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秦海岩:发挥风电资源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
秦海岩:发挥风电资源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长期以来,中央始终将解决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重中之重。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
长期以来,中央始终将解决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重中之重。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随后,相关工作全面铺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等支持性文件相继下发。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各地立足于自身的资源条件,找准路径。作为随处可见的绿色能源,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具有资源优势。发展风电,既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集体收入,又可为农村能源结构转型提速,并兼顾生态环境,是一条盘活农村产业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以及农村集体性资产,让闲置资源产生经济效益,迅速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一、加快开发风能资源,对推动乡村振兴与风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风电可以让农村地区实现“电从身边来”,不断扩大能源结构中的可再生能源份额,助推农村零碳、绿色发展。以河南兰考为例,该县作为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围绕推动农村能源生产、消费、技术、体制革命和城乡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建立经济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模式。试点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兰考县电力消费总量的71%。2021年3月,兰考县更是首次实现连续72小时全清洁能源供电,创造了河南县域全清洁能源供电的新纪录。
发展风电可以提高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集体经济收入水平。过去的十多年,技术进步持续驱动我国风电发电效率提升以及成本下降。2010-2020年,我国陆上风电度电成本下降了40%,大部分地区的新建风电项目实现了平价上网,风电开发已经可以获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发展风电可以全面激活农村地区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带动餐饮、住宿、农副产品等周边产业发展。比如,华能以河南濮阳项目为试点,由国内顶尖景观设计团队负责风电场的整体景观规划,旨在将该项目打造为“工业项目和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实现“清洁能源工业+农业生产+休闲农业”的三产融合,打造集观光游览、休闲游憩、农业生产、风力发电于一体的休闲农旅目的地,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反过来,这也有助于提升风电产业发展质量。一方面,推动乡村振兴与风电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将为风电产业打开一个广阔的增量市场,进而保障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发展风电产业,分散式会成为更多的选择,将进一步丰富风电项目的开发模式。此外,通过充分利用分布于农村田间地头、村前屋后、乡间路的闲置土地,能够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有效化解目前阻碍风电产业发展的用地问题。
二、大规模开发农村地区风能资源,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
广大农村拥有风电开发利用的资源基础。一方面,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随着低风速技术取得突破,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东南低风速资源区域已具备开发条件,可供开发资源潜力超过10亿千瓦。另一方面,农村有大量的零散未利用土地。据初步测算,全国适宜建设开发的土地主要是形貌高程合适的地区,扣除城乡建设用地、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区、蓄滞洪区等不可建设区域,还有约100万平方千米的建设潜力空间。这意味着,土地资源规模不是风电开发建设用地的限制性因素,主要限制来自规划计划指标控制、政策性因素等。全国约有69万个行政村,假如其中的10万个行政村,每个村在田间地头、村前屋后、乡间路等零散土地上找出200平方米用于安装2台5兆瓦风电机组,全国就可实现10亿千瓦的风电装机。
风电远程管理模式具备技术可行性。目前技术条件下,风电机组在农村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就近接入已有的10kV、35kV或110kV输电线路,并实现电能的就近利用与消纳。通过一体化管控平台,实现风电场远程管理模式,对分散于各个农村的风电机组进行集中监控,能够减少专业人员现场作业,可以在有效降低运维成本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
风电项目已经普遍具备经济可行性。风电产业与技术日趋成熟,能够为农村提供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效益。以风速较低的河南省为例,150米高度的风速约为6米/秒,据测算,安装2台5兆瓦机组的工程总承包成本低于6000元/千瓦,保守计算,年发电量超过2500万千瓦时。按当地0.3779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计算,年发电收益超过900万元,年均净利润超过300万元,20年运行期累计创造的利润可达6000万元。考虑到河南省风能资源条件在我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因此,该测算适用于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
风电项目可以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一方面,在各种发电形式中,风电是占用土地相对较少的发电技术。风电机组普遍使用的是圆锥塔筒,其地下基础部分深埋至少2米,不会影响耕种,露出地面的承台部分占地不足100平方米。目前,单机容量为5兆瓦的风电机组正成为我国陆上风电市场的主流机型。据此计算,开发1亿千瓦风电装机需要安装2万台机组,占地200万平方米,即3000亩。另一方面,在农田上安装风电机组不会影响农业生产。风电机组排布时会考虑尾流影响,一般按照4倍和6倍风轮直径的距离进行机组间隔布置。如果使用5兆瓦机组,机组间的行与列间隔分别为600米和900米,即风电装机的最高密度不能超过900亩地1台机组,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微乎其微。此外,结合机耕路、水泵房、灌溉沟渠、乡道等农业设施用地开发风电项目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塔架基础形式,因地制宜利用此类农业设施用地,在不改变用途、不影响功能、不增加占地面积的情况下,安装风电机组。
风电项目是新农村建设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完美结合。风电项目不仅具有经济与环境效益,而且具备产业溢出效应,能够带动当地服务业发展。风电设施通过与当地自然及人文景观结合,可以实现与当地旅游开发、特色小镇建设、民生改善工程的协调发展。在天润新能广西天等牛头岭风电场,铜鼓、壮锦、花山壁画等极具当地自然和民俗风情的元素点缀于风电机组塔筒和叶片之上,形成一道推广壮乡文化的风景线,吸引了许多游客,“与风机合影”成为出行的新时尚,当地政府正在推进实施基于彩绘风电机组的“四星级旅游景区”方案。旅游业的繁荣,促使之前务农、外出务工的当地村民改为在山下开起小餐馆和特产店。在华能河南汤阴风电场,风电机组塔筒被涂装上甲骨文、文字演变、青铜文化、十二生肖、七彩长廊、城市符号、狩猎祭祀七大地方历史人文图案,变为大地文化艺术品,成为中华传统和地方特色文化的载体。该风电场也引发了游客极大兴趣,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在三一重能湖南神仙岭风电场,按照景观园林的设计标准,由园林、美术设计等领域的专业团队根据风电场不同区域的地形、环境特点制定出个性化景观方案,陆续完成3万平方米喷播、撒播绿化,近1万平方米景观平台建设,以及5000棵行道树种植,将风电场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生态风电公园,暑期期间日均客流量超500人次。
三、建议实施“百县千村万台工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当下,考虑到风电技术成熟、收益稳定、环境友好,依靠农村丰富的风能资源与土地资源,孕育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建议在全国实施“百县千村万台工程”,以创新方式盘活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具体而言,可以在全国的100个县,首批选择5000个村,每个村安装2台风电机组,共计1万台。这对于振兴农村地区,壮大村集体经济,落实中央提出的乡村建设行动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施“百县千村万台工程”,一是需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为了降低风电开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县级为单位,统一规划、统一核准、统一分配、统一开发,落实到村。每个县域由一个投资开发主体负责开发建设,每个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装机规模。二是需要建立村企平等合作机制。通过村企共建,实现合作共赢。风电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金与技术优势,全权负责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行维护等工作。借助村企合作机制,村民经专业培训后可参与部分运维工作,增加农村就业。三是需要加强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网基础设施薄弱,外送通道不畅是制约其能源资源发展的关键因素。应当完善农村电网的基础设施,提升电网容量,畅通电力外送通道,改善农村用电环境,从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加快开发农村地区的风能资源,不仅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价值,还能促进各地能源结构调整,以最低成本满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用电增长需求,成为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
上一篇:山东一煤矿发生事故 有人员被困
-
风电项目节能评估方法简介2024-08-16
-
内蒙古建成中国“风电三峡”蓝图2024-08-16
-
西门子签下560亿风电项目以及高效燃气电厂大单2024-08-16
-
风电叶片存缺陷运维市场渐成热点2024-08-16
-
内蒙古“风电三峡”建设蓝图即将大功告成2024-08-16
-
2015年1-5月风电政策回顾2024-08-16
-
2014年丹麦风电发展势头迅猛2024-08-16
-
内蒙古风电项目陆续投运 今年装机将达2298万千瓦2024-08-16
-
重点服务风电等新能源送出的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2024-08-16
-
工信部:5兆瓦及以上风力发电设备成为风电发展的重点方向2024-08-16
-
2020年我国风电认证市场达15亿元2024-08-16
-
甘肃肃北县累计完成风电装机24.95万千瓦2024-08-16
-
风电叶片存缺陷运维市场渐成热点2024-08-16
-
欧盟:风电和水电更具经济效益2024-08-16
-
风电项目节能评估方法简介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