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烟台:从发展核电走向核能综合利用
烟台:从发展核电走向核能综合利用山东烟台海阳核能供热二期供热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自2020年11月25日,全国“零碳”供暖城市创建暨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
山东烟台海阳核能供热二期供热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自2020年11月25日,全国“零碳”供暖城市创建暨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开工以来,各项工作紧锣密鼓推进。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词,也成为各地“十四五”加快绿色发展的核心工作。
作为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核电在能源转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核能综合利用将改变核能单一供电用途,通过核能供热、制氢、海水淡化等多用途应用,将有效减少煤炭消耗,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今年3月正式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山东海阳等核能综合利用示范。
作为核能产业发展的新城,烟台成功从发展核电走向了核能综合利用,并按下了核能在供热、海水淡化、工业供气、制氢、制冷等领域应用的“加速键”。
在核能供暖等核能综合应用领域,烟台做出了有益探索。
2019年11月,山东海阳核电核能供热项目一期工程第一阶段正式投用,作为“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开创了国内核能商业供热的先河,为实现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提供了“山东方案”。
2020年11月25日,在一期工程获各方肯定的同时,海阳市启动了全国“零碳”供暖城市创建暨国家能源核能供暖商用示范工程二期项目,旨在通过核能综合利用,为实现“碳中和”探索出“零碳”供暖新路径。
除核能供热,海阳核能综合利用还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水热同传实践,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用能成本,为同步解决城市清洁取暖和淡水需求等民生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方案。不仅如此,海阳核电已有日产8000吨的海水淡化项目,依托实践经验和现有设施,正在建设日产30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工程,配合长输网络,可构建覆盖胶东半岛的淡水输送保障网络。
“烟台具备大力发展核电产业的条件和优势,在核能综合利用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在4月15日中国核学会核能综合利用分会成立大会上,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认为,分会的成立,将助力核能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并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山东省、烟台市合作交流,共同促进相关产业创新与发展。
分会成立大会上,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就核能综合利用相关课题及产业合作签署了共计11份协议。其中包括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烟台市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与烟台核电研发中心签署《关于开展核能有关项目研究的合作协议》等,覆盖产业落地、金融服务、央地合作等多领域。
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工业大省、能源大省,山东既有安全高效开发利用核能的现实需要,也具备培育壮大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条件。近年来,山东省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任务,已将核能作为提升能源发展质量的主攻方向,尤其是“十四五”期间,山东将着力打造千万千瓦级沿海核电基地、形成数千万平方米核能供热能力、建成年产亿吨的海水淡化工程、培育核能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上一篇:碳达峰目标下,核电工业有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