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大举措助力天然气产业应对疫情

来源:
时间:2020-05-12 17:05:01
热度:

两大举措助力天然气产业应对疫情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油气需求被严重抑制,国际油价也因此出现大幅跳水,天然气价格也随行就市,跌至历史新低。目前疫情何时出现拐点尚不明朗,进一步加剧全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油气需求被严重抑制,国际油价也因此出现大幅跳水,天然气价格也随行就市,跌至历史新低。目前疫情何时出现拐点尚不明朗,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运行的悲观预期。面对这一形势,各国普遍开始出台经济刺激政策自救,其中一些涉及能源政策。国内油气政策或体制机制调整力度也显著加大,特别是针对天然气产业和市场的政策及举措尤为瞩目。

一是出台了新版《中央定价目录》。看点之一是天然气定价规定出现积极的变化。之前版本定价目录中天然气门站价格定价是在中央定价范畴之列,新版则将其移除,仅留管输定价在其中。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运销分离及执行管输最高收益率限制对天然气市场和天然气产业发展整体有利。我国目前执行的“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天然气市场运行监管政策就是向这一国际“准则”靠拢。新版定价目录关于管输之外的定价说明其核心思想是因地制宜,鼓励市场化定价机制在有条件地区优先形成。这里所谓的“条件”按照当前我国天然气市场和产业发展特点分析,应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气源供应充分以及供应主体多元化地区。国内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地区基本具备这样的条件,川渝地区是天然气生产地区,同样具备条件。若此政策目标得以落实,则有助于在发达地区率先发现更多的天然气消费机会和用户,拓展天然气消费领域。天然气利用政策若在这个时刻再做出调整,不对消费领域做过多的限制,将助于这一定价机制落地生根。因此,《中央定价目录》的出台可以视为年度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重大事件。

第二个方面的积极变化是国家加大储气库建设力度。不久前发改委等五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就储气库布局规划、运行模式以及建成后投资回收等系列具体问题予以详尽说明和规划。我国目前地下储气库库容有限,工作气量仅为130亿立方米,不及年度天然气消费量的4%,与发达国家14%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考虑到储气库建设周期长以及投资巨大,在短期内无法快速提升地下储气能力的条件下,让目前天然气企业的LNG储罐、CNG储罐发挥储气功能也被纳入国家储气能力提升的战略考量。这一点有些类似石油储备将炼化企业的商业库存纳入的做法。国内自煤改气工程实施以来,有关对储气库建设和运行的政策一直不太明确,储气库建设的步伐也不同程度受到限制。但这次关于储气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垫底气、储气库独立运营等热点问题予以系统明确阐述,有其积极意义。

接下来的政策看点应该是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全面松绑。疫情期间受交通管制、复工延迟等因素影响,国内工业燃料、公用服务、交通用气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居民用气受宅在家里的时间较多因素影响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发电用气和化工用气因为成本下行出现增长。随着国内天然气供应模式的变革,随着天然气市场化定价以及区域市场的逐渐形成,对于天然气利用方向可不必做过多的限制,这应该是改革的方向。国内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条件不尽相同,生产和生活需求习惯也会有较大的差异,用气的需求和意愿不可能千篇一律,一定会有差异性。区域市场乃至今后全国天然气市场定价的形成应该充分体现对地区差异化天然气需求的包容。中俄天然气管线开通后,东北沿线地区的部分地区就曾出台政策,按照因地制宜的思路对天然气利用思路做出调整,其中化工用气就在鼓励之列。

疫情发生之前,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已经在加大,三大油出台了勘探开发七年行动计划,提升国内供应能力的战略目标由此可见一斑。疫情期间南海可燃冰二次试采成功,国内最大的页岩气田加快建设以及系列勘探新发现都是新形势下勘探开发战略实施的重要成果体现。部分省份地方管线运行机制改革加快,以及《意见》出台之后部分储气项目迅即开始建设,充分展现了国内天然气行业的执行力。面对国际天然气市场形势,应果断行动,早日实现天然气成为主体能源的目标。国际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疫情之前本就存在,疫情会进一步延续买方市场格局。在这一特殊形势下,政府通过政策及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对天然气市场和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应该说具有现实意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