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甘肃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金融思考

来源:
时间:2021-05-14 19:13:34
热度:

关于甘肃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金融思考近年来,全球频繁遭受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异常气候带来的沉重打击,关注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刻不容缓。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0年全球

近年来,全球频繁遭受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异常气候带来的沉重打击,关注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刻不容缓。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0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未来10年的全球五大长期风险依次为极端天气、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失败、重大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受损和生态系统崩塌、人为环境破坏。这些风险均与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持续提升,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影响明显。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2016年8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建立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国家。2016年9月,在我国的推动下,G20杭州峰会首次引入绿色金融议题,设立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复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八地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19年11月,兰州新区获批全国第九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我国逐步形成“自上而下”顶层推动和“自下而上”基层探索的绿色金融发展新路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充分体现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也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多次表示,要发挥好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三大功能,形成绿色金融发展的标准体系、信息披露体系、激励约束机制、产品市场体系以及国际合作五大支柱。4月15日,易纲在出席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召开的“绿色金融和气候政策”高级别研讨会上提出,要进一步以市场化方式动员公共和私人部门资金支持绿色经济活动,要研究应对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要发挥好碳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这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金融如何支持绿色经济活动;二是在应对气候变化或减缓气候变化对人类经济社会影响的过程中,金融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新中国成立后,凭借丰富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酒钢公司、金川集团、白银公司、兰州石化等大型企业在甘肃省相继成立,奠定了全省工业体系基础。但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与相对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促进甘肃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生态环境总体脆弱,碳排放强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加上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较弱,导致甘肃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压力很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体系,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为助力甘肃省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省金融系统应积极作为,找准金融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坚持“整体推进”,强化绿色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健全绿色金融政策法规。借鉴学习绿色金融改革发展的先行城市深圳市的发展经验,参考《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做法,制定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法律法规,明确与压实政府、金融机构、市场主体的权责,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编制全省绿色金融发展规划与行动方案,加强跨部门政策协调配合,推动绿色金融政策严格实施、定期评估,构建良好的绿色金融发展环境。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财政、金融、产业、环保等政策作用,采取财政贴息、税收优惠、风险补偿、基金担保、绿色金融业绩评价等措施,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配置。

坚持“创新驱动”,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一方面,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调整信贷结构,探索生态补偿抵质押、绿色收益权等新型融资模式;稳步推进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租赁、绿色保险等业务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另一方面,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没有交易就没有价格,没有价格就没有资源配置的引导信号。当前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还处于基础阶段,甘肃省要更加主动作为,积极配合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强部门分工协调,做好摸清绿色资产底数、健全碳排放信息披露机制、碳配额核发分配等前期准备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交易,创新碳配额抵质押融资、碳债券等金融产品。

坚持“协调发展”,完善绿色金融配套服务。加强环境信息披露。要分阶段分步骤对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等实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明确环境信息披露的标准、内容与要求,形成绿色发展硬约束。易纲多次表示,将分阶段对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金融机构更要深刻认识到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金融科技赋能绿色发展。在绿色金融发展领域或绿色经济资源的配置领域,没有科技的力量,很难将很多资源撮合在一起,没有科技的赋能和各种数据的处理,资源各方很难达到适配的效果。因此,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要高度重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搭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促进绿色产融高效对接。同时,积极推出“丝路碳惠”平台与绿色银行卡,促进广大民众参与到绿色生活、绿色发展中来。发挥第三方认证评级作用。完善绿色金融第三方认证评级机制,规范认证评估准入门槛、评估标准等,精准识别项目的“绿色与非绿色”以及“深绿、中绿、浅绿”属性,为激励约束政策落地提供依据与参考。引进、扶持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中介机构,共同参与碳中和方案编制、标准设定、碳汇产品设计等,有效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

坚持“开放共享”,促进绿色金融经验交流与融入全国性交易市场。一方面,复制推广先行地区绿色金融的成熟经验。学习借鉴湖州、广州等试验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果,及时总结与交流成熟经验,复制推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果,促进全省经济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积极融入全国性交易市场。利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契机,运用市场化手段对全省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价值予以补偿,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