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林省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发布

来源:
时间:2021-03-09 20:13:53
热度:

《吉林省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发布吉林省发布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T提出2021年大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详情如下:为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巩固我省“十三五

吉林省发布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T提出2021年大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详情如下:

为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巩固我省“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果,落实“十四五”大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任务,解决大气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改善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21年底,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力争达到90%以上;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下;臭氧(O3)浓度上升的趋势得到遏制;重污染天气比率控制在1%左右。

二、重点任务

(一)深入推进秸秆禁烧和氨排放控制。

1.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持续提高“五化”利用能力,重点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全省实施面积力争达到2800万亩;以“秸秆变肉”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饲料化利用,实现利用量850万吨;稳步推进秸秆生物质发电、秸秆成型燃料加工和燃煤供热锅炉生物质改造,实现利用量863万吨;积极推进秸秆新型建材、制浆造纸等原料化利用,实现利用量65万吨;有序推进秸秆基料化利用,扩大食用菌基料化生产规模,发展秸秆基质育苗产业,扩大绿色种植面积,实现利用量31万吨。(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省能源局、省畜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参与,各市、县级政府负责落实。以下任务均需各地政府负责落实,不再列出)

2.深入推进秸秆禁烧管控。严格秸秆禁烧管控,深入落实十项机制,深化禁烧限烧“两区”管理。压紧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保持秸秆禁烧高压态势,在秸秆焚烧问题高发期,全面开展巡查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露天焚烧行为。运用卫星监测、无人机和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置违规焚烧问题。强化责任追究,推动修订秸秆禁烧量化责任追究办法,严格落实违规火点扣款相关规定。(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公安厅、省林草局参与)

3.加强农业源氨排放控制。加大科学施肥推广力度,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为主要手段,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省农业农村厅负责)

4.强化畜禽养殖业氨排放综合管控。推广应用低蛋白饲料,控制规模化养殖场的氨气排放,加大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力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省畜牧局负责)

(二)深入推进燃煤污染控制。

5.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实行煤炭消费指标管理。加快清洁能源和外来电力替代,大力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优化调控煤炭消费,逐步关停改造分散燃煤锅炉、热电联产以及小火电,推进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推进煤炭清洁利用。积极推广应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探索绿色电厂建设。加大经济政策调节力度,建立完善能源消费政策机制,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省能源局牵头,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继续推进清洁供暖。因地制宜推进清洁供暖,减少民用散烧煤。在中小城市适度建设燃煤背压式热电联产项目。农村地区按照就地取材原则,重点做好生物质锅炉、户用炉具推广应用工作,扩大生物质燃料供热面积。具备条件地区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加快配套天然气管网和电网建设。进一步提高煤炭洗选比例,做到应洗尽洗。定期开展煤质检查,严厉打击劣质煤炭进入市场流通销售。各地要全面摸清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散煤底数,制定清洁取暖散煤替代方案。(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厅、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加大燃煤锅炉淘汰力度。严控新建燃煤锅炉,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按照国家政策的调整和要求,逐步开展燃煤锅炉淘汰工作。(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8.推动大型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推进装机容量20万千瓦以下燃煤火电机组的污染治理设施超低排放改造,推进华能松原热电有限公司、吉林松花江热电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推动35蒸吨及以上供热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能源局参与)9.加大燃煤锅炉监管力度。紧盯采暖期燃煤锅炉达标情况,充分利用自动监控、监督性监测、随机抽查等手段强化监管。对超标企业实行“冬病夏治”,非采暖期组织专家走访,及时解决污染治理设施运行问题,督导相关单位对不能稳定达标的锅炉进行深度改造,提升达标运行能力。力争燃煤锅炉烟粉尘排放达标率达到98%以上。(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三)深入推进工业污染源治理。

10.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加大工业污染源烟气高效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力度,确保各项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限期整改到位。全面加强工业无组织排放管控。(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11.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强化源头防控,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原料、技术、工艺和装备。对排放强度高的重污染行业实施清洁化改造。推进吉林建龙、吉林恒联精密、四平金钢、鑫达钢铁、通化钢铁5家钢铁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超低排放改造。推动水泥行业污染治理设施超低排放改造。长春市、吉林市、辽源市等空气质量未达标地区新建项目主要污染物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加强“散乱污”企业监管。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对完成整治的“散乱污”企业开展“回头看”,及时更新动态管理台账,坚决杜绝已取缔的“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异地转移;对新发现的“散乱污”企业依法限期整治,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治理无望的“散乱污”企业,依法关停取缔。(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厅、省自然资源厅等参与)

13.深化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全面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总量减排,深入推进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和油品储运销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加强高效收集治理设施建设,实现排气筒与厂界双达标。加快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企业、产业集中园区治理和在线监控设施建设,推动挥发性有机物产品源头替代。推进年排放量10吨以上和泄漏点位超过2000个的重点企业建设监测、防控和处理相结合的VOCs治理体系。开展化工园区VOCs监测监管体系试点示范建设。(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14.加强油气回收装置管理。建立健全储油库、加油站监管台账,开展油气污染治理设施检查,对不按规定安装和使用油气污染治理设施的,依法进行处罚。(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深入推进移动源污染治理。

15.加强在用机动车监管。推进全省互联互通“天地车人”一体化的机动车排放监控系统建设,利用科技化手段实施机动车道路遥感监测、排放检验机构联网、重型柴油车远程排放监控。开展路检路查和入户监督抽测。长春、吉林、四平、松原等重点城市柴油车保有量抽测率达到80%,其他地区达到50%。严格执行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限行、禁行政策。加强老旧柴油货车和燃气车监管执法等综合措施,鼓励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采用稀薄燃烧技术或“油改气”的老旧燃气车辆提前淘汰。加大维修单位和排放检验机构监管力度,打击以更换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方式通过排放检验和伪造检验结果、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行为。(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16.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管理。全面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以及非道路移动工程机械摸底调查、编码登记和环境标识发放工作,建立信息台账,2021年底前,长春、吉林、四平、辽源等中部城市编码登记率达到90%,其他城市达到85%以上。加大对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管控,控制区内禁止使用超标排放工程机械。(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17.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力度。支持汽车相关企业加大新能源产品开发及创新,推进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优先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新增新能源汽车或清洁能源汽车比例应达到国家有关要求。给予城市通行路权便利政策,推广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车辆,优化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结构。(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邮政管理局等参与)

18.加强成品油质量监管。强化油品生产、销售、储存和使用环节监管,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方式,在生产、销售和储存环节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加大对炼油厂、储油库、加油(气)站和企业自备油库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储存和使用不合格油品、天然气和车用尿素行为。(省市场监管厅、省商务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深入推进扬尘污染治理。

19.严格建筑施工扬尘管控。严格实施建筑施工标准化管理,建立建筑工地项目清单和台账,将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加大监管力度,对不达标的施工现场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停工整改。加强建筑渣土及运输车辆规范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密闭运输,依法打击不按规定路线行驶、渣土抛撒滴漏以及车轮带泥行驶、随意倾倒等违法行为。加大混凝土搅拌车监管,混凝土搅拌站内必须配备抑尘设施,出站前对混凝土搅拌车辆进行冲洗。混凝土搅拌车辆要在出料口处加装防漏撒设施,进入工地作业时应遵守工地扬尘防治要求。(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20.强化城市道路扬尘管控。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持续提高机械化清扫覆盖面积。各地要持续做好城市建成区内裸露地面消除工作,进一步巩固既有成果,采取绿化、硬化等措施,做到新增裸露地面及时消除,力争当年清零。(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

21.加强城市综合执法。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实行不间断巡查,严查露天烧烤、焚烧垃圾、烧纸祭祀、违法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强化餐饮业油烟监管,餐饮服务场所、机关、学校食堂要按规范要求安装和使用油烟净化器。在长春市开展餐饮油烟监测监管试点。(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民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积极应对污染天气。

22.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管控方案,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及企业责任。科学确定重污染预警期间管控措施和应急减排清单,指导公众做好重污染天气健康防护。深化空气质量研判会商机制,提升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及时预警不利气象条件。(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气象局等参与)

23.推动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细化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严把审核关,引导企业开展申报,推动企业主动提高治污水平。(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24.有效降低采暖期大气污染负荷。制定燃煤供热锅炉错时启炉方案,实行隔时分批启炉。实行重点行业企业差异化错峰生产,每年采暖期结合实际及空气质量情况,全省水泥熟料生产线开展常态化错峰生产。坚持电力行业绿色调度,在保障冬季供热和电力可靠供应的前提下,优先调度可再生发电资源。(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能源局、省电力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25.夯实应急减排措施。实施工业企业“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将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企业各工艺环节。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响应方案,明确各级别应急响应的污染减排比例,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在黄色、橙色、红色级别预警期间,分别达到全社会排放量占比的10%、20%和30%以上。(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参与)

26.强化联防联控。预测可能触发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时,相关地区应按照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指令同步发布预警信息、同步启动应急预案、同步采取应急管控措施。加强与黑龙江省、辽宁省合作,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同共治区域污染,共同应对区域重污染天气。(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各方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建立目标、措施、时限、责任“四个清单”,实施台账式、清单化管理,将责任落实落细。各部门要严格履行“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职责,做好指导帮扶和督办工作。

(二)优化管理体系。下沉管理层级,将县级纳入大气质量日常管理范围。依托县级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数据,按月开展县级大气质量排名,定期通报,对排名持续靠后、质量下降明显的县(市、区)进行约谈。(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三)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秸秆禁烧”监控系统、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等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大气污染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为大气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四)加大资金支持。完善以市县为主,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的政府投入体系。结合空气质量巩固提升的重点任务,落实支出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谋划项目,并申请纳入中央生态环境项目库,争取国家资金政策支持。(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介,广泛宣传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树立先进典型,发动全民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舆论氛围。按照统一安排对违法违规行为公开曝光,形成对污染空气行为的强大震慑。(省委宣传部、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