外移到其它地区)的过程。深圳不过是重复了硅谷、台湾的路径而已。

在《硅谷密码》一书中有一小节题为“灰谷”,描述了硅谷的污染状况,以及环保政策迫使硅谷将制造环节转移向亚洲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初,公众已经逐步了解硅谷这个被隐藏的存在。当时有新闻爆出,剧毒的化学物质已经渗入仙童半导体公司位于圣何塞洛斯帕索斯工人街区的制造厂下方的排水管中。…硅谷的高科技宣传者们一直在鼓吹这一行业‘清洁与无烟’的优点,而有毒的地下水与他们所宣称的并不符合。”

“从生产微芯片所需的化学浸泡到所有计算机设备内部都存在的有毒金属,硅谷从一开始就进行着污染极其严重的生产。…EPA最终将硅谷中的23个地区指定为污染异常严重的超级基金治理地区,其中包括斯坦福大学中一大片充满田园风光的研究园。”

“糟糕的公众形象使帕洛阿尔托这样的城市开始实行严格的环境法规。于是高科技公司开始寻找其他地方来生产它们的产品。有的公司选择了当地的备选方案,象征性地向东迁移,来到了海湾另一侧地价便宜的平原上,那里是公认的工业区,土壤与水早已被炼油厂、盐池、汽车组装厂、化工厂污染。…而在需要目光敏锐的监督人员和精细的操作技术的岗位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他们可以通过将公司迁至海外来削减成本。”

“现在美国的高科技生产已经从新加坡与台湾扩散到了中国南方与印度,那里正开始的经济自由化与私有化为外国公司创造了巨大的新机遇。这些工厂通常被急切甚至唯利是图的分包商所拥有并经营,这使得高科技品牌的实际生产活动进一步远离了湾区的阳光。…在亚洲劳动力市场的诱惑下,把高污染的高科技制造业转移到看不见的远方极其容易。

《硅谷密码》只是笼统地说了美国IT制造业溢出到亚洲的情形,事实上,这些制造业在后来的30年里循了“美国-日本-台湾及韩国-中国大陆”的迁徙路径,最终将上述地区联结为一个具全球性的价值链网络。而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是中国大陆其中一个主要的落脚点之一。

这样一个迁徙过程,每离开一个地方,并非连根拔起,而在在当地留下一个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基础,并支撑起若干个IT巨头,成为全球产业链的一个环节,而将劳动密集型的、高污染的环节继续向低成本的地方转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全球IT产业的总规模也越来越大,产业也循着家电-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网联汽车这样一个顺序不断延伸,这也是IT产业总体规模扩大的原因之一,此外也有市场普及的因素。我也一再强调,这就是深圳成为全国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核心秘密之一。

这个不断迁徙过程的原因之一,就是每一个途经国和地区,在产业发展成熟之后必然会提升其竞争力和技术含量,而当地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在经济发展之后也往往提升,最后迫使当地环保政策对高污染产业的容忍度降低,于是污染环节只必然外溢到为了自己经济增长而降低提高环保容忍度的地区。他们已经看到了前路的国家和地区的整个过程,并且抱着同样可以产业升级的愿望,因而愿意付出环境代价。

可以跳过代价吗?一路走来似乎定律是:不可以。

后面的部分,我将分三节,简单介绍深圳过去40年的环保政策(以国家的环保政策演进为背景),并以ICT产业链中污染最严重的PCB产业为例,叙述其迁徙到深圳并逐步迁出(正在进行中)的过程,以及在深莞地区PCB产业最集聚的茅洲河流域,两市治理流域污染的情形。

1  2  3  4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