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宁德时代有什么了不起的?动力电池究竟有没有技术含量?

来源:
时间:2022-05-11 16:06:04
热度:

宁德时代有什么了不起的?动力电池究竟有没有技术含量?由于宁德时代一季报净利润低于市场的预期,引发了极大的关注,有表示理解的,毕竟上游原材料确实涨价太凶,也有骂它严重低于预期,完全配

由于宁德时代一季报净利润低于市场的预期,引发了极大的关注,有表示理解的,毕竟上游原材料确实涨价太凶,也有骂它严重低于预期,完全配不上估值水平,甚至还有很多人说宁德时代没什么了不起的,本身就是一个制造业而已,动力电池并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根本不值那个价格。

说宁德时代是一个制造业企业没有错,说它此前预期拉的太满,估值被透支也没有错,但要说动力电池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有点离谱了。

上涨的时候,往往爱屋及乌;下跌的时候,恨屋及乌,也可以理解,但对于一些基本事实,作为一个理智的投资者,还是要承认的。

就这么说吧:动力电池是有技术含量的,而且技术含量还很高!

技术含量很高的动力电池

事实上,现在的动力电池领域就是典型的技术、人才、资本三密集的工业领域!

之所以给人一种动力电池技术含量不高的错觉,只是因为中国太卷了,任何一个领域都充满了高强度的竞争。

新能源汽车的火爆带来了大量的新能源汽车玩家,包括整车和动力电池企业进场,很容易给人一种这个行业似乎没有啥门槛,谁都可以进场插一脚的感觉。

但真相却是:这个行业确实没有进入的门槛,有钱就可以进场,但不代表有钱就一定能把动力电池做出来,更不要说把动力电池做的很好,很好的意思就是又要安全,续航又高,尤其是真实续航要高,而且成本还要低,产能还要大!

总之属于:既要.....又要.......的存在,行业的隐形门槛是非常高的,就像上面说的三高领域!

如果你觉得很难信服,咱们再简单回顾一下锂电池的发展历程。

1991年,索尼公司发布首个商用锂离子电池,锂电池开始进入商用阶段。

但在其后的二十几年里,锂电池几乎都是用于消费电子产品,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商用要到2000年后才真正逐步出现,真正较大规模商用则要等到配备18650圆柱型电池的特斯拉Roadster 跑车出现,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2008年。

而真正可以成为大规模商用,则要等到20年后,也就是2016年 model 3 发售。

为什么1991年索尼公司就正式商用锂离子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大规模商用却要到20年后 ?

当然是因为动力电池的技术难度所致!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都公认汽车内燃机,尤其是高端内燃机属于技术含量非常高的领域,同样作为动力来源的动力电池,大家就觉得没有技术含量呢?

其实两者都是解决动力输出的装备,所以对它们的要求都必须做到安全、稳定、高效、成本控制、耐操等,而由于动力电池使用化学元素,更加活跃,安全的问题更严峻,耐用性也更麻烦,还要考虑充电的时间不能太长,其实要解决的问题是更多的。

现在全球能做优质动力电池电芯的企业也没有多少个,不要因为中美日韩几个国家积极涌入这个市场就觉得这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

事实上,放眼全球,几个发达国家和中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所具备的能力,是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具备的。

动力电池繁复的工序和工艺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动力电池不用一个超级大的单体电池,而是用几百、几个千个小电池组成?

这是因为锂的化学属性决定的,它的单体电池电压只有3V到4.2之间,不管体积大小,电压都是不变的,体积变大也就是电流变大而已,所以要想增加电压只能通过串联的形式,增加更多的电池。

而且如果使用单体电池,发热的问题也更严峻,寿命更短。

但电池数量增加了就会带来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几百,甚至几千个电池如何保持它们的一致性?

一旦一致性出问题,充放电很容易就会出问题,很容易发生爆炸的风险。另外散热的问题也很棘手。

这都是电池管理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特斯拉之所以成为全球电动车龙头,就是因为它确实在电池管理技术方面做了很多探索。

再具体到动力电池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来,光是制造工序就有几十个之多。

就说来料检测,那么多供应商数量,每个供应商不同的批次难免有所差异,该如何用原材料的差异性?又如何通过有一定差异性的材料做出一致性足够高的电芯?

再比如制造电芯的前段,也就是合浆,搅拌,涂布等,影响因素就更多了,包括主材,辅材,溶剂的流体力学性质,以及环境湿度控制等就有20多个影响因素;浆料转移就有近10个影响因素,比如温度,管道长度,湿度,沉降性,过滤特性等;涂布这个工序,更恐怖,影响因素超过100个。

再到后面的烘烤,辊压,削薄,分条,裁切,以及卷绕/叠片,焊接/封装,注液,化成,二封/注液,分容,分组后段工序,都是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影响因素。

正是因为工序多,加上每一道工序的影响因素繁多,就决定了动力电池的制造精度非常高,也非常吃经验,也就是所谓的工艺水平。

而掌握这些工序和工艺水平,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是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毕竟每一次失败都是真金白银的毁灭。

如果说高端芯片制造属于人类高端技术的代表,那么说动力电池的制造是中端制造技术的代表绝不为过!动力电池的制造工序和精度,可能仅次于半导体制造,至少目前是如此!

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

此前,高端芯片被卡脖子后,很多人对中国制造业恨铁不成钢,现在动力电池领域,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很多人又妄自菲薄了,认为动力电池是一个低端制造业,欧美人不屑于做的产业。

此类言论完全是无稽之谈,有些人就是太理所当然了!

就像现在中国四通发达,几乎所有村镇都有各种公路连接,火车高铁的覆盖也是四通八达,至于电力和通讯网络更是几乎全面覆盖,在当今的中国人眼中, 似乎也都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只要回过头看20年前的中国,或者很多国外,就会发现,这一切并非理所当然,这背后是国家过去几十年基建狂魔的成果。

同样的,中国之所以现在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一定的领先优势,背后是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大量投入。

据美国智库CSIS(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之前发布的报告China’s Risky Drive into New-Energy Vehicles《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险棋》里的估算:从2009年到2017年,中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直接投资超过3200亿元,累计减免购置税额等700亿元,总投入按3900亿!

过去4年,还在持续投入,所以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入超过5000亿应该是有的,甚至此前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发生了各种骗补现象的情况下,国家依然在大量的持续砸钱,硬生生砸出了一个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一个简单的道理:5000亿人民币的投入,除了世界上最发达的那几个国家,还有哪些国家能拿得出来?

即使不惜举全国之力各种负债,硬生生凑出5000亿出来,如果没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又能砸出来吗?

结果当然没有那么容易!

你只有人后十分努力,人前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动力电池的技术含量是足够高的,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没有那么容易构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都是有几把刷子的,尤其是宁德时代。

我们可以说它估值预期拉的太满,估值过高了,但不能说它一无是处。

能在一个行业做到全球龙头,尤其还是技术变革比较频繁的新兴领域,总是有其独特之处的,我们应该要做的是想办法去研究这种独特之处,想清楚它这种独特竞争优势能否保持,又能否变成真金白银,最终给投资者以回报。

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跟风去嘲讽,去黑,似乎一切都很理所当然。

真实的世界里,并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