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来了,煤炭企业何去何从?

来源:
时间:2021-03-12 16:08:46
热度:

碳中和来了,煤炭企业何去何从?有分析指出,要实现“碳中和”,中国必须大幅削减燃煤电厂,摆脱以煤炭为核心的能源结构。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

有分析指出,要实现“碳中和”,中国必须大幅削减燃煤电厂,摆脱以煤炭为核心的能源结构。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有分析指出,要实现“碳中和”,中国必须大幅削减燃煤电厂,摆脱以煤炭为核心的能源结构。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书记兼副理事长梁敦仕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更加迫切要求煤炭产业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煤炭行业应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目前5G技术已经应用到了煤矿井下,而且建成了一批年产千万吨以上的智能化煤矿,煤炭产业现代化水平大为提高。

此外,梁敦仕认为,加快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一些主要产煤省区通过联合重组,组建了煤炭企业大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大力提高了产业的集中度,也大大提高了煤炭企业抗风险能力。2020年以来,地方政府重组地方煤企的重磅消息接连传来。首先是山东能源和兖矿集团联合重组为新山东能源集团。国庆节后,山西七大煤炭企业集团变成了主产炼焦煤和动力煤的两大集团。晋能控股集团合并重组同煤、晋煤、晋能以及潞安、阳煤五大省属重点煤企。新山西焦煤集团合并重组焦煤集团与山煤集团。

目前,煤炭企业未雨绸缪,纷纷提前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准备工作。

国家能源集团

2020年12月15日,国家能源集团在京召开“碳中和愿景下我国能源转型战略研讨会”。研讨会期间,国家能源集团智库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等四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将共同研究国家能源集团率先引领能源煤炭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路径。

“十四五”时期,国家能源集团将继续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大力推进“国家能源集团生态林”建设,计划新增造林10万亩以上,矿区生态与碳汇减排协同发展;积极探索化石能源低碳减量可行先进技术,稳步推进全产业链效率提升、节能减排、用能电气化替代,加快终端用能零碳排放;多措并举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率先引领煤基综合能源企业低碳转型发展。

山西焦煤集团

山西焦煤集团董事长赵建泽表示,我国煤炭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竞争激烈,加之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新能源迅猛发展,必然对煤炭行业形成挤出效应。山西焦煤集团将坚持煤炭“减、优、绿”之路,推广绿色开采技术,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未来,企业将在配采、联合加工、循环利用等方面全面开放,推动上下游深度合作。

晋能控股集团

1月5日,晋能控股集团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签署“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展晋能控股集团“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课题研究。晋能控股集团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在智能煤矿建设、煤机装备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国家级实验条件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合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陕煤集团

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乾在新年伊始的讲话中提出,资源环境日益成为一项“硬约束”,高碳产业低碳发展才有出路;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催生创新驱动等新发展动能成为必然。新发展路子在哪里?杨照乾指出,对于企业来讲,一是要更加聚焦构建产业链优势;二是要更加聚焦突出创新驱动;三是要更加聚焦激发整体活力。

山东能源集团

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岳宝德表示,山东能源集团立足省内,拓展省外,布局全球,坚持走出去。拥有本部、陕西、澳洲、新疆、山西、贵州六个煤炭基地,建成了一批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四型矿井,储量达到900亿吨,产量占全球煤炭行业的第三位。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应用全球领先的建境施工和一次采全高核心技术,研制应用世界首套8.2米超大采高综采装备,达到年产1500万吨能力。建成国内首套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工业示范装置,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掌握高温、低温费托合成技术的企业。

智能矿山建设引领行业发展,山东能源集团建成10个智能矿山示范点,山东冲击地压矿井采掘工作面全部实现智能化,发布全球可靠的5G专网系统并投入使用,成立首家国家级煤炭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

结语

“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在能源转型中绝不能简单的“去煤化”,“去煤化”不符合中国国情,煤炭是可以清洁高效利用的最经济能源。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是难以被大规模替代。

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部主任朱吉茂在“第十届中国煤炭市场高峰论坛”上指出,碳达峰前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仍然不会动摇,之后下降速度加快。综合考虑碳中和的背景、对煤炭产业带来的挑战和煤炭市场带来的影响,以及低碳、减碳技术发展和能源安全等方面的因素,煤炭企业应对碳中和的初步思考,那就是:不要慌、要重视、降低成本、谨慎投资、加快转型、减碳工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