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疫情深刻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前景
疫情深刻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前景博鳌亚洲论坛近日发布《疫情与变化的世界》专题研究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突发性全球危机,疫情对世界经
博鳌亚洲论坛近日发布《疫情与变化的世界》专题研究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突发性全球危机,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态势,将加速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演变,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推动全球化进程深入调整。疫情促使各国强化治理体系与能力,加速改变社会面貌,凸显人类社会的脆弱性和发展韧性并存。
报告指出,此次疫情在传播和应对上是首个真正的“全球化疫情”。疫情在3个月时间里波及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了将近70亿人口。疫情迅速扩散是全球化时代人员跨境流动和病毒具有较长潜伏期、存在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结果。同时,全球化也是各国联合抗击疫情的基础,全球各地同步交流疫情信息,防疫物资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转运。人类历史上首次主动为传染病防控按下全球经济的“暂停键”,给此次疫情打上了鲜明的“全球化”烙印。
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人类健康、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等方方面面,是一场综合性挑战。总的来看,疫情后的世界不大可能会有根本性、颠覆性的不同。但疫情显然将给世界带来很多重大改变,它既加剧了一些消极观念,也加速了一些积极趋势,其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总体上将加速世界变局,使国际形势更趋复杂。疫情前就已存在的大国竞争加剧、全球合作屡遇难题、民粹主义思潮蔓延等问题,在疫情后将会变得更加显著。
报告指出,疫情急剧扭转了2020年初世界经济温和增长的预期。疫情暴发以后,各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3月中旬以来,美国出现创纪录的2645万人申请失业救济,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新增就业数全部蒸发。疫情使全球股市和国际原油市场遭受重创。全球投资者出现恐慌情绪,引发金融和资本市场动荡。
疫情给相关产业和国际贸易造成巨大损失。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和众多中小企业受到沉重打击。全球旅游业损失至少220亿美元。全球航运业每周损失约3.5亿美元。2020年,全球海运贸易量可能减少逾6亿吨,为35年来最大降幅。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可能下降多达32%。
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称,此次疫情还可能使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增加近一倍,今年将达到2.65亿。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维持全球农产品与食品的供应稳定,世界可能面临食品危机。
报告认为,此次疫情提示人们,公共卫生安全、生物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挑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需重新审视并更加重视非传统安全挑战,构建更完善的国家安全体系。
此次疫情再次表明,经济中有安全、安全中有经济,二者关联日益紧密,有关决策必须统筹兼顾。在类似疫情应对中,若只顾保全经济而忽略安全,将付出沉重的生命代价;若只顾安全而忽略经济,又将导致增长停滞从而削弱维护民众福祉的资源。
疫情再次凸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人类生活在大自然当中,应当维护人与自然的平衡,注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非仅仅追求片面的经济增长。
在此次疫情综合考验中,亚洲国家迄今表现优于欧美。中日韩三国在疫情期间互相鼓励和支援,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团结合作应对挑战的榜样。
报告指出,此次疫情之前,全球化已经遭遇巨大阻力。疫情助长了保护主义思潮,也促使一些国家重新审视产业布局与开放政策,加速了全球供应链本地化和多元化进程。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将深入调整。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短期内仍难被取代,但国际分工体系和部分供应链将会缩短。亚洲、欧洲和美洲这几大经济板块的区域内合作可能得到加强。政府和企业在促进开放型经济过程中将更多考虑安全因素。长期来看,如何在效率与安全、区域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等方面把握平衡,是未来全球化调整的重要方向。
报告认为,全球化这一历史大势不会因疫情而终结,但其结构和内涵可能出现新的变化。涵盖经济、安全、社会要素更为包容的全球化将具有更强韧性和潜力。
疫情将促使各国提升治理能力。一是危机管理能力。疫情考验各国政府在信息匮乏,形势极不确定的情况下,在较短时间内作出准确判断、迅速决策并果断执行的能力。二是资源整合能力。疫情短期内迅速蔓延,政府如何统一部署、协调联动、高效调配资源,直接影响疫情的防控进程。三是社会管理能力。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需要民众、家庭和企业积极响应并配合政府的防控部署。疫情对各国政府的社会动员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报告指出,一旦疫情得到控制,生产和消费活动有望迅速恢复,不排除在一些领域会出现大幅反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如果疫情在2020年得到控制,各国都将在2021年出现高于平均年份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