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安徽:到2025年煤矿核定产能1.3亿吨/年 产量1.1亿吨
安徽:到2025年煤矿核定产能1.3亿吨/年 产量1.1亿吨安徽省发改委近日发布的《安徽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
安徽省发改委近日发布的《安徽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5%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提高到18.1%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左右。
具体到能源保障方面,规划明确,到2025年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产量维持在1.1亿吨左右,电力总装机达到1.1亿千瓦左右,能源安全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
规划指出,经过十三五的发展,安徽省能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但在疫情影响及双碳要求下,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就是能源供应能力不足,供需矛盾主编增大。在碳达峰背景下,煤炭、煤电等传统化石能源供给能力增长受限,非化石能源短期内尚不能满足新增用能需求,供应能力不足矛盾突出,安徽省已成为全国最缺电的省份之一。
其次是能源资源禀赋单一,且“外能入皖”明显不足。安徽省发改委表示,该省是传统观念中的“能源大省”,但仅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常规水电资源基本开发完毕,风能、太阳能资源条件一般,缺乏建设核电的条件,油气依靠外部输入。“外电入皖”起步晚、规模小,气源供应多元化程度和管输能力不足。
再则,能源结构“一煤独大”,绿色低碳转型压力加大。2020年,安徽省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69.8%,比全国高13个百分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比全国分别低3、6个百分点,而且受土地、生态红线、电网接入消纳等因素影响,新能源高速发展受限,能源结构优化难度较大。
此外,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燃气调峰发电等提升风光消纳的技术手段应用成本较高,电价传导机制尚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储能等项目的推广应用。
为此,规划从能源保障和绿色低碳两方面入手来规划十四五期间能源发展。
其中能源保障方面,规划提出立足两淮亿吨级煤炭基地,加快板集等煤矿建设,释放优质产能。落实产能置换政策,启动赵集、朱楼等现代化煤矿前期工作。到 2025 年,全省煤矿核定产能 1.3 亿吨/年左右,产量 1.1 亿吨左右。鼓励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提高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水平。积极开展智能化技术装备应用,加强煤矿风险预警防控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发展。加强省外煤炭资源的利用。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建设长三角煤炭储备基地,提升煤炭储配中心常态库存能力,统筹煤炭产能储备,构建产品与产能相结合的煤炭储备体系。到 2025 年,形成占年消费量 5%的煤炭储备能力。加快两淮矿区铁路建设和升级改造工程,加快港区铁路装卸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布局大型现代化煤炭物流园区。形成以铁路、水运为主,铁水联运的稳定可靠煤炭运输体系。
同时统筹严控煤电项目和电力供应安全,在满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审慎安排一定规模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支撑性电源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调节性电源。通过建设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替代即将服役期满的 30 万千瓦及以下机组,原有机组关而不拆转为应急备用机组。优先在沿江和负荷中心布局建设天然气调峰发电机组。积极打造长三角特高压枢纽,加快建设陕北—安徽±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形成“两交两直”特高压电网的网架。
油气方面,强化气源增供、管网建设、储气调峰能力提升,努力实现天然气全领域利用。协调省内供用气企业加强与上游供气企业衔接合作,拓宽资源供应渠道,扩大中长期供气合同签订比重,逐步扩大管道气供应量,增加液化天然气( LNG)供应。 2025 年,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 120 亿立方米以上。提高原油供应保障能力,推进国家石油储备第三期安庆怀宁地下水封洞库项目。
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规划明确,要锚定碳达峰、碳中和总目标,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能源供应系统和消费模式,推动非化石能源从补充性能源向替代性能源转变,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一步提升能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更大力度推进节能减碳。
具体来看,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序推进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灵活调节电源建设、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升能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实施能源需求侧管理、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更大力度强化节能降碳: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扩大清洁能源终端应用规模。
此外,规划还从能源供应的安全性、能源产业现代化、能源合作、环境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方向。
-
智汇清洁供热,谱写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