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核企与城市如何“守望相助”?
核企与城市如何“守望相助”?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压水堆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自1983年落户海盐以来,海盐县与秦山核电互相支持,守望相助,践行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压水堆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自1983年落户海盐以来,海盐县与秦山核电互相支持,守望相助,践行了企地共荣,堪称企地融合发展的优秀样本。
核电领域企地共荣的良好实践
海盐县有效支撑核电发展
兴建核电站之初,海盐县便组建了支援秦山核电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对接协调地方与核电企业之间的合作进程,动迁农户,建设核电系统生活小区,增加城市建设配套设施,解决核电系统家属择业就业、子女入托就学等问题,为核电建设创造了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1991年,秦山核电顺利发电后,为确保核电站建成后的安全运行和公众安全,海盐县成立核电事故场外应急办公室,编制核电应急道路体系建设规划,加强核电厂周边应急道路建设,新建6600平方米的应急指挥中心,配备电话调变系统、卫星显示系统等11大系统的应急指挥平台,保证核电事故状态下周边居民能够安全、快速撤离,满足了核应急响应的需求。
自2013年以来,海盐县与秦山核电已连续召开12次高层工作联席会议,双方发挥各自优势,着眼于新的经济增长点,共同推进核电关联产业稳步发展,交流讨论双方年度工作情况以及发展规划,互相支持对方所需所求,签署相关战略备忘录,共同完成了武袁公路二期建设等各大项目。
在核电公众沟通方面,面对部分群众的恐核情绪,海盐县除了进行科普宣传,还利用科学、透明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浙江省嘉兴市卫生部门与市妇幼保健部门同步开展的《中美合作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研究,长达10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处在核电站周围的海盐县婴儿平均出生畸形率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浙江省环境监测部门设置放射性物质监测站,每季度向社会公众发布秦山核电基地外环境监测结果,使社会公众了解核电,积极地支持核电建设。
核电“反哺”海盐繁荣共生
在经济实力增长方面,海盐县深入开展工业技改(转型)升级行动、六大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企业培大育强精准帮扶攻坚行动、深化“三服务”提升行动四大主题行动,工业经济取得逆势增长,企业利润率领跑全市,屡次跻身全国“百强县”之列。2020年,海盐县实现地区总产值544.51亿元,其中核电115.54亿元,占总比重的21.2%;秦山核电9台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年度发电量超521亿千瓦时,连续5年创新高。
在人才培育就业方面,核电基地目前在职员工超400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6.2%,高级职称占比38.4%,其中院士2人,技能大师1人,向外输送高管近60人,为国内外核电企业培训人员近2000人,在为大量嘉兴、海盐当地民众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孕育了我国核电事业的人才摇篮。
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2013年浙江省发布《中国核电城规划》,明确“一轴五区”空间规划,构建核电生产相关产业、核技术培训产业、核技术应用产业和核电宣传旅游文化产业四大产业体系。截至2020年,海盐县当地共培育核电关联企业95家,核电关联产业年总产值超过290亿元。中国核电城先后被列入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省级产业示范基地、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省海洋特色基地、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
在人文关怀方面,秦山核电在追求安全高效发展的同时,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范本和风向标。海盐县从当初以农业、纺织、棉纱等轻工业为主的滨海小城,因为秦山核电的到来,与“核”结缘,依“核”发展,谋“核”腾飞。大批核电人在海盐县城安家落户,有力地推动了海盐县县城建设,催生了城镇品位不断提升。
在对外宣传提升方面,依托秦山核电的品牌效应和国家级旅游经典项目启动建设了核电科技馆、核电瞭望塔等一批弘扬核工业精神的红色路线工业旅游项目;在中宣部新命名的39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中,核电科技馆作为浙江省唯一入选展馆,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找准发力点 推进企地融合发展
企业要树立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思想
核电是特大型项目,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工程,在做好选址工作前提下,无论在哪个城市投建都会给当地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巨大贡献。核电项目建设包括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增加当地大量就业机会;核电项目投入运行后,向国家和地方缴纳巨额税费,可增加地方经济收入;除税费外,核电企业在支持地方社会事业建设上也投入很多,在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环境治理、城市宣传等方面都有重要积极作用。
2004~2020年,秦山核电累计向海盐县贡献财政总收入101.39亿元,其中仅教育费附加13.68亿元。截至目前,秦山核电已累计纳税372亿元,地税50.6亿元。秦山核电用自身优势有效带动了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了95家核电关联企业,4家获核安全局颁发的核级许可证,48家企业进入中核集团合作供应商名录,38家企业获非核级供应商资格。
地方要树立支持企业持续发展的思想
从整体布局上看,地方应在核电公众沟通、核电产业协同联动、核电领域产学研合作、涉核项目招商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布局,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企业、服务人才的生产生活设施,形成企业与地方一体化发展策略,将核电关联产业深度融入地方、乃至区域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具体举措上,地方应出台相关产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为核电企业解决土地、员工落户等政策;面对核电落户当地群众不理解的问题,要多途径多形式,科学透明地普及核电知识,解除公众疑虑;联合企业,鼓励人才向企业流动,同时企业继续培育人才输送地方,形成企地人才良好流通互动等。
企业要在发展中关注地方社会影响
发展核电首先要保证安全,同时也要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核电面临的常态问题就是公众核电知识的匮乏以及随之而产生的对于维护自身生存环境的担忧。企业往往重视选址的科学性、技术性等“硬条件”,忽略周边区域社情民意和相邻行政区域的公众诉求等“软条件”,而这些“软条件”恰恰是引发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
因此,企业在宏观层面的道德价值与规范上,要树立加快我国能源电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转型,重视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微观层面上,要注重调节好周边公众关系,以秦山核电与海盐政府科学、透明的科普方式为样本,积极主动做好阐释宣传工作,打消群众顾虑,得到地方政府与公众的支持。
树立企地发展共同体理念
把政府与企业作为地方的一个大系统来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服务与支持,地方的振兴离不开企业的带动与扶持,二者唇齿相依,需要彼此认同和尊重各自的发展目标。企地要从长远的发展战略、发展定位、发展举措上达成深度共识,按照既有利于资源延深开发、合理利用、促进大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地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城市建设到社会管理,从促进就业、再就业到改善民生福祉,真正树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发展共同体理念,从而构建企地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企地共建是深化企地关系、通向共赢的重要举措,企地应进一步紧密携手,实现深度融合,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整体优化和功能的最大化。一方面要健全制度,建立政企共同体,形成企地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另一方面要进行资源优化,干部人才交流,以共赢促进企地协同发展。如招商引资方面,需要注重发挥双方优势,将潜在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点;家园建设方面,地方要考虑核电开发总体规划和建设,统筹谋划城市空间的布局,企业也要考虑城区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与地方携手共建更加美好的家园。总体上,逐渐形成企地“一盘棋”、群众“一家亲”的共荣共生发展格局。
(作者单位分别是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秦山核电、中国原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