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全球电力脱碳需遏制核电比例下降趋势
全球电力脱碳需遏制核电比例下降趋势如果全球不采取行动为发展核电提供更多支持,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努力会变得更加困难,成本也将更高。发达国家的核电机组大多建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目
如果全球不采取行动为发展核电提供更多支持,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努力会变得更加困难,成本也将更高。
发达国家的核电机组大多建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目前这些机组面临老化和到龄退役的现状。如果发达国家的核电政策没有变化,到2025年这些国家的核电容量将减少25%,到2040年将减少65%,这些减少的装机容量将导致全球增加40亿吨的碳排放。
如果全球不采取行动为发展核电提供更多支持,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努力会变得更加困难,成本也将更高。
一、全球核电面临退役关停问题
1. 全球核电占比持续下降,影响全球清洁能源的转型速度。
2019年,核电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的占比达到10%,发达国家的核电占比为18%,是电力结构中最大的低碳电力来源。受发达国家关停老旧核电机组的影响,近年来核电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在持续下降。
尽管近年来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大规模发展,但由于核电的减少,2018年清洁能源发电量在全球总发电量中的份额与20年前持平,为36%。阻止核电占比的下降对于加快电力行业的脱碳步伐至关重要。
2. 全球清洁能源转型需要发展包括核电在内的一系列能源技术。
全球能源越来越以电力为基础,这意味着实现清洁能源转型,关键是把电力来源向低碳清洁化转变,减少工业、运输和供暖等领域化石燃料的碳排放。
假设未来能源需求和碳排放主要来源于运行核电站的国家,要实现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国际气候目标),清洁电源的发展速度必须是目前的三倍,到2040年全球85%的电力需要来自清洁能源,而现在只有36%,并且全球核发电量还需要增加80%。
3. 核电是优良稳定的基荷电源,也可以做到参与调峰。
核电有助于保持电网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核电可以根据电力供需情况参与调峰。随着风电和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占比逐渐上升,对核电参与调峰的要求将会逐渐增加。核电需要的燃料相对较小,有助于降低电网受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季节性波动的影响,起到加强能源安全的作用。
二、延长核电机组寿命是能源转型的关键
1. 发达国家核电机组延寿面临多种非不确定因素,能源政策和监管要求是发达国家老化核电是否成功延寿的关键。
目前,发达国家核电机组的平均年龄是35年,欧盟和美国拥有世界最大装机容量的核电产业(各超过1亿千瓦),核电机组的平均寿命分别是35年和39年。由于目前在运的核电机组绝大多数是二代核电技术,设计寿命是40年,如果不进行延寿,到2025年发达国家将关闭目前约1/4的核电机组,剩余核电机组的命运取决于接下来几年机组是否延寿的决定。
以美国为例,约有90座核电机组取得了运行60年的许可证,但有几座已经提前退役,更多机组处于是否退役的讨论之中。在欧洲、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机组延寿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
2. 经济考量也是决定核电是否延寿的重要因素。
机组延寿成本比新建核电项目要便宜得多,而且与其他发电技术(包括新的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相比,通常具有成本竞争力。然而,为确保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机组延寿仍然需要很大的投资来更换和维修关键部件和设备。
低上网电价和低碳价,以及有关核电机组冷却水源的新规定,使美国一些核电站已经在财务上无法维持。此外,市场和监管体系往往会对核电采取严厉措施,却没有考虑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价值和对电力安全的贡献。因此,发达国家的大多数核电机组都面临过早关闭的风险。
3. 发达国家投资建设新核电项目的障碍大。
核电项目投资规模大、前期开发时间长;存在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延期和超概风险;未来政策或电力系统本身变化的可能性。芬兰、法国和美国的EPR、AP1000等先进核电技术一直在拖期,甚至芬兰EPR项目已经拖期了13年之久。事实证明,这些核电项目的实际成本远远高于最初预算,并打消了投资者对新核电项目投资的积极性。
三、全球核电发展的政策建议
保持开放的态度:授权对现有核电机组延寿,延寿后确保机组安全运行。
价值可调度性:规划电力市场时,适当评估维持电力安全所需的配套服务,包括容量适宜性和电力调价服务。确保配套服务运营商,包括核电配套服务运营商,得到公平竞争的补偿。
重视非市场利益:为核能和其他低碳能源建立公平竞争环境,关注其对环境和能源安全的价值,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改进安全规定:必要时,改进安全规定,以确保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在技术可行情况下,这些规定应当包括允许核电站灵活运行,以为电力系统提供辅助服务。
建立具有吸引力的融资框架:建立风险管理和融资框架,帮助以可接受的成本为新建和现有的核电项目筹集资金,同时也应当研究核电项目的风险状况和长期前景。
支持新电项目建设:确保许可证申请过程中不会导致项目延误,确保安全要求不会导致不合理的成本增加。支持标准化建设,在整个核电行业内通过学习效应,降低建造成本。
支持创新型反应堆设计:加快新反应堆设计的创新,例如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降低成本,缩短建造周期,研究提高核电机组运行灵活性的技术,以促进将快速发展的风电和光电并网。
保护人力资本:保护和发展核电领域的人力资本和项目管理能力。
四、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预测与建议
1. 核电审批重启迎来复苏,核电建设将加速,未来核电发展潜力广阔。
有序稳妥推进核电建设仍然是我国的基本战略,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清洁能源时代的必然选择。我国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发展核电。自2015年核准8台核电机组后,我国核电行业经历了3年多的“零核准”状态,而在2019年国家能源局宣布山东荣成、福建漳州和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核准开工,核电重启迎来复苏。
据预测,到2035年全球电力平均年增速为2.2%至2.3%,我国发电量增速较高,如按3%来预测,到2035年可能达到28亿至30亿千瓦总装机容量。如果将核电的发电量占比提升一倍,达到8%,预计到2035年我国在运核电机组将达到1.5亿千瓦,在建5000万千瓦,为实现这个目标,每年须开工6至8台机组。若以每台投资100亿元至200亿元计算,投资规模高达千亿元。
2. 加快探索核能的多用途应用。
目前,我国能源转型升级进入了新阶段,对核能的多元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2004年6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倡导成立“革新型小型核能装置”协作研究项目,主要致力于核能多用途利用,包括城市区域供热、海水淡化、工业工艺供热、偏远地区及孤网热电联供、海洋开发能源需求等。
我国已经开始探索核能的多用途应用。2010年,中核集团正式启动玲龙一号专项科研工作,2016年4月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通用安全审查的小型堆,是全世界小堆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9年7月,海南省举办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项目(第五批)集中开工和签约活动,中核集团宣布启动玲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2019年底,首例核能供热项目在山东海阳投入运营,70万平米居民和公共建筑用上清洁能源,告别烧煤取暖的历史,开辟了核能综合利用的新纪元。
随着核能在我国的建设加快,应对能源转型的需要,我国将加快探索核能的多元利用。
3. 加快完善核安全法规标准。
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运核电机组47台,位列世界第三,在建核电机组11台,位居世界第一。在此背景下,我国应加快完善核安全法规标准建设,尽快出台《原子能法》。2019年9月,我国首次发布《中国核安全白皮书》,全面分享了中国核安全监管理念和实践,有效回应了社会公众对核安全的关切,展示出我国倡导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行动。
与此同时,《核安全法》的颁布为实现核能利用的持久安全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目前,核安全法规标准顶层设计日趋完善,修订工作加快。随着“十四五”的到来,核与辐射安全法规标准也将进一步完善、落实,我国核能产业发展将迎来新阶段。
-
华夏出行携手国网电动汽车公司 打造“车桩电生态营销模式”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