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中国石油冬季天然气保供综述
中国石油冬季天然气保供综述4月1日,随着北方高寒地区保供工作接近尾声,一个市场环境最为复杂的供暖季即将结束。回望过去,受新冠肺炎疫情、低温寒潮、经济下滑、洪涝灾害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
4月1日,随着北方高寒地区保供工作接近尾声,一个市场环境最为复杂的供暖季即将结束。回望过去,受新冠肺炎疫情、低温寒潮、经济下滑、洪涝灾害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产销矛盾异常突出,市场环境异常复杂。
一组数据颇能说明复杂性:受超低温寒潮天气拉动,中国石油2020年1月8日销量达到7.85亿立方米峰值,但因春节假期停工及2月份罕见升温影响,2月13日销量快速降至4.99亿立方米,峰谷差高达2.8亿立方米以上。伴随巨大峰谷差而来的,是对储气调峰能力、应对复杂问题能力的严峻考验。
面对复杂市场环境和严峻考验,中国石油抓上产、稳调控、补短板,有效化解风险矛盾。保供期间,统筹国内外资源980.4亿立方米,同比增加96.8亿立方米,增幅11%。国产气同比增长量、储气库工作气量、实际采气量、页岩气产量接连突破4个百亿立方米,形成“国产气常非并举、国内外资源统筹协调、上下游一体联动”的保供格局,在全国冬季保供中发挥重要作用,先后收到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大型企业的160多封感谢信,对中国石油的保供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国产气压舱石作用更加突显
2020年创造118亿立方米历史最大增量
为攒足保供“厚家底”,中国石油大力实施资源战略,加快推进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落地实施,加大风险勘探力度,努力寻找规模储量,形成了川中碳酸盐岩、川南页岩气、库车博孜—大北3个万亿立方米级天然气规模建产区,进一步夯实稳产上产、保供全国的资源基础。
2020年,中国石油加快效益储量动用,天然气当量产量同比增长118亿立方米,成为中国石油发展史上增量最大的一年。产量攀上新高峰,保供再添新力量,更得益于各油气田广大干部员工的奋勇拼搏。
在沟壑纵横的西北黄土塬,长庆石油人以“磨刀石”精神攻坚啃硬,保供期间巡查管线2.4万次,开展排水采气增产2.83万井次,筑牢稳产上产基础,2020年天然气产量达到448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京津冀及三秦大地近百座大中城市用气,惠及4亿多人口。
在西部大漠,塔里木石油人唱响“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持续奋战,加大冬季集中投产新井和措施上产,新增能力保持高位运行,2020年天然气产量首次突破300亿立方米,惠及下游4亿多人口。
在祖国大西南,西南油气田组织1.9万余人次参与冬季保供,集中投产105口页岩气井,开展上产措施近千次,确保页岩气日产保持在3300万立方米以上,成为上产保供新的潜力增长点。2020年建成我国西南地区首个300亿立方米大气田,全力保供川渝地区和京津冀。
在“风吹石头跑、氧气吸不饱”的西部高原,青海石油人不懈努力,连续10年稳产在60亿立方米以上,为全国保供做出重要贡献。
在大庆、吉林等传统老区,在深挖自身气区潜力基础上,加大矿权流转气区工作力度,争取早建产、多建产;煤层气公司、华北油田等发挥优势,加大煤层气开发力度,实现气田总产量稳中有升。从上游企业看,呈现“大中小气区梯次分布、常非并举、新老互补、稳中有升”的特点,有力支持了全国保供工作。
从保供能力看,长庆、塔里木、西南油气田成为保供“顶梁柱”。2020~2021年采暖期,西南、长庆和塔里木保供量同比分别增长12.6%、11.6%和9.8%;2021年1月份同比增加量中,长庆、塔里木、西南占比达到79.1%。
储气库调峰作用更加给力
“十三五”期末调峰量是期初的2倍
2020年,中国石油加快在役储气库扩容达产及续建工作,加快补足储气短板,提升调峰能力。2020年,中国石油储气库已形成工作气量124亿立方米,为2016年的2.03倍;实际采气110亿立方米,首次超过百亿立方米。
中国石油现有10座在役储气库,通过加快实施扩容达产及续建,新增调峰能力2544万立方米/日,储气库日采气量超过1亿立方米达到65天。呼图壁、相国寺、双6、苏桥等商业储气库新增能力占主体。新库建设6座、试验库10座,开展前期评价11个,为实现储气能力目标提供保障。
作为我国最大的储气库,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在极寒天气来临时,按最大调峰能力保供,采气量峰值达到2755万立方米/日,有力保障了北疆地区及西气东输二线沿线重要城市用气需求。
3月14日,我国西南地区首个储气库相国寺储气库完成第七期采气保供任务,共采气18.57亿立方米,创历次调峰采气量新高,单日最高采气量达到2510万立方米,有力支持了京津冀和川渝地区的冬季保供。
辽河油田双6储气库在这个采暖季启动第五轮采气,日采气量近1500万立方米。与此同时,双6储气库扩容上产新井地面工程正在全速推进,全力保障东北地区及京津冀调峰用气。
中国石油把现有储气库等储气设施作用发挥到极致,能储尽储、能采尽采。2020年,中国石油储气库业务全年新增工作气量25.17亿立方米,为历年最大增幅,形成工作气量124亿立方米。
特别是在2020~2021年采暖季保供关键时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调峰范围已经覆盖京津冀等10余省区市,惠及4亿人口,高月日最大采气量1.34亿立方米,调峰能力比上一采暖季最大日采气量增加了2600万立方米,同比提高了24%。
进口渠道和方式更加多元化
货源方已遍布亚太、中东、非洲、欧洲、美洲
进口天然气约占保供资源的1/3,是冬季保供的重要补充力量。中国石油加大对外交流交往,不断拓展进口渠道,货源贸易方已遍布亚太、中东、非洲、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交易方式也更加灵活多元。
作为中国石油对外贸易窗口,国际事业公司与兄弟单位通力配合,克服极寒天气等不利影响,多方落实资源,科学组织进口,妥善应对疫情和突发情况,全力抓好冬季保供工作。
管道气方面,国际事业公司从2020年3月起就开始与各资源国气源方加强沟通,将全年进口计划向冬季倾斜,冬季进口计划向高月倾斜。
结合国内需求变化,国际事业公司及时了解资源方生产能力。面对极寒天气,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各办事处每天与资源方有关负责人保持紧密沟通,及时了解气田生产、管网运行和天气变化等情况,保障平稳供气。
驻外中方员工克服各种困难,连续坚守岗位,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及时向国内报告供气情况;全力配合阿姆河公司,克服严寒、人员短缺、设备不足等困难,加快新井投产和老井措施增产步伐,将供气量提升了500万立方米/日。
LNG进口方面,国际事业公司充分发挥贸易运作优势,与长期合同供应方密切沟通,通过灵活调整船期等措施保证平稳运行。面对冬季保供严峻形势,进一步优化船期,削峰填谷,调剂余缺,累计实现船期优化80天,极大限度保障了整体运行安全与供应稳定。
为平衡市场供需关系,国际事业公司与天然气销售分公司紧密配合,通过跨市运作、落实长贸转售,以贸易手段调整供需关系,实现供需平衡。在极端紧缺的市场中追加现货资源,积极落实运力保障,确保资源稳定供应。
产供销储贸统筹协调更加积极有效
全力保障全国百姓安全平稳用气
为全面协调好冬季保供下的天然气供需关系,中国石油集团生产经营管理部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担责,面对国家管网集团独立运行后的第一个供暖季,加强沟通协调,统筹调控油气田、储气库、炼化、销售、贸易等企业,密切衔接产供储销贸各环节,确保供需平衡。
为做好保供工作,天然气销售分公司仔细摸排各类用户用气需求,精准落实“煤改气”等民生需求,以民生优先的原则调整资源流向,向“2+26”城市和汾渭平原等北方冬季清洁取暖重点区域增供。进一步升级运行管理,筑牢安全屏障,保障全国31个省区市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
天然气销售分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发改委号召,在冬供最紧张时期定向增供燃气电厂。特别是在2020年底和2021年1月上旬和中旬的三次寒流来袭时,先后向江苏、上海、四川、重庆等省市的电厂增供2200万立方米以上,助力全国能源安全供应。
为保障全国用气高峰期安全平稳运行,中国石油炼化企业服从大局,主动作为,发挥炼化企业天然气调峰作用,及时安排停、开化肥装置;投、退液化气气化器、迅速调整生产用量,全力做好天然气保供、促销工作。
2020年12月上旬以来,宁夏石化、塔里木石化等炼化企业化肥装置停工过冬,压减用气量,12月18日至今年1月18日,炼化企业平均压减天然气1145万立方米/日,降幅33%。
2020年,是国家管网集团独立运营后迎来的第一个采暖季。为保障保供工作衔接有序,中国石油与国家管网集团建立日对接制度,实时掌握管网进销平衡情况。在供气方面,中国石油与兄弟企业做好协调对接,保障天然气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重点工程按期投产,畅通输送渠道,提升资源保障能力,确保百姓温暖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