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让更多煤炭新岗位抽芽成长
让更多煤炭新岗位抽芽成长近日,人社部等三部门发布了18个新职业,包括易货师、调饮师、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碳排放管理员等。这些新职业,以经济发展的新业态为根基,在新政策的指引下抽芽,
近日,人社部等三部门发布了18个新职业,包括易货师、调饮师、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碳排放管理员等。这些新职业,以经济发展的新业态为根基,在新政策的指引下抽芽,在社会进步的潮流中生长。
以本次新增的职业——碳排放管理员为例,其包含但不限于民航碳排放管理员、碳排放监测员、碳排放核算员等工种。该职业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背景下、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愿景目标中应运而生。
技术进步使得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职业、岗位新陈代谢,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表现。在煤炭行业,这种表现尤为明显。随着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煤炭行业如今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催生出更多新岗位,也对煤炭职工提出更多新要求。
不过,有些煤炭企业虽然设立了新岗位,却是“新瓶装旧酒”,职业名称听着高端大气,实为同样技能水平的职工做着之前同样的工作。
当然,不少煤炭企业并非不愿实现新岗位的新发展,只是“新酒”难寻。以煤炭行业近年来出现的智能化、数字化岗位为例,这些岗位需求明确,合适的人选却难以觅得。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矿区的生产数据标准化项目部相关负责人曾告诉笔者:“一些懂大数据、懂计算机的人才,并不了解煤炭行业。咱们煤炭行业的人才,又极度缺乏大数据方面的经验。”
由此可见,与新职业、新岗位相对应的,是新技能、新人才。赋予一个岗位新名称易,培养一名新型岗位工人难。新岗位实现新发展的背后,是社会发展、行业进步对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对于煤炭行业、煤炭企业而言,一方面,要持续发展壮大各类新业态,巩固拓展各种灵活就业模式,让新岗位成为新型人才的“蓄水池”;另一方面,要在权益保障、人才培养、职业提升等方面下功夫,提高新岗位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让更多有意愿、有能力从事新岗位的劳动者参与进来。
当然,实现煤炭行业新岗位更好更快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系统性支持,离不开配套政策的保驾护航。推动煤炭行业新岗位的新发展,需各方联动——相关高等院校开设新专业、新课程,参与新型人才培育;相关政策部门加强完善薪酬激励等政策制度;相关政府机构积极拓展新职业培训、提供高质量培训项目。
同时,新岗位也意味着新挑战。新岗位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传统岗位工人数量的减少、传统岗位的消失。早在2017年,曾经“水采一杆枪,全国响当当”的孔庄煤矿25年水采工艺就彻底成为历史,水采工人站在前线的采煤方式,最终不能适应“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今天。传统岗位与新技术、新要求不匹配,终会从多到少、从有到无。这对长期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煤炭职工而言,并非利好消息。好在,新岗位的出现和传统岗位的逐渐减少,都需要过程。这就意味着,煤炭人尚有时间认清方向、武装头脑、调整奋斗目标。
新岗位同样意味着新机遇。新岗位之所以“新”,在于其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对于煤炭人而言,更要顺应发展趋势,加强学习,努力掌握与新岗位相匹配的能力,将社会进步、行业转型的迫切需求转化为自我提升、自我变革的强大动力,乘各界东风,劈波斩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