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信证券:储能行业迎政策利好,氢储能有望与锂电形成互补局面

来源:
时间:2021-04-22 10:51:43
热度:

中信证券:储能行业迎政策利好,氢储能有望与锂电形成互补局面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装机目标和主体地位,有望解决储能主体市场地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装机目标和主体地位,有望解决储能主体市场地位和配套政策缺失痛点,开启市场化新阶段,储能设备供应商(锂电池、逆变器等)和综合能源服务商率先受益。中长期看氢储能应用有望加速,绿氢成本有望下降,利好燃料电池等氢能利用设备供应链。

新型储能迎重要文件,行业发展行稳致远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着力推进除抽水蓄能外的新型电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等)加速发展;进一步明确储能市场主体地位,未来十年将逐步推进实现新型储能的全面市场化发展。未来新型储能有望更大规模地发挥调节与保障作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文件预计到2025年,新型储能实现向规模化发展的转变,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我们预计截至“十四五”末国内新型储能累计装机有望达到43GW(CAGR68%)。

从多元发展到多元商业模式,寻找技术领导者与能源服务龙头

重点关注新型储能发展的全局多元化展开,从技术多元化演进到应用场景多元化铺开。

1)电源侧有望率先成为确定性最高的配套市场,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有望带动配置储能需求的大规模释放,以提升电力系统友好性;

2)电网侧作为新型电力系统枢纽,其关键节点的灵活调节能力需持续补足,围绕换流站、变电站等系统节点推进配套储能建设有望成为平滑系统运行的重要保障;

3)用户侧具备最广泛的应用场景,多场景需求有望进一步推进多类型商业模式的演化,“碳中和”下电能替代带动新型储能灵活建设,有望加速综合能源服务等商业模式的落地与推广。新型储能产业迈向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寻找优势技术路径的高价值量或附加值环节领导者,与挖掘逐渐兴起的能源服务业龙头,预计将成为未来产业投资的主题。

从0到1完成突破,储能产业蓄势待发

根据CNESA数据,近五年来,全球/中国新增电力储能装机量分别为21.1/10.8GW,其中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量分别为11.3/2.6GW,近五年CAGR分别为64.9%/84.4%,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截至2020年底,全球/中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量分别189.8/35.1GW,分别同比增长2.8%/8.3%。从结构来看,全球/中国的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持续下滑至90.9%/90.5%,而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占比快速增长至6.9%/8.0%,其中锂离子电池占比分别为90%/87%,均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2020年规划和在建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规模已经超36GW,而随着“风光+储能”平价的关键节点到来,电力体系和辅助服务市场的完善,储能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十四五”源网侧储能先行,“十五五”氢储能或成亮点

《意见稿》提出“十四五”期间30GW储能装机目标,我们预计主要在源网侧实现,以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出力曲线的波动。我们测算预计国内十四五期间源网侧/用户侧占比约70%/30%。从储能技术来看,成本低、各项性能相对均衡的锂电池将是“十四五”期间主流的新型储能技术,同期国家电网计划新增20GW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储能需求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展望“十五五”,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提升,长周期、大功率储能占比凸显,氢储能应用有望加速推广,形成与锂电互补的局面。

风险因素

储能行业发展不及预期,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储能系统成本下降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

储能行业迎政策利好,有望解决储能主体市场地位和配套政策缺失痛点,开启市场化新阶段,储能设备供应商和综合能源服务商率先受益。推荐,电池环节:宁德时代、比亚迪(A+H)、亿纬锂能、恩捷股份、德方纳米等;逆变器环节:建议关注阳光电源、固德威、锦浪科技等;系统环节,建议关注永福股份、科士达、派能科技等;综合能源系统领域推荐国电南瑞,建议关注涪陵电力。中长期看氢储能应用有望加速,绿氢成本有望下降,利好燃料电池等氢能利用设备,推荐亿华通、东方电气(A+H)。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