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酝酿10年,疆电何时能入渝

来源:
时间:2020-07-20 08:02:27
热度:

酝酿10年,疆电何时能入渝  7月14日,重庆、四川两地签订“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在这一涉及20个重大能源项目、投资总额高达9900亿元的协议

  7月14日,重庆、四川两地签订“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在这一涉及20个重大能源项目、投资总额高达9900亿元的协议中,川渝特高压联网工程备受各方关注。

  根据协议,两地将在“十四五”期间推进川渝电网一体化发展,包括投资430亿元建设甘孜-天府南-成都东、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等。据记者了解,这个计划于2021年开工、2025年投产的大型电网工程不仅可以加强川渝两地的电力联网,还能够为大规模、远距离“疆电入渝”打下坚实基础,一波三折的“疆电入渝”由此再次进入舆论视野。

  “疆电入渝”构想早在2010年即被提出,电力送、受两端均有强烈需求,但近10年来因为各种原因鲜有实质性进展。如今受端电网建设的新动向,能否推动“疆电入渝”真正落地?

  新疆具备供应能力

  重庆用电需求强烈

  “推进川渝电网和电力市场一体化发展,开展‘疆电入渝’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哈密北-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前期工作”——重庆、新疆两地在各自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均把“疆电入渝”列为重点工作。

  相隔近3000公里,重庆为何千里迢迢盼引疆电?解决“缺电”隐患是当务之急。记者了解到,重庆一次能源匮乏,现为西部唯一的能源净输入省级行政区。由于当地已无法支撑大规模煤电装机上马,且新能源开发总量有限,先前确定的“自给为主、外来为辅”的电力保障格局正在发生根本转变。

  据一位熟悉重庆电力情况的人士介绍,1997年直辖之初,重庆年用电规模仅为140亿千瓦时,但到2019年时,这个数字已增至1160亿千瓦时,年均增速高达10.1%。“到2035年,重庆预计新增电力需求2500万千瓦左右,相当于较当前翻一番,这些需求将主要依靠外来输入满足。”

  那么输入电源何在?上述人士指出,从重庆地理位置、全国能源资源分布及电力流向等方面分析,入渝电源的方向有新疆、青海、甘肃等西北省区,以及贵州、四川等周边省区,最终四川水电和以煤电为主打捆新能源的新疆电源被定为首选。“短期来看川电可以支撑, 中远期必须依靠疆电。”

  那么疆电为何如此重要?据介绍,作为送端,新疆既有供应保障能力,也有自身发展需要。从资源禀赋看,新疆煤炭、风光、水能资源储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第四位,具备电力资源大规模开发和外送的条件。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助理张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截至2019年底,疆内共建成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两条,累计外送电量1997.5亿千瓦时,相当于外送原煤7830万吨。“疆电外送”10年来,在当地资源优势转换、化解电力过剩矛盾、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满足新疆自身能源电力需求的前提下,保障重庆及西南区域用电安全能够促进新疆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开发效率,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记者多方了解到, 国家能源局对“疆电入渝”也持赞成态度。“重庆紧邻四川,川渝电网联系比较紧密,近期优先考虑四川富裕电力解决,远期可考虑疆电入渝,实现水火互济,提高外电保障能力。下一步,我们将在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中,结合川渝电网电力发展情况,统筹考虑‘疆电入渝’的规模和时序。”2019年7月,国家能源局在答复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479号建议时称。

  地方积极推进

  但内外部通道仍未获批

  事实上,“疆电入渝”的思路可进一步回溯到2010年。彼时,两地提出建设准东-重庆±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计划由新疆电力公司负责工程建设,重庆接收全部电力。

  据媒体报道,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在渝人大代表集体提出《关于加快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保障重庆电力供应的建议》。国家电网公司对该《建议》回复称,将“全力推动哈密-重庆等特高压工程纳入国家‘十二五’能源、电力、电网等专项规划,并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早批复、早开工建设”。2012年,该线路即被新疆电力公司列为工作重点,在原计划“十二五”建成未果的情况下,延至2020年实现投运。同期,时任重庆电力公司总经理孟庆强也多次表示,重庆面临外购电通道和渠道“双缺”的局面,呼吁建设哈密北-重庆直流特高压,确保重庆中长期能源安全。

  “同一工程,在不同时期面临不同的外部形势,轻重缓急有所不同,建设的必要性评估逻辑也有较大差异。除了源于供需匹配的送、受端建设意愿, 经济性考量更为重要。多年来没有实质性进展,就说明了至少在当时建设理由不够充分,也不像地方所言那么急迫。”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研究员闫晓卿认为,为解决当前电力短缺问题,该线路在“十四五”期间核准开工的希望较大。

  解决了外送通道,疆电就能顺利入渝吗?四川省能源协会智库专家艾明建指出, 接纳能力也是关键,疆电入渝的前提之一是受端电网足够坚强,否则“大进大出”将导致大面积停电等事故。“由于重庆电网难以独立支撑,所以其安全供电离不开四川电网。”

  上述知情人士也指出,推进川渝电力一体化,不仅是两地之间的合作,更是大规模消纳疆电的基础条件,即通过川渝水火互济——入渝疆电与季节性四川水电合理错开,实现“疆电入渝”输电通道的合理高效利用。加之目前川渝电网已有的6回500千伏输电通道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川渝电力一体化“更是现实之需”。

  但据艾明建介绍,早在2016年,国家能源局就要求四川尽快确定2020年目标网架方案。四川于2018年上报特高压交流环网方案,力争2020年左右投产。在川渝电力一体化的带动下,重庆也加入其中,希望通过川渝特高压网架支撑外电入渝。

  “对此,国家能源局曾组织过调研,但眼看近3年时间已过,至今却仍无定论。”一位能源主管部门内部人士坦言,“地方上报的方案如不合理,可另行论证或提出其他办法,我们也不知道为啥没了下文。”

  据上述人士介绍, 川渝两地虽已经签订电力一体化相关协议,但国家能源局仅表态将在“十四五”期间论证。“电力一体化工程复杂,现阶段不开展前期工作,就无法按计划在2021年开工。到底行不行,至少尽快给出明确回复。”

  大规模送电动作

  需国家层面统筹协调

  记者了解到,去年10月,新疆、重庆已签署“疆电入渝”政府间合作协议,哈密北-重庆特高压工程也被列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下达2020年重点电网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的通知》。

  “目前,这条线路已取得自治区发改委支持项目建设的原则意见。国网公司已完成预可研工作,但要开展可研设计一体化招标, 先决条件是项目纳入国家电力规划。”张锋就此提出4点诉求,一是将该工程及其配套电源项目在年内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二是请国家能源局出具支持“疆电入渝”工程建设并同意开展工程前期工作的书面意见;三是尽快与通道沿线省份对接协调;四是尽快确定送端火电开发企业,推动签订新疆、重庆、四川、国家电网及电源开发企业五方协议,保障工程各方长期利益。

  上述内部人士也称,如此大规模的送电动作,仅靠一省一市的力量难以促成,国家层面统筹协调不可或缺。“疆电如何进来?入渝有无安全保障?需要什么样的通道支撑? 统筹的意义在于作出决策,而不是拖了又拖。”

  “地方呼声高涨,上报之后一拖再拖,表面上看是央地各有态度,背后却暴露出重大工程的管理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冯永晟表示,谁与谁联网、电从哪里送、又去向何处,地方多从自身需求出发,国家则要权衡多方利益。“站在全国一盘棋,统筹难度和复杂性更大。选择不轻易表态,要么看看有无更多、更好的方案出来,要么等地方主动调整方案。在没有确切把握之前,‘拖’也不失为一种策略,从某种程度来说可以理解。”

  “国家能源局作为主管部门,涉及工程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现行电网规划多依托电网企业或地方编制,一旦批复,就要为这个决策负责,谨慎在所难免。尤其是在经历特高压建设高潮之后,问题逐渐暴露,比如部分线路迟迟未达设计值、项目投资效率不高等,种种状况引发不少质疑。而国家能源局在组织、审批、监管等方面,专业能力确实还有欠缺。 既要管审批,也要管运营,同时还要平衡多方利益、确保项目一致性,提升能力、完善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冯永晟说。

  评论丨莫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闹“电荒”

  文丨本报评论员

  成都、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重镇,全力保障两地电力供应意义重大而深远。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对两地的电力保供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疆电入渝”话题快速升温,折射出“双城经济圈”电力供应的紧迫形势,引发各方高度关注。

  我国煤炭、风能太阳能资源主要集中于“三北”地区,水能资源则富集于西南地区,这就决定了“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北电南送”的基本格局。其中,四川、重庆两地水电资源丰富,密集分布着长江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多个水电基地,是我国水电开发的中心所在。得益于此, 成都、重庆电力保供形势历来相对宽松,不仅很少陷入“缺电”困局,反而屡次出现“窝电”困扰。

  例如,四川二滩水电站在上世纪末投产时,便出现“弃电”,主管部门最终只能强行摊派给四川、重庆两地消纳;三峡电站在规划建设之初,也出现了巨量电力“送不出、落不下”的问题,考虑到三峡工程库区主要位于重庆,以及当地未来电力消费增长等因素,主管部门最终决定每年“硬压”给重庆数十亿千瓦时三峡水电。换言之,川渝两地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都是苦于“电太多”,未曾有过“不够用”的焦虑。

  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川渝两地电力负荷连年攀升,供需形势也随之剧变。尤其是作为西南部地区唯一一个能源净输入省级行政区,重庆近年来已经明显感受到电力保供的压力。事实上,即使是按照惯常情境下的用电增速预测,川渝两地电力供需形势短期内也将逆转,即由电力富余转变为电力紧缺,而随着“双城经济圈”的提出,这一问题变得愈发凸显。这是数十年来当地电力供需形势出现的大变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电力是经济发展先行官。为更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供应,“适度超前”成为我国电力工业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的贯彻落实,为发电装机的迅猛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近年来,我国年均新增发电装机超过1亿千瓦,该规模与英国、韩国、西班牙等国的全部装机容量相当,充分展示出我国电力工业已具备雄厚竞争实力。但现实情况比规划、原则、装机数字更复杂。 川渝两地“守着电站却陷入缺电隐忧”的现实,揭示出电力行业发展在规划制定、市场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短板。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川渝两地都已意识到未来用电形势的严峻,并试图据此“截留”白鹤滩水电——两地均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提出后不久即“上书”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提出将原计划外送江苏、浙江两地的白鹤滩水电留在川渝地区消纳的诉求。这种“非常规”操作表明, 日趋紧张的电力供应形势目前已成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显性问题,必须予以解决。

  建设“双城经济圈”,是川渝两地的战略机遇,更是国家层面高瞻远瞩的重大战略部署,电力保供绝不能拖后腿。电力保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电源建设、电网规划等多个技术性极强的环节,也涉及跨区域、跨部门利益诉求协调等复杂的非技术问题,这都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幸运的是,当前正值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时期,恰是敲定宏观框架的有利时机。如何相机决策,制定让“双城经济圈”建设“动力充沛”的电力规划,已成为考验能源主管部门能否担当有为、不辱使命的重大课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