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势力群起造车解惑

来源:
时间:2021-04-09 16:23:05
热度:

新势力群起造车解惑回望两年前,当大家提及造车新势力时还都质疑声四起。如今,科技公司、房地产企业都纷纷参与其中,各方利好让诸多巨头对“造车”跃跃欲试,甚至一度

回望两年前,当大家提及造车新势力时还都质疑声四起。如今,科技公司、房地产企业都纷纷参与其中,各方利好让诸多巨头对“造车”跃跃欲试,甚至一度难产的法拉第未来都强势回归。新一轮“智能汽车大战”已然拉开帷幕。

汽车产业作为民用工业中的集大成者,长期以来一直是政府、业界、乃至民间 高度关注的焦点,一方面,中国对原油的贸易逆差仅次于芯片,逆差额常年高企,是外汇储备的消费大户,另一方面,中国本身是制造业大国,但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创汇能力却一直有限。距离人们的预期还有较大距离。

一、近期造车动态

理想、蔚来、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在过去两年赚足了风头,堪称业界典范。作为后来者,近期兴起的一些造车新势力更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

小米造车,雷军压上所有

3月30日,在小米春季发布会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小米造车终于尘埃落定。

当天下午,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小米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雷军透露,直到今年1月15日,董事会才开始认真研究电动车产业。在过去75天时间里,小米团队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沟通,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以及两次正式的董事会,最终做出了造车的决定。

另外根据爱企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29日,小米公司的专利中涉及“车、发动机、驾驶、导航、雷达、行驶”的专利有211项。

雷军强调,小米造车是认真的,小米已经不是10年前的小米,截止到2020年小米已经手握1080亿元现金流。

小米用何种方式造车?前几天小鹏汽车何小鹏、蔚来汽车李斌、小米雷军、比亚迪王传福、理想汽车李想的合影引发大家诸多猜测。或许其中有企业会成为小米的合作伙伴。

雷军称,造车是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会押上所有,为小米汽车而战。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造车是多么重要的一个赛道,能够让雷军压上所有。

恒大造车,股价先行

恒大汽车于2017年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至今已经对外发布了9款车型,覆盖A至D所有级别,以及轿车、SUV、MPV、跨界车等乘用车车型。虽然恒大汽车产品阵营较为完善,但是旗下却无一款车型量产上市。即便如此,在港股上市的恒大汽车的市值却超过了5800亿港币(约合5000亿人民币,2021年4月9日数据),不得不让人感叹。

针对恒大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具体进展以及未来规划,许家印透露,恒大决定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制定了目标,即到2025年要实现年产100万辆,到2035年要实现年产500万辆。许家印坦言,恒大定目标以后,将不惜一切代价、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来实现集团目标。

许家印透露,预计今年四季度将进行试生产,明年实现大量交付,目前正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向前迈进。

此外,恒大汽车还与腾讯百度等科技巨头合作,历经1年11个月,按照中国人生活及办公习惯打造了车联网生态系统。

过去一年,恒大汽车亮点纷呈:恒驰九款车全球发布,内饰及H-SMART OS恒驰智能网联系统相继亮相,冬季标定测试顺利完成,天津、上海、广州等生产基地启动试生产调试,自主研发的世界领先动力电池即将量产。

恒大造车要从五年前开始说起。当时恒大开始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组建了超2000人的团队,对光伏、石油、钢铁、化工、汽车等产业进行大量调研分析,最终将目标锁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

恒大在汽车领域已累计投入474亿元,目标是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贾跃亭FF91,峰回路转

贾跃亭,乐视手机的创始人,也算得上一代商业奇才,然而由于造车一再难产,很多网友对他都失去了信心。

贾跃亭的梦想是他的造车梦,贾跃亭造车的牌子是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来,简称FF),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贾跃亭造车的这款FF91现在还没有正式量产。

2021年1月底,FF宣布通过PSAC借壳上市纳斯达克,交易完成后,新公司估值约34亿美元(约合219.88亿人民币)。

3月15日,FF宣布已完成FF 91预量产车的第二季冬季测试和验证,官方确认2022年上半年上市。

3月16日,FF宣布了与Property Solutions Acquisition Corp. (PSAC)的合并交易计划。该交易预计将于2021年第二季度完成,交易完成后,FF的股票将开始在纳斯达克交易,股票代码为“FFIE”。

3月17日,FF还官宣了原奇瑞捷豹路虎高管加盟贾跃亭公司,任FF中国区CEO的消息。根据报道,陈雪峰将出任FF中国区CEO,并向FF全球CEO毕福康博士(Dr. Carsten Breitfeld) 直接汇报。

这被市场解读为将提速FF 91登陆中国市场,也将极大利好FF中美双主场战略的落地。

最新消息是,美国时间4月5日,Faraday Future正式向美国证监会提交S4上市文件。作为美国证监会企业挂牌上市流程中最重要法律登记文件,S4文件的提交标志FF预计二季度登陆纳斯达克进入倒计时,上市交易流程或将在5月份之内完成。

华为重申不造车,但未来万事皆有可能

这几年,华为的“不造车宣言”一直在反复猜疑中反复被强调。

相比小米,业界更看好华为造车。数年来,华为也多次辟谣造车,最新的官方回应是今年3月31日,华为举行年度新闻发布会并公布2020年年度业绩财报。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回答媒体提问是否造车时重申,华为的定位是智能汽车部件的供应商,目的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今天我们作为智能汽车部件供应商的定位依然是没有改变的,这点非常明确。” 胡厚崑补充说,造车确实是一个非常热门,而且是跨界的话题。做ICT的公司不谈车好像就有点落伍了。这其实反映一个趋势,汽车未来的方向一定是电动化、智能化。

据华为最新透露,华为已经开发了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其研发的30多个智能化部件也将陆续上市。

华为不切入整车制造,但是切入了电动汽车行业的三大关键细分领域——传感器、芯片和车载系统。总体上看,华为在智能汽车动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方面积累了深厚的技术,但是在底盘域的积累还需要提升,车身和市场营销方面,则是华为的短板,也是华为造车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未来华为到底会不会造车,我们不得而知,但他有造车的实力。

二、为何各方纷纷涌入造车行业?

去年9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降低了新造车入局门槛,这给新势力造车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是规定仍然要求具备汽车生产能力。加之现阶段造车竞争激烈而且进入造车赛道的资金壁垒极高,作为重资产、重技术、供应链超长、回报周期长的产业,各方纷纷涌入造车行业的逻辑究竟是什么?

智能网联汽车或将成为新的流量入口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遇瓶颈,智能汽车或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流量入口。

随着科技进步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视、电脑、智能手机分别在不同时期成为当时的流量入口。经对比发现,这些入口级产品都具有如下特征:大量的用户使用基础;大量的用户需求内容;新兴的信息传播技术;大量的用户使用时间。

根据Gartner的市场预测报告显示,到2020年底,全球有超过2.5亿辆联网车辆,这意味着每5辆汽车中就有1辆具备联网能力的汽车;

中国政府已明确将智能网联汽车确定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出台多项政策支持车联网行业发展。在当前车联网发展阶段下,智能语音交互、高精地图、事故预警、AI避堵、停车监控、自动驾驶等都在丰富着人们的用车体验;

5G相对于4G在性能方面有了质的飞跃。5G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等优势,为车联网的技术发展,打造了最稳定高效的基础连接交互保障。5G网络不仅提高了出行效率,更丰富了出行体验。

新能源汽车相对好造,替换燃油车市场潜力巨大

今天的中国市场已构建起相对完整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体系、产业链逐渐成熟。在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并逐渐被国内外汽车品牌所采用,相比国外的一些公司,中国自动驾驶本地化程度更高,性价比更优。

从大家容易理解的层面分析,电动汽车硬件方面的研发已经成熟,产业链也基本具备技术能力去打造各厂家设想中的产品。随着锂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可靠性都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国内电动汽车的规模化生产和整个产业链已经走向成熟。

随着新能源车和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现有保有量的燃油车都有替换成新能源车的需求,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使大家都看到了新能源汽车将在未来几年巨大的市场机会,因而引来各方科技巨头的广泛关注。

新能源汽车将通过软件建立持续性的收入模式

未来,一辆智能网联汽车的价值构成,将变成40%的硬件、40%的软件以及20%的内容和服务,车企有望从出售的汽车中获取持续性收入。车联网将朝着丰富软件品类,打造服务生态的方向发展;到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成熟期,增量将从硬件向软件转移,TSP(车载信息服务提供商)成为核心。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功能的不断优化,未来仍会出现提价空间。软件盈利能力的提升将为车企争夺市场份额,带来量价齐升。代表企业如特斯拉,目前已经验证了软件付费的可行性,初步形成FSD付费、OTA付费升级以及高级车联网三大软件创收模式。

以汽车行业“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为导向,以“软件定义汽车”为主流思想的创新模式,成为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制胜关键。

资本、科技、汽车多方合作共赢高起点

作为投资风口,造车的吸金能力超强,发展空间极大,资本与汽车的联系也越发紧密,这些更加速了汽车业焕新的进程。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一个多方共建的生态体系,其中,车辆是载体,实现智能化是目的,网联化是核心手段。在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中,经销商必须要思考,未来将面临哪些竞争对手、凭什么来竞争等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构建一个完整的汽车生态系统绝非一己之力可以做到,经销商必须要找准自身定位,明确产业分工,创新商业模式。

德勤与同济大学AMMI人车关系实验室共同发布的《如何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报告明确提出,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一体化背景下,传统车企有诸多不曾涉猎的新技术领域,唯有合作才能实现共赢。未来汽车的形态将不再局限于交通工具。更好地借鉴跨行业的成功经验,将帮助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的赛道上走得更远。因此,业内合作、跨界协同已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在智能网联的总体发展趋势下,车企基于自身现有资源以达成优势互补,在开发造车、自动驾驶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三、未来展望

汽车行业上升空间大,面对巨大的市场缺口以及智能联网汽车万亿级蓝海的市场诱惑,很难有人不为之心动,对于多数科技企业来说,汽车行业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但是与手机产品相比,汽车还是要复杂得多,这对新进入者而言都将是挑战。

相较于传统车企,小米、苹果、华为等科技企业或许更占据优势。在汽车与手机企业的相互合作中,消费者会更青睐于哪家企业呢?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国产手机厂商中,小米与华为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他们共同的优势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也是受关注度最高的手机企业之一。品牌影响力是它们敢于挑战造成的原因之一。

此外,小米已经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信未来小米推出的智能汽车也将以生活为切入口,并成为其整个生态链的重要一环;华为虽没有正式加入造车阵营,但是已经储备了完善的智能汽车相关技术。与华为合作的汽车厂家,将得到最前沿的科技支持,从而让消费者感受到最好的驾车体验。

据麦肯锡预测,未来汽车超过80%的变革来自于软件和电子电气架构,整车系统中软件成本占比将从现阶段的15%左右上升到60%以上。由于软件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因此随着用户的增加,其成本将不断减少,但收益可能越来越多。

随着汽车电动化逐渐成熟,智能化进入加速期,智能电动车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销售规模将达700万辆,渗透率超过20.4%。

造车既是风口,也是挑战,尤其前期是一个烧钱的过程。这些新的进入者增加了传统企业的竞争压力,但是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希望这些车能够早日上市。

(李颖 冉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