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0.06克添加剂,差点杀死这个行业

来源:
时间:2022-10-15 12:02:47
热度:

0.06克添加剂,差点杀死这个行业  合规,只是底线。  文丨华商韬略 张静波  一年之内,8000多名婴儿染病暴毙。  这起发生在纽约市的惨案,震惊了世界。当地医院紧急展开调查,

0.06克添加剂,差点杀死这个行业

  合规,只是底线。

  文丨华商韬略 张静波

  一年之内,8000多名婴儿染病暴毙。

  这起发生在纽约市的惨案,震惊了世界。当地医院紧急展开调查,最终发现,杀死这些婴儿的真凶之一竟然是……

  【8000名婴儿惨死的血案】

  1857年,对于当时生活在纽约的很多年轻父母来讲,是一个噩梦年份。

  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因为一种神秘的怪病死去。在那个医疗水平落后的年代,霍乱、伤寒如同家常便饭,人们对于婴儿的死因,并没有细究。

  直到纽约医学院发布调查报告,以及记者弗兰克·莱斯利追踪溯源、实地暗访后,一个天大的秘密才被揭示出来:

  杀死8000多名婴儿的,竟然是掺假的牛奶!

0.06克添加剂,差点杀死这个行业

  19世纪中叶,美国纽约这样的大都市中心,正在经历大规模工业化,激增的人口,对牛奶等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在纽约市周边,乳品企业建起了500多家奶牛场。

  但喂养奶牛并不便宜。为了降低成本,赚取暴利,这些乳品厂打起了歪主意,他们与酿酒厂勾结,用酿酒后残留的麦芽浆也就是泔水,来喂牛。

  一些酿酒厂,直接将奶牛安置在建筑物里,用热水管道输送大量泔水。

  事情如果仅到这一步,似乎也没什么好惊讶的。但更可怕的,还在后头。

  由于泔水牛奶呈蓝色,卖家为了掩盖事实,开始往牛奶里大量加水、面粉,甚至是巴黎石膏来使其变白。

  当时,许多中低收入家庭,并没有太多选择,因为这是他们唯一负担得起的牛奶。

  如果不是有记者揭露,这些善良的人们,或许永远不知道,自己购买的牛奶,是在怎样肮脏的环境下被生产出来。

  当弗兰克·莱斯利第一次走进这些奶牛场,看到那里令人作呕的生产线时,他整个人都不好了,想吐到抽搐。

  在那里,数千头奶牛,被关在狭窄的牛棚里,它们皮肤溃烂,身上满是苍蝇,经常站在自己的粪便里,恶臭熏天。

  因为长期被喂食泔水,这些奶牛牙齿腐烂,乳房溃疡,滋生的细菌多到吓人。

  从这里生产出来的牛奶,被源源不断送往全球大都市——纽约,最终导致8000多名婴儿丧命的惨剧。

  尽管这个故事有悲惨的结局,但它却唤醒了一批人。

  得知真相的公众,愤怒无比,他们要求严惩肇事者。此后数十年,在美国人日益高涨的疾呼声中,联邦政府于1906年签署了《食品和药品法》。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食品和药品安全的标准,意义重大。

  与此同时,随着巴氏杀菌法的普及,牛奶的消毒杀菌成为必备工艺流程,美国婴儿死亡率从30%以上减少到1915年的10%。

  曾经暗无天日的美国牛奶产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致命的添加剂】

  改变的不只是美国。

  整个20世纪,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各国纷纷颁布食品安全法,加强监管,全球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

  类似纽约泔水牛奶、日本水俣病这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显著减少。

  另一方面,味精、甜味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被广泛使用,既改进了口味,也提升了食物的保质期。

  但法律总有漏洞,技术也很容易被某些不良商家利用。

  2014年,当蛋白粉原料价格飙升至近10年新高时,美国许多保健品公司使用廉价的氨基酸来冒充蛋白质含量。

  它们最终遭到了法律的审判。

  廉价的氨基酸虽然欺骗了消费者,但并不致命。一旦添加了非食用的化工原料,后果将是灾难级的。

  2008年9月8日,甘肃兰州市一家医院,接诊了一名8个月大的婴儿。医生的诊断是:双肾多发性结石和输尿管结石。

  对婴儿来讲,这极其罕见。更奇怪的是,过去三个月,这家医院已经接诊了14名相似的患儿。

  警觉中,医生盘问了所有患儿家长,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长期喝三鹿奶粉。

  几天后,《东方早报》一篇题为《甘肃14名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的报道,揭开了中国奶业历史上最暗淡的一幕。

  早在2008年初,三鹿就收到不少对奶粉质量的投诉。有消费者反映,孩子喝了奶粉,尿液变色且有可见颗粒。

  对此,三鹿内部做了抽检,把问题锁定在三聚氰胺上。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用于合成甲醛树脂,几乎无味,长期摄入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

  三鹿不是不明白三聚氰胺的危害,但时任董事长田文华选择将事情强压下来,瞒着不报。

  毕竟,自己好不容易打造了三鹿这个全国第一大奶粉品牌。一旦东窗事发,数十年的辛苦将付诸东流。

  田文华之所以能创造这个奇迹,最大秘诀之一是:上任之初,砍掉三鹿原有的牧场,把养牛的任务交给农民。

  这套“农民赚钱、三鹿降成本”的模式,在一开始运作良好。但从2005年开始,随着国内奶粉市场大爆发,一些黑心奶农为了提高产量,赚更多的钱,偷偷往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

  彼时,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是通过检测氮元素含量来确定的,而三聚氰胺富含氮元素。

  这个漏洞,被黑心奶农们钻了空子。从事后抽检的结果看,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最高含量达2563毫克/千克。

  换算成今天流行的250ml包装,大概相当于一袋牛奶0.06克三聚氰胺。

0.06克添加剂,差点杀死这个行业

  为三鹿“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田文华,曾说过:做企业如做人。这句话今天看来,更像一种嘲讽。

  三鹿不是唯一的涉事企业。据统计,整个三聚氰胺事件中,全国受害婴幼儿达30万,其中1万多人患上肾结石,另有6人死亡。

  这冰冷的数据,一度将中国奶业瞬间打入地牢,也让很多中国人对添加剂谈虎色变。

  【合规只是底线】

  添加剂的使用,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早在8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用盐作防腐剂,腌制食品。古罗马时期,士兵的薪水有时是用盐支付的。

  15世纪大航海时代,某种意义上讲,是欧洲为了获取香料等,开辟东方新航线的结果。自古罗马时代起,香料就是欧洲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添加剂。

  工业革命后,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急剧增加,各种增稠剂、防腐剂、着色剂……层出不穷。

  今天,世界各国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多达上万种,90%以上的食品都会用到添加剂。

  可以说,没有添加剂,就没有今天的食品工业。

  然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一方面,它让食品变得色香味俱全、易于储存。

  另一方面,各种食品安全事故也如影随形,从最早慢性铅中毒,到硼酸、亚硝酸盐中毒,等等。

  拿破仑死因的一种说法,据说就是吃了用亚砷酸铜染成绿色的糖果。

  在这个过程中,少数不法商家为了获取暴利,更是偷偷使用各种非法添加剂。

  1857年纽约泔水牛奶和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两朵浪花。著名的苏丹红、塑化剂事件,距今也不过十几年。

  为了打击这些掺假行为,各国纷纷颁布食品安全法。

  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1982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食品安全法》。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更是加大了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

  政府加强监管的同时,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过去只求吃饱,现在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得更健康。

  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也产生了一些想不到的效应——大家不但痛恨塑化剂、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剂行为,甚至很多合规的食品添加剂,比如酱油里的苯甲酸钠、碳酸饮料里的代糖,也被消费者视为洪水猛兽。

  眼下的海天味业,就陷入了这样一场风波。

  消费者对健康、高品质的追求,本真并没有错。这也是中国食品行业,未来不得不面对的大趋势。企业应该正视这个现实。

  日本酱油巨头龟甲万之所以传承300年而不倒,原因之一就在于:

  不断推动行业技术的进步,从高盐稀态发酵,到减盐运动……进而,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高品质的需求。

  人类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美国人早在1906年就颁布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时至今日,依旧面临比如瘦肉精、肉毒杆菌等一堆问题。

  与之相比,中国近年来在食品安全监管上的进步,堪称显著。很多标准,我们事实上已经高于欧美。

  可以预计的是,未来这些行业标准和监管还会不断升级,甚至过去合规的,未来可能会被禁止。

  这对中国食品行业,尤其是正陷入风波的酱油行业来讲,是一种挑战。

  过去几十年,中国酱油行业习惯了追求规模和低成本。但这样的时代,正在远去。要想摆脱眼下的困局,就要明白:

  合规只是底线,主动升级才有未来。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 : 0.06克添加剂,差点杀死这个行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