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北京地质工作探索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北京地质工作探索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北京的地质工作以城市水工环地质为主,近些年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地热、浅层地温能、再生水热能综合利用方面完成了一批有
“北京地质工作的社会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对此,卫万顺解释,“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推进等一系列事件,对北京地质工作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北京地质工作的社会功能已由传统的矿产地质转向服务民生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地质,这也是北京同其他矿业大省地质工作的主要区别。”
卫万顺介绍,北京地质工作进一步拓展了服务领域,服务范围包括市属规划、国土资源、农委、水务等13个单位的业务内容。2014年,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参与了北京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中7个专题的任务,编制了《北京总体规划修编地质支撑体系研究报告》和20张图件,编制了《北京市365betway 发展规划》和地埋管地源热泵、再生水热泵两项工程技术规范,参与了顶层设计和制定规则。
“鉴于社会功能的转变,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确立了“以保障首都地质安全为目标,全面支撑首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提出了建设“两项工程、一个平台”(地质资源保障工程、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工程和首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的战略措施。卫万顺表示,该局以城市建设的重点问题作为切入点,主动沟通、加快融入,进一步发挥地质工作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从掌握的地质资料来看,北京市域范围内地质背景、地质条件总体良好,基本可以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但部分地区存在活动断裂、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土壤质量差异性大、突发性地质灾害等不利因素。”卫万顺表示,北京作为首都和拥有2114.8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可利用土地空间非常有限,资源环境问题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北京城市供水主要依赖于开采地下水,2014年南水北调江水进京后,地下水采用仍占全市供水量的50%,目前全市浅层地下水普遍受到污染,水质超标面积约占监测面积的50%,虽然深层地下水目前水质较好,能保证水厂用水,但是地下水污染呈现由城区向郊区、由浅层向深层扩散的趋势。北京的一次能源中,仅有少量的煤炭和水电资源,所有的石油和天然气均靠外省调入或进口,近七成电力依靠外部输入。
同时他表示,自1955年至今,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累计大于50毫米的面积占平原区总面积的67.8%,沉降区面积和沉降速率在不断增大。地裂缝在顺义、昌平、怀柔、平谷、通州等地都有发育,如北京未来科技城、京津高铁等建设项目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地裂缝、地面沉降和活动断裂等地质灾害的影响。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引发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79人死亡,凸显出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重要性,特大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亟待提升。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已经属地化多年,但仍然依照传统地质工作的模式开展工作,与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不是十分匹配。”卫万顺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行体制下地质工作没有完全融入地方城市建设各个环节中;二是仍按传统地质专业类型分类和部署工作,工作针对性不够,难以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土地、旅游等多方面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三是地质工作本身与城乡建设和需求存在差距,现有地质工作成果的内容和精度滞后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地质调查填图比例尺大多为1∶5万,难以满足规划、土地利用等工作中1∶2000甚至更大比例尺精度的要求;四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达方式需要改进,要通俗易懂、针对性强,利于政府决策使用。
谈到北京地质工作的思路和目标,卫万顺认为,北京地质工作要着眼于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高度,全面切入“三规合一”、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建设、治理城市病等各个领域,统筹规划、总体布局,思考地质工作新思路,构建地质管理新体制,进一步发挥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
一是调整北京地质工作的社会功能,进一步强化地质工作的先行先决作用。要紧紧抓住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首都经济圈”、“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三规合一”契机,整合地质工作成果,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出击、积极沟通,深度参与政府顶层设计、行业规范标准制定。地质工作要充分发挥超前部署、先行先决作用,需要从城市规划建设的源头发挥支撑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时提前考虑地质条件的约束限制,强化地质工作对城市规划的支撑作用;加强建设项目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工作,在重大建设项目前期论证、规划选址前、用地预审前,由地质部门对该区域的地质条件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出具地质审查意见。
条件成熟时,北京市将启动城市地质立法工作,界定城市地质工作的内容、实施主体、管理体系、工作程序和相关法律责任,促进城市地质的制度化、法制化。
二是部署实施“两项工程、一个平台”。为进一步提升地质工作与超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地质调查评价体系,保障首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在充分借鉴国外先进地质工作经验和整合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制订了“首都建设地质响应计划”。该计划从地质工作先行先决的角度出发,对保障首都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中长期工作建议和对策,部署了“两项工程、一个平台”工作。该平台由“八大监测系统”构成,已建成的地面沉降监测预警系统、地下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地热和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环境影响监测预警系统、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持续稳定运行,活动断裂监测预警系统、土壤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系统、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和重大构筑物及地下空间地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正在立项阶段。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是对北京市地质资源承载能力的判定、划定生态红线、建立预警机制的基础。
三是努力构建地质工作管理新体制,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本着地质工作“基础支撑、先行先决、科学决策、不可或缺”的定位,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积极与市政府、市有关单位沟通,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切实组织好地质勘查工作的具体实施、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本市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地热和浅层低温能资源勘查的具体工作等等。
对此,卫万顺表示,要积极推进同类业务整合重组。在同业竞争愈加激烈的形势下,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所属的8支地勘队伍多年“戴着事业帽子、走着企业路子”,重组整合同质业务势在必行。在实施公益性和商业性分体运行的基础上,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将紧密围绕大气雾霾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新机场、环球影城等市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做强做实新能源、勘查设计施工两项主业;探索以产业为龙头、以资质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实体联合体,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PPP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开展股份制改造试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强地质商业性工作品牌。
地勘队伍的改革发展是国有地勘单位成立50年来的重大变革,也是促进地勘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如何真正实现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成效,卫万顺认为,通过改革形成新的体制和机制,有利于发挥地质工作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社会功能,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地勘队伍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由于各地区经济建设和地勘单位发展的不平衡和多元化,决定了地勘队伍改革没有统一模式,也不会有统一模式。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改革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以保障首都城市地质安全为主旨,确立改革的形式和路径,实事求是、主动作为,努力开创北京地质工作的新局面。
-
周大地:承受雾霾之重 新能源需靠政策托底2024-08-16
-
能源巨人来了:晋能清洁能源欲领跑光伏制造2024-08-16
-
“十三五”期间中国新能源发展中的关键问题2024-08-16
-
未来十年清洁能源将占要位2024-08-16
-
【学术】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2024-08-16
-
韩文科:发展太阳能及风能发电并网2024-08-16
-
可再生能源发电可全额收购2024-08-16
-
华为获Intertek颁发国内存储系统首个能源之星认证2024-08-16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产业群落”示范阶段2024-08-16
-
美国一季度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927MW2024-08-16
-
聚焦世界首个集风光储电于一体的新能源综合示范工程2024-08-16
-
徐州转型样本:新能源“点亮”老工业基地2024-08-16
-
云南发电装机破7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占85%2024-08-16
-
史蒂芬·戴克利:顺势而为融入能源行业2024-08-16
-
新能源微电网系统为海水淡化设备供电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