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跟踪支架,光伏“江湖”的最后一块蓝海?
跟踪支架,光伏“江湖”的最后一块蓝海?对于光伏产业来说,2021年的关键词一定是“内卷”。这一年中,产业链上游源头硅料价格疯涨,导致中游电池片和组件厂商利润
对于光伏产业来说,2021年的关键词一定是“内卷”。
这一年中,产业链上游源头硅料价格疯涨,导致中游电池片和组件厂商利润受损,甚至引起组件龙头企业的联合抗议。
今年以来,虽然硅料和硅片价格均出现回调,中游产商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但整个产业链依然陷于“博弈”之中。下游发电站给出的招标价格就那么多,而这些利润会被整个产业链的企业所瓜分,因此光伏的“内卷”恐将继续延续。
然而,就是如此“内卷”的光伏“江湖”中,实则依然存在一块珍惜的蓝海,那就是跟踪支架。它相当于传统支架的升级迭代,有望进一步提升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降低光伏产业的发电成本。
聚焦国内市场,跟踪支架仍处于发展初期,行业中的参与者并不多,随着渗透率的提升,这一蓝海市场中有望走出全球瞩目的明星企业。
为什么要用跟踪支架?
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就是四个字——降本增效。
过去十年中,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随着材料、尺寸、技术的一次次迭代,如今光伏产业已经开始走进“平价时代”。放眼未来,进一步提升效率,依然是光伏企业们的核心诉求。
一直以来,光伏产业的迭代都主要发生在硅片、电池片环节。实际上,除了这两大环节外,光伏组件也存在很大的降本空间。
光伏支架,顾名思义就是固定光伏组件的架子,其主要承担保护光伏组件免受大风等外界因素破坏的重任,因此坚固就是其最重要的产品属性。但实际上,这看似结构简单的支架也是存在升级空间的。
光照强度直接决定了组件的效率,为了更大限度的提升组件发电效率,传统固定支架一般都会选择一个安装倾角来更好的吸收阳光,而这个倾角往往选择一年中光照强度最强的角度。通常这个角度不可以调节,或是只能按照光照的季节性变化手动调节,较为费时费力。
尽管传统固定支架已经选择了看似最佳的角度,但实际上太阳实时都在变动,很难让组件完全吸收光照。最佳角度只不过是相对而言,大多数时间中,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都是有所折损的。
在自然界中,向日葵以花朵朝向始终向太阳而得名,受此启发,业界开始推出跟踪支架来解决组件吸收光照的问题。跟踪支架可以通过角度调节,实时的跟踪太阳移动,始终让组件朝向阳光照射的最佳角度,以此来提升发电效率。
不同于固定支架的简单结构,跟踪支架想要实现实时跟踪阳光的功能,就必须追加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相当于跟踪支架的“大脑”,向驱动系统发出指令,控制着支架的实时朝向。控制系统在捕获“命令”后,需要完成支架方向和角度的调整。
跟踪支架让支架不再是摆设,而是成为了提升组件效率的关键一环。
根据结构的差异,跟踪支架可以分为单轴和双轴两种。单轴只能在一个平面旋转,又可根据旋转轴的角度分为单平轴和单斜轴,只能尽量让光照的倾角更小;双轴则是由两根轴分别控制组件的方向和倾角,始终让组件吸收到最强的光照。
虽然双轴跟踪支架效果最佳,但支架除旋转外还必须足够坚固,目前技术并不成熟,且成本较高。与之相对,单轴跟踪支架的性价比更高,是最为成熟的平单轴跟踪支架,在仅增加约10%的投资基础上,就能收获25%的效率提升,是目前行业中的主流方案。
由于需要同时兼顾稳定和旋转特性,因此跟踪支架的壁垒更高,也给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变化可能。
一次势必到来的产业迭代
纵观全球市场,跟踪支架呈现极为明显的分化格局。
以美国为代表的成熟市场,跟踪支架的渗透率较高,接近80%;而国内市场方面,跟踪支架仅处于发展萌芽期,目前市场渗透率不足20%。
综合来看,全球跟踪支架2020年实际装机量约35.8GW,按当年全球光伏装机量81GW计算,那么跟踪支架的实际渗透率约44.2%。总体而言,跟踪支架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作为全球最主要的跟踪支架市场,美国充当了行业先行者的角色。不仅2020年行业达到77%的渗透率,而且还涌现出众多专注跟踪支架的企业。2020年,全球跟踪支架出货前三位的企业均为欧美公司,NEXTracker、Array Technologies和PV Hardware合计占据整个市场55%的份额。
随着跟踪支架的火热,逐渐获得更多投资者的关注。拥有全球19%市场份额的Array Technologies已经2020年9月登陆资本市场,目前市值约12.14亿美元;老牌跟踪支架龙头NEXTracker也正在寻求IPO上市的可能。
不同于海外市场的火热,目前果然市场依然较为冷清,并没有获得终端用户的认可。
其实,跟踪支架在中国落地较早,早在2009年我国就出现了第一个跟踪支架光伏示范项目工程。但由于跟踪支架早期只能依赖于海外企业,因此成本较高,再加上行业发展初期存在的质量问题,导致跟踪支架的用户体验并不理想。
直至2015年,不少中资企业开始布局,跟踪支架才开始实现国产替代,让成本有所降低。当时适逢全国“领跑者”项目兴起,不少光伏项目都采用更为先进的跟踪支架,使得渗透率迅速由个位数提升至20%。
然而,随着“领跑者”项目从2019年开始减少,中国市场跟踪支架的市场渗透率再度出现下滑,整体发展并未达到预期。
之所以国内跟踪支架的渗透率始终难以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其核心原因在于我国光伏一直处于追赶阶段。虽然如今绝大部分的光伏产能都来自中国,但国内应用市场依然与欧美国家存在差距。
跟踪支架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提升光伏组件效率的方式,但其与电池片和硅片迭代相比,依然并非提升效率的首要选择。因此与选择更先进的电池片相比,增加跟踪支架的性价比就没有那么突出了。
但以邻为鉴,跟踪支架在美国市场的火热,足以表明这项技术是拥有一定竞争力的。当中国的光伏项目开始更加聚焦于组件效率,那么跟踪支架这项替代技术势必会取代传统支架而成为市场主流。
跟踪支架在国内市场的兴起,这或是一场必将到来的产业迭代。
中国企业或成“全球黑马”
纵观全球跟踪支架市场格局,欧美企业占据主动,中国企业虽然处于追赶者角色,市场份额不高,但增长潜力明显更优于欧美企业。
具体而言,全球前十大跟踪支架企业中,中国企业仅有中信博与天合光能两家,市场份额分别约为8%和4%。跟踪支架实现完全自主研发的只有中信博一家,另一家天合光能则是在2018年以收购的形式,将西班牙跟踪支架公司Nclave收入囊中。
放眼当下,中国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全球霸主,从硅料,到硅片,再到电池片以及组件,中国企业都占据着市场中的主要份额。但在跟踪支架这一环节,由于国内市场的忽视,导致中国企业只能以海外作为主要市场,中国企业整体市场占有率仅为12%。
但正如前文所述,随着硅片、电池片效率逐渐达到瓶颈,产业势必会将降本增效的注意力集中到支架环节,介时中国跟踪支架行业必会出现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目前,海外企业虽然市场占有率很高,但都是以本土或是邻国的生意为主,由于欧美国家跟踪支架的渗透率普遍已经很高了,几乎已经到了增长天花板,因此这些巨头企业想要进一步增长,难度较大。
不同于这些海外巨头,中国跟踪支架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在缺少本地市场支撑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依然能够在与巨头的激烈竞争中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相信随着国内市场对于跟踪支架的越发重视,中国企业未来具有远高于海外巨头的增长潜力。
NEXTracker、Array Technologies等公司的成功,证明跟踪支架是一门不错的生意,海外市场的高渗透率表明了这项技术的重要性。
只要跟踪支架获得中国电站们的认可,那么已经具备国产替代能力的中信博和天合光能,都将迎来业绩的爆发,只不过目前仍需等待终端用户对于跟踪支架的认可。
鉴于此,以中信博为首的中国企业,有望成为全球跟踪支架市场的“黑马”,也有望成为中国光伏“江湖”最后一块蓝海的受益者。
-
六月订单猛增 太阳能电池厂调涨售价2024-08-16
-
中欧太阳能争端或要“滚雪球”2024-08-16
-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借鉴树根结构 日企开发出适用于光伏电站的简易斜桩基础2024-08-16
-
五月光伏产能达6.4GW创新高2024-08-16
-
上能集散式光伏逆变器再获殊荣,业内首款通过中国效率认证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
-
【两会】关于落实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三方面建议2024-08-16
-
2015年我国各省光伏装机数据排名及分析2024-08-16
-
国家能源局要求推进风能开发 增强光伏扶贫力度2024-08-16
-
华北地区掀起的户用光伏潮,正泰为你打call2024-08-16
-
光伏新政突拉“电闸” 专家直言:呼吁撤销新政2024-08-16
-
2019年光伏发电电价预测浅析2024-08-16
-
晶科科技:探索光伏制氢的“中国方案”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