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炼焦煤长协模式是否还有优化空间?

来源:
时间:2020-04-30 14:06:41
热度:

炼焦煤长协模式是否还有优化空间?4月18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炼焦煤专委会发出稳定焦煤市场倡议书,建议各焦煤企业在控制产量、坚守长协、稳定价格、控制风险等方面抱团应对,发挥集群效用。

4月18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炼焦煤专委会发出稳定焦煤市场倡议书,建议各焦煤企业在控制产量、坚守长协、稳定价格、控制风险等方面抱团应对,发挥集群效用。

笔者了解到,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影响,第一季度全球经济增速快速下行,作为中国传统产业的焦化和钢铁行业,面临成本上升、利润收窄、亏损面扩大的严峻形势。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减少炼焦煤长协采购量的意向明显。

炼焦煤长协模式从何而来?

炼焦煤长协模式是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倡导下,煤焦钢上下游企业尝试进行的产业链合作模式改革。

在此之前,炼焦煤的采购定价一直是市场机制,即根据供需和市场变化情况调整,调整周期有随时、半月、月度等多种。该定价机制比较贴近市场及供需实际情况,但易受供需矛盾的影响而波动较大,造成价格的暴涨暴跌。如2016年初,煤炭行业开始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炼焦煤供需矛盾逐步显现导致炼焦煤价格报复性上涨,价格执行比较混乱,一些大型煤业集团一个月上调价格两三次。基于此,国家有关部委在2016年底倡导推行炼焦煤长协合同,实行较长周期的长协定价,以缓和供需矛盾和稳定炼焦煤市场。最开始在山西焦煤与国内6家大型钢厂推行2017年度长协合同,之后作为一种机制推广到其它大型矿业集团。目前,国内主要炼焦煤矿业集团80%以上供应量与下游签订长协合同,长协合同约定年度供应量、执行季度定价。

通过几年来煤焦钢企业的积极合作,该模式既促进了煤炭企业安全稳定生产和经营效益的稳步增长,也解决了钢铁企业生产所需燃料的稳定供应问题。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作为国内两大传统支柱产业,煤炭和钢铁是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也是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两个重点行业。炼焦煤长协模式长期稳定运行,一定是以上下游企业互利共赢为基础。片面追求某一方的利益最大化,最终必然违背行业和市场运行规律,其结果也必然是谋“赢”得“输”。笔者关注到,该模式自2017年初运行以来,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对该模式的优化和完善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炼焦煤长协模式是否意味着价格不随行就市?

煤炭其它品种价格并非长期不变。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长协模式不应该是“计划经济”,并不等同于价格长期不动或微调。长协模式应该是“锁量不锁价”,价格要遵循市场化原则。若价格违背市场化原则,不能随行就市,煤炭企业要求下游企业兑现计划数量就成了“空中楼阁”。

其实,从煤炭的其它品种来看,长协模式并不意味着价格长时间不变。动力煤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商品,但其价格也是随市场波动,4月15日动力煤价格已跌破煤炭价格绿色区间下限。而进口煤属于全球性资源,全球定价商品,近年来价格波动也很大。

炼焦煤长协价格与市场价格仍有背离。国内的炼焦煤并不属于国家调控商品,但炼焦煤长协价格较长时间居高不下,既高于地方炼焦煤价格,又远高于进口炼焦煤,也与下游产品的市场变化不相适应。

2019年,炼焦煤长协价格持续稳定,而地方炼焦煤降价幅度在50元/吨~100元/吨,长协价格长期高于同品质非长协炼焦煤价格60元/吨~120元/吨。2020年以来,地方煤价格继续下行,而长协价格仅小幅下降,山西长协煤的部分矿点第二季度甚至逆市上涨,4月份与市场煤的价格差距达170元/吨,达到近几年高位。

4月20日,澳大利亚峰景优质主焦煤价格为143美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57美元/吨、下降32%,而国内煤炭现货价格(山西主焦煤)同比仅下降50元/吨、下降3.4%。

业内专家表示,长协模式(或季度定价机制)本身没有问题,是为各方所认可和接受、有利于稳定市场的举措,但当前的症结在于到调价周期时,价格并未随行就市、综合多方面因素做出合理的调整。因季度定价本身周期较长,若在下一季度不及时修正价差,就会导致价格较长时间严重偏离市场。钢铁企业虽会根据市场煤、进口煤、焦炭、钢材等产业链上产品的市场价格表达调整炼焦煤价格的诉求,但由于目前炼焦煤市场没有统一的价格参照系,调价的主动权依然握在集中度较高的煤矿企业、炼焦煤品牌联盟集群手中。

炼焦煤高价格是否有客观的市场基本面支撑?

全球经济衰退,钢铁行业对煤炭的需求下降。去年,受全球经济增速下行的影响,钢材终端需求下行,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欧美部分钢铁企业普遍限产、停产,对煤炭的需求下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更使钢铁行业雪上加霜。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预计,2020年全球GDP增速为-3%,此前预期为3.3%。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大背景下,从传导顺序而言,钢铁行业受到的冲击整体上要先于煤炭行业,进而对焦煤的需求总体下降。

煤炭供给增加,炼焦煤供给最紧张的时期已过去。2019年以来,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加,2019年全年同比增长20%以上。2019年,炼焦煤产量同比增长9.2%,进口量同比增加14.8%。据海关数据,今年3月份,我国进口煤炭2783.3万吨,同比增加435.1万吨,增长18.5%。第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煤炭9577.8万吨,同比增加2117.8万吨,增长28.4%。

随着煤炭企业的整合推进,新整合的优质产能在2020年将逐步释放,2020年1月~2月份炼焦煤国内供应继续释放增量,预计增长2.7%左右。随着供应的增加,炼焦煤库存持续走高,处于近几年较高的位置,后续随着炼焦煤的供应进一步宽松,库存将进一步提高。

物流条件改善,运输不畅形成的供给紧张局面缓解。随着近年来高铁的快速发展和多条煤炭运输通道的开通,多年来困扰煤炭运输的瓶颈问题获得极大改善。

其中,2019年开通的浩吉铁路对煤炭物流布局产生巨大影响,北煤南运的大动脉被彻底打通;加之近几年水运的发展,运输形式更加多样化,煤炭运输的物流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有利于钢厂、电厂的煤炭稳定供应。

现行的长协模式下产业链利润分配是否合理?

钢铁原燃料价格波动不一致,利润分化。2020年初以来,全国钢材价格平均下跌400元/吨~500元/吨;第一季度,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0.84%,3月份吨钢(粗)利润降至2016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63.4元)。从目前公布的第二季度长协焦煤定价政策来看,各家煤炭企业第一、二季度长协煤累计调价0~150元/吨不等,均值仅63元/吨。与去年同期比,黑色产业链主要品种中,除炼焦煤以外的品种价格均下调10%~25%,而主焦煤部分矿点仅下调3%左右。

2017年以来,产业链利润分化严重。因部分上市公司2019年年报尚未公布,通过对比2016年到2019年第三季度煤焦钢企业的销售毛利率,可以看到行业间利润分化比较大。煤炭行业的平均销售毛利率从2016年的1.88%回升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26.49%,而钢铁、焦化行业平均销售毛利率仍基本维持2016年的水平。

对已公布2019年年报的煤钢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营业收入排名前10位的钢企,2019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8%;而上游煤炭企业的利润仍维持高位,营业收入排名前6位的煤炭企业,2019年净利润较2018年同比增加3.73%。显然,煤炭企业的利润相较于钢铁企业,是有较大优势的。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煤炭企业的利润构成中,炼焦煤的贡献比重很高,单独比较炼焦煤、钢材的盈利,利润分化更严重。

实现煤焦钢企业互利共赢、共担风险,提升企业生存能力,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这是炼焦煤长协模式存在的真正意义和目的。

作为上下游企业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协同融合发展的“稳定器”,长协运作模式自实施以来其积极作用和实际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当前炼焦煤长协模式在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多层面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当今全球经济进入完全市场化竞争的趋势下,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丢掉依靠“保险”机制走路的“拐棍”,通过转型升级、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质增效、技术创新等,提升企业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强煤、焦、钢整个产业链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话语权,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市场竞争大格局中赢得主动并占有一席之地。这才是产业链发展和资源竞争应有的价值取向。

特别是在目前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笔者建议,煤焦钢企业正视现实和挑战,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通过加强沟通、科学分析,统一认识,强化协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化为根本原则,进一步优化完善炼焦煤定价规则,从而巩固和发挥长协模式的优势和作用,共克时艰,实现各方共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