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中国光伏:复活的军团
中国光伏:复活的军团2020年上半年最后一天,中国光伏上市企业总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在7月的前几个交易日,又神速增加2000亿。按7月7日收盘价,隆基股份(601012.SH)16
2020年上半年最后一天,中国光伏上市企业总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在7月的前几个交易日,又神速增加2000亿。按7月7日收盘价,隆基股份(601012.SH)1665亿元、通威股份(600438.SH)840亿元、中环股份(002129.SZ)695亿元、正泰电器(601877.SH)574亿……
不久前,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报告称,“近十年,公用事业光伏装机成本下降79%、全球光伏发电成本下降82%”,“2019年40%新建光伏机组发电成本低于同期建设的火电机组”。
与水电、风电相比,光伏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部署,度电成本低于火电,具有划时代意义。
据彭博预测,未来30年太阳能在全球能源中的占比将实现飞跃(预计2050年光伏、风电合计占发电量的48%,并且超过2018年全球总发电量),将吸引超过4.2万亿美元投资。
光伏发电成本主要是投资折旧,建成后维护、运营成本低廉。光伏度电成本接近火电,决定因素是电池板、组件及配套系统价格高达90%的下降,中国制造功不可没。
往事不堪回首
2001年1月,施正荣创办无锡尚德。2002年5月正式投产。2005年12月在纽交所成功上市。2006年施正荣超过黄光裕成为中国首富(严格讲施正荣是澳大利亚籍)。#前后不到五年#
巨大的财富效应使光伏产业成为吸引各路资本的黑洞;各地政府豪迈地划出“新能源产业区”,以税收优惠、用电保障、甚至零地价吸引企业入驻,构建千亿级产业集群;国开行等金融机构也闻风而动,仅江西赛维、天合光能、英利绿能几家拿到的授信额度就超过2000亿元。
短短几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就达到11家,赛维、英利、天合……组成声势浩大的“中国太阳能军团”。
教书式的“一哄而上”与“全军覆没”衔接得惊人紧密。
“中国人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这个“国际惯例”在光伏领域再次显示威力:上游原材料紧缺、价格暴涨,下游产品价格暴跌。2010年光伏行业毛利润率在30%左右,2011年连10%都不到。
欧美发起一拨又一拨反倾销调查。
内外交困之下,从设备生产、硅材料制造、电池组件加工,光伏产业链上破产企业超过350家。曾经风光无限的“光伏军团”全部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11家成员企业总负债近1500亿。
2013年开始,中国光伏企业像韭菜一片片倒下,连顶尖企业都没能幸免——
2013年3月无锡尚德宣布破产重组;
同年5月绥化宝利光伏被法院查封;
2014年10月江西赛维在美申请破产保护;
2015年10月英利一笔10亿元债务违约,2016年5月一笔14亿元债务违约……
牺牲自己,照亮世界
笔者2012年曾撰文总结中国光伏军团全军覆没的关键因素:重度依赖欧美市场、原料难以自给,合称“两头在外”。
先说市场。欧美国家政府每年补贴多少钱,取决于人家本国的经济状况,财政困难就少补或不补贴。与我们的供货量无关。好比一个人打算花2块钱吃早点,给他两个包子,是按1元一个卖;给他三个包子,就算六毛七一个。假如他说“我现在穷了,只能花1块钱吃早点”,塞给他四个包子,只好两毛五一个。
于是,尚德、英利们出货量不停地涨,收入却增长乏力,利润则大幅下跌。例如无锡尚德,2007年出货358兆瓦,净利润1.43亿美元。2011年产能、出货量分别达到2400兆瓦和2015兆瓦,却录得10亿美元巨额亏损。
再看多晶硅。国际巨头产品质量高、能耗小、成本低(太阳能级产品成本约为30美元/公斤)。随着中国企业产能扩张,国际厂商将价格拉抬到每公斤400美元以上。
于是中国人开始“炼金”,动辄投资数十亿的多晶硅项目遍地开花。按老板们的想法:“哪怕我成本200美元卖到400美元也赚翻了。”
事与愿违,随着中国产能逐步释放,加之欧洲光伏市场不景气,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国际厂商开始恶意压价,2012年上半年多晶硅价格一路跌到25美元以下。
2008年,野心勃勃的苗连生启动了总投资120亿元的“六九硅业”项目。号称“采用新硅烷法工艺,极大地降低能耗和污染”,达产后每公斤成本可以降至22美元。英利高层还宣称,六九硅业2013年产能将达到1.8万吨。各界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待到一期3000吨生产线投产,发现成本高达每公斤60美元到70美元,而且设备状况不断,每季度最多产出几十吨。英利不得不在2011财年,计提22.75亿元的“减值准备”(相当于一期投资额),项目彻底失败,企业深陷债务泥潭。
在工业化进程中,中国企业遇到不少相似的往事:外商先高价出售产品,然后高价转让技术/设备,中方产能起来后外商又低价倾销……因为光伏行业“两头在外”,吃亏更惨。
“两头在外”成为过去
经历几番曲折,中国光伏行业终于掌握了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到组件的整个产业链。
首先是硅料。2019年产量34.2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60%。当年30美元/公斤的成本,令中国企业可望而不可及,如今在低电价地区生产成本已低至40元/公斤(高电价地区成本大约提高一倍)。
受“531新政”影响,2018年下半年硅材料过剩产能被挤出市场,产业集中度提高。2019年企业数量降至13家,排在前面的六家出货量占比约84%。通威股份高纯硅产量6.38万吨,成本43.3元/公斤;在市场价格下降30%~40%的情况下,毛利润率24.5%。
其次是硅片。2019年中国硅片产量135GW,同比增长23.3%,全球排名前十的厂家都在中国。隆基股份、中环单晶双寡头在国内单晶硅片市场份额合计超过70%。
再看电池片。2019年中国产量为129GW,同比增长26.8%,占全球产量的70%。2020年前4个月,中国产量38.8GW,同比增长7%。其中,4月份产量11.8GW、同比增长23.2%。
最后是光伏组件。2019年全球产量约为138GW,中国产量98.6GW,占比超过70%。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公司有八家来自中国。
电池片、组件产量占全球的70%,硅材料产量占全球的60%,意味着缺口约为七分之一(14%)。无论如何,硅材料依赖进口成为历史。
中国光伏产品主要以组件形式出口。2019年光伏组件出口量66.6GW,占产量的67.5%,占比不低但依赖海外市场的情况大为改观。
光伏产业日趋成熟,政策补贴自然应当“退坡”。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联合发文,明确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降低补贴强度。
“531新政”意味着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时代即将到来。对规模不够大、成本不够低的企业,前景一片暗淡,不如趁早改行。而头部企业却不约而同地加大投入,隆基股份投资45亿以增加10GW单晶硅产能,通威股份计划投入200亿上马30GW高效电池项目。
在中国军团崛起、政策补贴减少/取消、石油价格低迷、页岩气勘探取得进展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欧洲光伏企业相继倒下。全球光伏产能加速向亚洲、特别是向中国集中。
几经曲折,中国光伏成为与高铁、5G一样在国际竞争中有显著领先优势的新兴产业。
分布式光伏占比已达四成
2020年5月25日,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2020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消纳能力85.1GW,其中风电36.65GW、光伏48.45GW。受疫情影响,海外市场指望不上,国内需求至关重要。官方将消纳指标扩容20%并将风电、光伏区别对待,呵护之意相当明确。
呵护说明市场竞争力欠缺。以光伏为例,虽然度电成本降至与火电不相上下,但供电稳定性远不及火电。夜间自不必说,白天也是多云减半下雨全无,对电网调节峰谷构成严峻考验。
两大电网与五大发电集团长期合作,火电、水电、核电供给平稳,如果没有行政指令,主动接纳风电、光伏的动力不足。
消纳是制约风电、光伏发展的瓶颈,本质上是协调全社会发电、输电、用电的巨大系统工程。
在欧美国家,消纳不是制约光伏发电的主要问题。甚至在他们的话语体系中找不到与“消纳”对应的词汇。
欧美国家以分布式光伏为主。居民利用房顶或空闲庭园安装光伏组件,就地发电、就地使用,余量就近上网供邻居使用。大大减少了对电网的压力以及电力输送中损耗问题。
集中式属于2B模式,发出来的电要卖给电网。分布式首先是2C的,发出来的电自用为主。
以往中国的国情是城里人没地方、农村人没钱,都安不了。近些年情况已大为改观,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在逐年提升。2019年新增30.1GW光伏装机容量中,集中式17.9GW、分布式12.2GW。分布式光伏在新增装机容量中占比达到40%,消纳难题有望得到化解。
在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式光伏渐成主流,浙江、山东、江苏的累计装机容量位居全国前三。最近协合新能源(0182.HK)在河南推出的“光享福”项目进展也比较顺利。
至此,光伏在全产业链所有环节取得“碾压”优势;原料、市场摆脱“两头在外”;补贴已退坡、光伏将平价上网、分布式大行其道……
中国太阳能军团正在复活。
上一篇:德国打造海上风电专用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