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我国一季度实现贸易顺差983.3亿元
我国一季度实现贸易顺差983.3亿元4月14日,国新办就我国2020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举行发布会。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对一季度外贸数据预期不高,但从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来看
4月14日,国新办就我国2020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举行发布会。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对一季度外贸数据预期不高,但从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来看,亮点颇多。
具体来看,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进口3.24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983.3亿元,减少80.6%。从单月来看,3月我国出口1.29万亿元,下降3.5%,进口录得2.4%的正增长。而早前路透社综合31家机构预测,预估中国3月份出口额将同比下降14%。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客观因素来看,一季度的许多外贸订单是在去年签订的,也就是在疫情发生之前签订的,所以存在时间差。从主观因素来看,中国防疫工作非常及时有效,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控制,企业复工复产后,能够保证订单及时交付。
肉类进口增长143.5%
3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2.45万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较1~2月收窄8.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9万亿元,下降3.5%;进口1.16万亿元,增长2.4%;贸易差额由前2个月的逆差转为顺差,实现贸易顺差1394.2亿元。
浙商证券李超团队认为,3月出口超预期修复,呈“改善型”顺差特征,带动一季度实现贸易逆差转正。出口超预期源于国内供给能力修复的利好大于海外需求回落的利空,内需提振辅以贸易商抢进口带动进口数据转正。
华泰宏观研报则显示,出口增速边际改善,前期因复工延迟积压的订单在3月陆续交付,而外需下滑对出口的拖累在3月中下旬才开始发酵。外需压力仍存,或将在4月体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一季度,全国进口重点商品类别当中,进口数量正增长的商品类别有14项,其中肉类(包括杂碎)、粮食、大豆进口量和进口金额均呈现正增长态势。具体来看,今年一季度,肉类进口217.4万吨,进口金额543.8亿元,进口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85.6%,金额增长143.5%,高居榜首。而粮食和大豆进口数量也比去年同期增长5.7%和6.2%。
张建平对记者表示,农产品进口量显著增长,一方面与内需回暖有关,国家出台系列促消费政策对内需反弹形成了支撑,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进口增长。另一方面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落地有关。
此外,铁矿砂、原油、煤等大宗商品进口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具体来看,一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砂2.6亿吨,增加1.3%;进口原油1.3亿吨,增加5%;进口煤9577.8万吨,增加28.4%;进口天然气2465.6万吨,增加1.8%。
集成电路贸易热度攀升
从一季度外贸数据来看,东盟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增长6.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1%;对欧盟进出口下降10.4%;对美国进出口下降18.3%;对日本进出口下降8.1%。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与东盟集成电路进出口大幅增长,拉动我国与东盟外贸整体增长了3.3个百分点。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一部分,我国与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东盟国家集成电路进出口贸易日趋紧密。一季度,我国自东盟进口集成电路1056.5亿元,增长25.8%,占自东盟总进口的23.4%;对东盟出口集成电路427.5亿元,增长28%,占对东盟总出口的7.9%。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一季度,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均呈现两位数增长。具体来看,一季度,我国进口集成电路1161.2亿个,进口金额5022.6亿元,进口数量和金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2.5%和13.1%。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副研究员庞超然表示,东盟与中国产业链关系密切,今年双方贸易合作将更加紧密。随着东盟国家持续发展,其进口需求将不断增加,对于中国产业的依赖程度将不断增强。
除了东盟之外,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也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今年一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2.07万亿元,同比增长3.2%,高出整体增速9.6个百分点。这一态势同样反映在中欧班列的数据上。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共开行了1941列,同比增长15%。
上一篇:严查“一票煤”,会倒逼煤企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