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陈焰华理事长:让地源热泵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陈焰华理事长:让地源热泵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021年3月4日,由自然资源部主管的《中国自然资源报》刊登了题为《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报道,该报记者于德福采访了中信建筑设计研究
2021年3月4日,由自然资源部主管的《中国自然资源报》刊登了题为《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报道,该报记者于德福采访了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中国地热产业联盟理事长陈焰华。目前,我国从事地源热泵技术研发、设计、施工、集成、监测、运维和产品与装备开发的企业达数千家、从业人员数万人,年实现产值几千亿元。随着有关地源热泵行业的科技创新也不断地向前推进,基本形成了以国产技术和装备为主的地源热泵产业生态圈,多个领域都已达到国际领先。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其研究内容既是国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补充或细化,又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陈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国家进一步完善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将企业打造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3月4日出版的《中国自然资源报》报道截图
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在“坚持创新驱动,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部分强调,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针对党中央的这一决策,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将企业打造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焰华说,我国的科技创新力量可大致分为国家和民间两支队伍。从国家队看,各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是精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锐意创新的国有和民营企业是补充;从民间队看,未进入国家队的大多数企业是主力、凭兴趣爱好和家国情怀投入科技研发的社团和个人是补充。
“深入研究民间科研队伍可以发现,企业置身于残酷竞争的市场经济的第一线,其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其研究内容既是国家队的补充或细化,又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凭兴趣爱好和家国情怀开展科研的社团和个人很多是从事一线工作几十年的科技工作者或高级技术工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练就了广阔的视野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几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研究、探索某一方面的技术或某一项技能,不仅能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成效,而且能进一步在理论上进行总结和提升。”陈焰华说,在享受国家科技创新优惠政策上,民间力量却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未能得到国家应有的重视。其重要原因是,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实行的是科研项目申请制,即使实行奖补制后相关奖补项目、金额也基本由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牵头决定,没有“婆婆”的企业和社团基本与国家的这些激励、优惠政策无缘。
陈焰华以我国地源热泵产业的发展为例进行了说明。上世纪末地源热泵技术进入我国后,从基础理论、设计技术与方法到产品和装备基本都是国外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从事地源热泵工程实施的企业也只能称之为国外技术和装备产品的“安装队”。经过新世纪二十来年的发展,我国的地源热泵产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提升,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地源热泵行业发展力量。目前,从事地源热泵技术研发、设计、施工、集成、监测、运维和产品与装备开发的企业达数千家、从业人员数万人,年实现产值几千亿元。众多的国企和产业基金也开始进入和关注地源热泵产业。有关地源热泵行业的科技创新也不断地向前推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形成了以国产技术和装备为主的地源热泵产业生态圈。从技术发展与进步来看,从国产的基础理论研究、设计软件、计算方法、设计技术体系到高效换热技术与系统开发、单体工程规模、总体工程应用量,很多领域都已经达到国际领先。从产品与装备研发来看,用于地源热泵工程的地质勘探、钻井、热泵机组、高效换热系统与换热管材、控制等关键装备和产品日趋成熟,在勘探技术、钻井设备、高效换热系统的应用方面更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设备产品已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并且在不断地快速发展。
“截至2019年,我国以地源热泵技术供暖供冷的建筑面积已达8.41亿平方米,相当于每年减少煤炭消费182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490万吨、二氧化硫364万吨、粉尘182吨,为节能减排、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陈焰华说,特别是众多高效换热的地源热泵新技术与新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为清洁供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比如国产一拖二、一拖三等分体式地源热泵系统的成功研发和推广应用,为国家解决北方农村冬季供暖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解决方案。
“与这种巨大贡献不相适应的是,地源热泵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产品和装备研发上很少能享受到国家的政策性补贴。”陈焰华说,利用地源热泵技术为建筑物供热(供暖、供生活热水)供冷,既减少了化石能源的使用,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实现了城市能源消费就地化分布式供应的供给侧改革新格局,对我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承诺的实现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这一高度看,应及时将地源热泵行业的科技创新纳入到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力量中。”
针对如何纳入和奖励的问题,陈焰华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完善科技创新成果的后评价机制,即对已成功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并具有推广价值的创新成果经过评定认证后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鼓励其进行技术的进一步深化、细化、系统化和理论提炼,促进工程高质量建设和加快产品与装备更新换代的步伐。
陈焰华,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中国地热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制冷学会理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分会理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标识专家委员会专家、湖北省制冷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制冷学会理事长、湖北省暨武汉土木建筑学会地源热泵专委会主任。2004年获武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入选武汉市首批黄鹤英才。
三十多年来在工业和民用建筑暖通空调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大量的工程设计实践,在医院、商场、酒店、学校、城市综合体、体育建筑、交通建筑、办公楼、商住楼、高档住宅、厂房等类型的工程设计中都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荣获部、省、市级优秀工程设计奖四十多次。
近年来,致力于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在地源热泵与中深层365betway 利用、医院通风空调、超高层建筑空调、高大空间建筑空调、空调变流量技术、能源规划和综合利用、建筑节能技术集成应用、绿色和低碳建筑技术应用等设计和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主持和参与部、省、市级科研课题二十多项,科研课题获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三等奖一次、华夏建筑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各一次、中国铁道学会二等奖一次;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三次、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三次。
在国家核心期刊和国家、省级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参编国家标准10项、主编1项,主编省市地方标准7项、参编7项。编著学术专著2部,主编学术专著3部,参编学术专著2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2项。
-
晶科科技:探索光伏制氢的“中国方案”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