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疫情后,中国经济将向何处?

来源:
时间:2020-06-11 10:16:13
热度:

疫情后,中国经济将向何处?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以实现“六保”来稳定经济基本盘,提振内需、扩大投资,中国经济稳了,也将对稳定世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以实现“六保”来稳定经济基本盘,提振内需、扩大投资,中国经济稳了,也将对稳定世界经济起到正向作用。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为-3.0%,较上年增速回落5.9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增长1.2%,较上年回落4.9个百分点。

特殊之年的全国两会近日刚落下帷幕,对于接下来中国经济的走向,透露出了一系列重要信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不再预设GDP目标,以保就业和保民生为重点,调结构、促改革,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经历一季度艰难开局后,“六保”、“六稳”成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经济工作思路。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稳就业、保民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等,有助于稳定经济运行。

内外需放缓

国家统计局5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比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6%,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

5月份PMI指数虽有小幅回落,但仍保持在枯荣线之上,表明经济仍在持续恢复,但速率进一步放缓。需求类指数的绝对水平明显低于生产类。新订单指数为50.9%,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企业调查显示,反映订单不足的企业比重为54.6%,较上月下降3.1个百分点,仍处于较高水平,表明市场需求恢复相对较慢。

作为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PMI指数传递出市场需求不足的信号。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日前撰文认为,疫情对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冲击较大,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可望回升。展望下一阶段,各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有所不同,中国的问题在需求。

从我国的出口数据看,以美元计的出口1~2月下降17.1%, 3月份降幅收窄至6.6%,4月份翻转为3.5%的正增长。梁国勇认为,出口情况改善主要是复产复工的结果。由于外需骤降、订单取消,后续外贸形势将很严峻;从全球海运的预测数据看,冲击可能将在5月份的海关统计中开始显示出来。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表示,近期发达国家的新增确诊人数持续下滑,但从谷歌工作指数来看,目前欧美国家的复工程度约为年初的六成,复产节奏相对缓慢。4月份我国出口数据逆势上扬,与前提国内停工打乱了订单交货节奏有关。

对此,长三角地区一名外贸企业主日前也提出了他的担忧,一般而言,春季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称广交会”)在每年四月下旬召开,这个时间恰好是许多外贸企业消耗完年前订单补充新订单的时机,“对我们行业来讲,前4月的出口数据基本都是过年前的订单了,真正影响要看五六月份。今年受疫情影响,广交会推迟到6月中旬网上进行,这对五六月份出口影响会比较大。”

梁国勇表示,内需方面,疫情导致的失业增加、收入下降和边际消费减弱意味着,国内需求的全面恢复尚需假以时日。换言之,因隔离措施导致供给需求同时消失,现在供给逐渐恢复,但需求却难以跟上。

伍戈也认为,虽然二季度我国居民消费开始自发性修复,但是参考美国曾经历的亚洲流感、我国非典等历史研究,疫情后消费的自发性修复存在着天花板,叠加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因素,未来消费的回升预计较为缓慢。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第一季度GDP受疫情影响下降6.8%。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了“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保基层运转。在5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要求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

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并未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2020年目标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等。

“六保”稳住经济基本盘

在一系列宏观政策对冲下,加上复工复产的有效推进和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下,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延续了3月以来改善的势头,主要经济指标有所改善,经济运行逐步向常态化复苏。

从生产端来看,4月份工业增速由负转正,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3月份为下降1.1%。从需求端来看,消费、投资增速降幅持续收窄。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0.3%,降幅比1~3月份收窄5.8个百分点。

在近日召开的总理记者会上,就“未来几个月是否会出台更大规模的刺激措施”的提问,李克强回应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出了一个规模性的政策举措,应该说是有力度的。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这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

同时,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两会期间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在确保总量力度足够、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向中小微企业倾斜三方面进一步发力,对冲疫情影响,服务好“六稳”、“六保”工作大局。

综合专家观点,总体来看,今年货币政策将量价配合、多管齐下。一方面,要综合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大货币投放的力度,未来货币政策在降息、降准及再贷款等手段方面的边际宽松空间扩大;另一方面,在引导LPR利率继续下行的同时,防止资金“空转”,让资金有效直达企业也非常重要。

“过去我们说过,不搞大水漫灌,现在还是这样,但是特殊时期要有特殊的政策,我们叫做放水养鱼。我们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摸准脉下准药。不论是筹钱或者说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都要走新路。”李克强说。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5月24日发言表示,疫情改变了居民短期消费倾向,但改变不了我国庞大的需求潜力。我国经济增长本来就是主要建立在内需基础上的,14亿人口的大市场,足可以拉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做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也要做好自身的风险管控。

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

全国两会前后,一系列重磅文件的发布,释放了我国深化改革及进一步扩大开发的信号。

6月1日最新公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按照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强法治、分阶段的原则,逐步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5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文称,在深入研究基础上,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原则,将于近期推出11条金融改革措施。措施内容涵盖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新三板转板、中小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债券市场、金融违法处罚等诸多领域。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称,这次提出的11条金融改革措施中,涉及资本市场的内容,一大亮点是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加强了A股市场的包容性,将有利于中概股回归以及引入大量优质公司。

5月18日,《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公布,部署了七个方面的改革任务,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要“把国有企业、垄断行业、公平竞争、要素市场化配置、宏观经济治理、财税金融、科技创新、民生保障、制度型开放等领域具有牵引作用的改革牢牢抓在手上”。

5月1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发布,为西部大开发定调新十年的发展方向。

4月9日,《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为五大要素,标志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摩根大通预计,全球经济上半年年化萎缩幅度将达18%,或创二战以来最大跌幅。不过,伴随各国逐步放宽防疫措施,初期的经济复苏势头强劲,欧美国家经济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曼(Bruce Kasman)近日表示,有效而迅速的疫情防控,使中国成为最先迈入经济重启的国家。卡斯曼看好中国经济复苏的内在潜力,不过如果全球其他国家经济、需求疲软,中国也难免会受到拖累。

杨伟民称,疫情带来很多改变,但改变不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我们有充足的政策工具。我国财政金融体系总体上是健康的,无论是总量性、结构性,还是数量型、价格型的政策工具,无论是提高赤字率、扩大政府债务等财政政策,还是增加流动性、疏通货币传导机制、降低融资成本等货币政策,都有充足弹药。

彭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舒畅日前撰文称,彭博经济研究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2%,财政刺激意味着这一预测存在一定的潜在上行空间。

“中国经济保持稳定、稳住基本盘,本身就是对世界的贡献,而且会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实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李克强日前出席记者发布会时表示,实现了“六保”的任务,特别是前“三保”,我们就会实现今年中国经济正增长,而且要力争有一定的幅度,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前行。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此前表示,鉴于公共卫生相对安全、市场前景相对确定,中国仍将是外商投资的热土。3月中旬中国美国商会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63%的受访企业有意在2020年扩大在华投资。据商务部3月披露,一批有战略眼光的跨国公司没有止步于疫情影响,反而加快了在中国的投资布局步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