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2021年嘉兴实施“双百双千”氢能产业提升计划
2021年嘉兴实施“双百双千”氢能产业提升计划 一、提高数字经济,推动产业发展新体系 (一)加速招大引强,提升产业规模。一是推进招大引强。以接轨上海为重点,聚焦“2
一、提高数字经济,推动产业发展新体系
(一)加速招大引强,提升产业规模。一是推进招大引强。以接轨上海为重点,聚焦“2+4”重点发展产业,推进沪嘉高端产业协同发展。二是深化项目服务。帮助企业编排进度节点、梳理问题并跟踪落实。三是加快平台建设。对小微企业园建设进行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管理,实施挂图作战。
(二)加快企业培育,提升产业活力。一是打造产业“数字链”。全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电子新材料、等数字经济领域项目投资,中晶年产480万片300mm大硅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已开始厂房送电,预计年底可产出第一根晶棒。推动企业深度上云,新凤鸣集团入选全国首批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启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伙伴计划,建立由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平台企业及服务商、金融机构构成的第一批倡议伙伴团队,联合发布嘉兴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倡议书。开展第二批市级工业技术软件化示范企业评审,认定示范企业25家。二是打造企业“培育链”。系统开展企业大中小梯度培育,把“雄鹰”“领军”企业培育重点列进年度计划,积极开展大企业定向帮扶解困活动,共排摸17个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诉求和事项,均已解决或上报。积极开展“隐形冠军”“瞪羚企业”申报工作,已向省推荐“隐形冠军”企业16家、培育企业31家。
(三)创新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层次。一是创新制造模式。建立全市智能制造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分行业开展培训,“一个行业+一批服务商+一批示范企业+一个行业级智能制造平台+一个专项保障机制”“五个一”嘉兴智造新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二是发展新兴产业。出台《嘉兴市加快氢能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举办嘉兴港区氢能产业发展合作恳谈会,长三角氢能生态产业创新合作论坛,引进美国AP氢能及配套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从氢气制储运、加氢站、氢燃料电池系统到氢能源汽车的完整产业布局。三是提高生产效率。聚焦传统制造业转型,实行改造提升关键性量化指标责任分解月报制度。
二、数字经济2021年工作思路
(一)落实新制造555行动,推动产业发展新体系。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现代纺织、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制造和智能家居产业集群的培育,全力落实“一个牵头领导+一个责任处室+一个产业集群+一个专项方案+一个促进机构”的工作推进机制,以平台优化整合为契机,推动补链、强链、延链项目和各类资源要素向产业集群重点平台集聚,实现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人才链、政策链相互贯通。二是加快布局新兴产业。聚焦新动能培育和战略高度抢占,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氢能源、航天航空、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完善集成电路“三主两辅”产业发展体系,推动生物医药“一核多点”“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打造嘉兴港区省级军民融合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基地。启动实施“双百双千”氢能产业提升计划,打造长三角地区的氢能资源主要供给地、氢能制造应用示范地、氢能产业技术创新地。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化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复杂环境识别、新型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关键技术装备中加强基础应用。三是提升产业链水平。围绕“5+5”产业,主动融入全省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建设,形成具有嘉兴标志性的重点产业链。建立“一链、一长、一团、一图、一员”重点产业链推进服务机制,瞄准产业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招引实施一批补链强链项目。
(二)深化招大引强行动,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一是加快重大项目招引建设。聚焦五大新兴产业,加大招大引强工作力度,力争2020年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260个,工业用地出让15000亩,新增工业用地内资项目备案投资额750亿元。大力推进高能级产业园主导产业集聚,力争2021年引进主导产业项目占比达到70%以上。二是深化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推动嘉兴与长三角区域企业的产业链分工合作,积极引入“补链”“延链”企业落户嘉兴。鼓励本地企业利用上海科技、人才优势,建立异地研发中心。大力拓展线上市场,推进百网万品和春雷计划,与阿里巴巴、网易严选等电商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培育C2M超级工厂,助力企业一站式入驻平台,为我市中小制造业企业产品曝光造势,推动制造企业借助平台影响做大做强,提升“嘉兴制造”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一是加速数字新基建。以“能共享不再新建”的原则,采取以存量站址叠加5G基站为主、特殊区域新建塔桅为辅的方式,并结合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和小城镇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推进“智慧杆塔”建设,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全力推进5G基站建设。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5G信号重点区域连片优质覆盖,5G基站建设数量突破8000个。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浙江嘉善)示范区和桐乡乌镇5G车联网试点示范区建设,打造智慧交通创新试验与应用示范基地,形成“三网一车”的“5G+智能驾驶”生态体系。加快嘉兴市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全新能力城市数据资源和算力技术底座,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建设。二是推进产业数字化。以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为抓手,实施平台提质、数字赋智、生态增能、服务创优四大工程,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引进国内知名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成立嘉兴市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三是加快数字产业化。推进智能硬件、智能光伏、智能微电机等优势产业和集成电路、5G产业、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开展优化升级行动,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一是推动制造方式转变。推进智能化改造,在智能制造领域开展“一个目标+一套政策+一个平台+一批工程服务商+一场会+一记组合拳”的“六个一”行动,实施10家智能工厂、100家数字车间、1000项智能化改造项目的“十百千”方案,筹建一个市级智能制造优秀服务商集聚区,优化提升嘉兴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深化“退低进高”行动。通过“改造提升一批、回收流转一批、兼并重组一批、提升入园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等途径,以“清单化、节点化、市场化、法治化”为手段,全面打好“退低进高”攻坚战。三是加大小微企业园建设。按照“智慧、创新、特色”为目标,加快小微企业园与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特色小镇融合发展,通过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部门集谋,着力创建和培育一批“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示范点。
三、引领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研发能力
(一)整合创新资源,打好“创新嘉兴”大会战。一是谋划制定“创新嘉兴”大会战工作实施方案。根据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从今年1月开始谋划研究大会战的实施方案,聚焦数字经济、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五大领域,深入实施“双百双千”,着力打造长三角高能级科创平台、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创新人才、高科技企业和最优创新生态五大高地,方案梳理了涉及全市二十个责任部门的50项重点任务清单,以及36个重点项目,实施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推进。二是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工作机制。以考核指挥棒为牵引,坚持全市“一盘棋”格局,强化市县联动机制,将部分重点任务细化分解到县(市、区);进一步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建立“创新嘉兴”大会战工作专班,各部门统一目标,通力合作,责任到人。三是充分整合创新资源要素。通过统筹项目、人才、经费、平台和政策等创新资源要素,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系统推进重点产业领域的补链、强链、扩链,充分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创新供给的质量和效益
(二)聚焦一体化,打造协同创新精彩板块。一是深化院(校)地合作模式。与清华大学共建清华航发院嘉兴分院,与中电科共建中国电子科技南湖研究院,与军科院共建南湖实验室。推进实施“深根计划”,着力打造“1+N”的科创服务体系,目前,清华长三院已先后与经开区、平湖市、桐乡市、嘉善县签订深根协议,在经开区建设食品与健康研究所;在平湖市建设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长三角分院、海上风能实验室、智慧网联车平台;在桐乡市共建乌镇实验室;在嘉善共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嘉善创新中心。二是强化域外孵化引才模式。积极推进“嘉兴杭州高层次人才创新中心”建设,依托中心加快引育在杭科技创新人才项目。目前,全市已在美国硅谷、日本东京、上海、杭州等域内外建设域外孵化器,其中10家为市级域外孵化器,7家省海外创新孵化中心。2020年度新申报市级域外孵化器18家。三是打造“科创百人会”引才品牌。围绕模式创新,突出“整团队成建制”引才精度。依托海创中心高端人才资源优势,推动各地通过技术转移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等形式实体运营“百人会技术转移中心”,开展系列百人会活动。四是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推动湘家荡科技城、秀洲天鹅湖未来科学城、祥符荡科创绿谷、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等重要节点平台建设,加快全市各大科创主平台“串珠成链”联动发展。承办“2020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嘉兴分会场”活动,交易额达1025万。
(三) 聚焦高质量,打造创新发展精彩板块。一是首次举办“科技·人才月”活动。5月12日,嘉兴市委、市政府召开“创新嘉兴”大会战推进会暨“科技•人才月”启动仪式,正式拉开活动序幕。二是探索建设创新企业研究院。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探索建设创新企业研究院,制定出台《高水平建设创新企业研究院的实施意见》,支持浙江桐昆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等20家单位建设具有法人资格或实行独立核算,高层次、高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召集相关部门商议针对创新企业研究院的“一企一策”政策,赴各地的创新企业研究院进行走访调研和指导服务;组织申报省新型研发机构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0家。三是不断提升平台载体能级。制定出台创新载体、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绩效评价办法,并组织开展年度绩效考评工作,实行动态监测管理,通过加强考评结果的应用,实施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引导各类创新载体高质量发展。四是开展技术攻关提升产业能级。建立全市进口替代应急攻关专项清单,共梳理上报新材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的43家企业进口替代应急攻关项目68项。五是实施科技企业新一轮倍增计划。不断完善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机制,夯实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扩增基础。
四、科技创新2021年工作思路
(一)围绕提质增量抓创新。一是大力推进“双倍增”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培育机制,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对符合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条件的,纳入全市培育库进行重点扶持,进一步提升科技型企业数量占比。二是加快建设创新企业研究院。应用创新企业研究院建设运行年度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创建企业研究院的高质量发展,支持创新企业研究院开展企业行业“卡脖子”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引领整个产业发展。三是全面提升规上企业研发能力。支持企业建立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推动省新型研发机构、省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载体建设。力争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率和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有新提升。
(二)围绕能级提升抓创新。一是推动产业能级提升。探索“揭榜挂帅”模式,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人才破题”的协同机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难题的攻关,加速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支持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创新平台能级提升。积极推动嘉兴国家高新区升格进位,逐步推进“一区多园”建设;对省级以上高新园区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力争在全省综合评比位次前移。三是深化高端创新载体建设。重点加强中国电子科技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清华航发院嘉兴分院建设落地和服务保障工作,大力引进院士专家资源。持续推进与南方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南科大嘉兴研究院”。
(三)围绕资源集聚抓创新。一是打造全球科创路演品牌。指导和推动《关于加强全球科创路演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重点支持“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中心”等路演平台建设,进一步集聚全球科创资源,不断提升品牌力和影响力。二是打造“创新嘉兴”科创引才品牌。实施“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和“创新嘉兴·优才支持计划”等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领军人才项目、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项目,力争省引才计划、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海外工程师入选项目等实现新突破。三是打造域外孵化品牌。布局和设立一批域外孵化器,同时在英国、德国等地不断提质升级现有域外孵化器,扩容承载能力,提升带土移植的成效;加快形成以人才为核心,“研发在域外,转化在嘉兴”的创新发展模式。
(四)围绕协同联动抓创新。一是全力打造G60科创走廊示范段。把嘉兴G60科创走廊作为全市科技创新主动脉,充分发挥明年嘉兴作为浙江G60走廊轮值城市的优势,统筹推进各个重要节点间的创新资源共享和差异化发展,加快建设若干具有引领作用的标志性科创平台,打造成为重大省级战略平台;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一体化发展指数研究编制、科技成果拍卖会以及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和G60脑智科创基地建设。二是加快实施“深根计划”。积极推进“深根院地合作 建设创新嘉兴”行动计划,支持各县(市、区)与清华大学及长三院在引进清华国内国际资源、共建科创体系和产业平台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域科创新格局。三是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载体,鼓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拓展海外研发、生产基地,加强与国外高端创新资源的嫁接与合作。
(五)围绕生态优化抓创新。一是做好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制订出台嘉兴市科技创新“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下阶段全市科技创新的总体方向和发展目标,确定“十四五”末要实现的主要科技创新指标,以及相应的工作举措和重点任务。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评”改革精神,完善科技考核绩效评价机制;深化科研放权赋能改革,对科研项目实行审计、监督、检查结果互认,一个项目周期实行“最多查一次”。进一步复制推广外国人业务“单一窗口”试点经验。三是强化“科技大脑”建设。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不断简化、优化市级科技服务事项流程;强化大数据分析应用,整合全市高企、高新园区、孵化机构、综合体等季度监测数据,构建全市的创新指数体系和创新地图以实现智管科技、智能服务和智慧决策。
五、“双创示范基地”工作获得新突破
(一)省级试点有突破。组织开展2020年度省级双创示范基地评选申报工作,我市嘉兴学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成功入选省级名单。(二)中央资金有落实。申报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双创”支撑平台建设项目,嘉兴科技城加西贝拉及科民电子两大项目入选,并于年内获得1700万国家资金激励。(三)双创活动多样化。扎实筹备2020年“云上双创周”,全市通过“科技•人才月”、“浙里•嘉YOU”云路演、组建“院士之家”等活动进行预热,通过2020中国浙江“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第四届“红船杯”嘉兴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等活动将双创周氛围推向高潮。
六、“双创示范基地”2021年工作思路
(一)继续进行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推荐、组织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申报、开展市级双创示范基地评选等工作,使创业创新的土壤更加肥沃。(二)扎实做好2021年度双创示范周活动筹备工作。会同科技、人社、人才办等部门,以及国家、省、市级双创示范基地开展形势多样,内容多元的双创类活动,切实推动创业创新的精神内核在嘉兴落地生根。(三)努力争取更多的双创类国家专项资金。
-
宝剑锋从磨砺出 ——紧扣储能脉搏的昆兰新能源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