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控制气候变化的10个能源趋势

来源:
时间:2020-01-17 17:00:18
热度:

控制气候变化的10个能源趋势  个人和组织正在尽其所能阻止气候变化。许多行业会影响全球变暖,但发电行业显得特别重要。满足全球能源需求需要大量的燃料,这会消耗水资源并产生排放。清洁能

  个人和组织正在尽其所能阻止气候变化。许多行业会影响全球变暖,但发电行业显得特别重要。满足全球能源需求需要大量的燃料,这会消耗水资源并产生排放。清洁能源是最好的选择,新的趋势不断出现,旧的产业也在不断变化。以下是应对全球变暖和污染的10大能源趋势。

  1、物联网

  物联网设备正在能源行业掀起波澜,因为它允许消费者控制自己的消费金额和消费时间。企业正在升级运营技术,以提高发电效率。

  然而,新技术往往伴随着一些担忧。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意味着网络攻击的可能性越来越高。像霍尼韦尔这样的企业已经加强了他们的安全措施,以防止黑客干扰社区能源供应。由于潜在的环境危害,操作技术攻击往往比其他攻击更有分量,这是企业正在着手解决的一个问题。

  2、自动传感器

  自动传感器适应日益增长的数字化运动。建筑传感器可以检测电力使用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周围环境。该系统可以将无人办公室的灯关掉,或者提高室内温度以适应室外温度。

  许多这些设备还报告电力消耗水平,允许自动或手动调整。商业和住宅的土地所有者可以监控他们在一天、一周或一个月内使用了多少能源来节约电力。

  3、效率标准

  联邦政府为许多企业制定了效率标准。这些准则也适用于公司使用和生产的电器产品,如“能源之星”认证的打印机或发电机。所有适用的产品必须符合标准,否则法规将阻止开发人员发布它们。

  这些规定防止企业给电网造成压力,或向这个星球贡献更多的碳排放。随着气候形势的紧迫性增加,立法者和能源专家修改了标准,以便对环境施以更加严格的保护。

  4、水力发电

  在有天然水资源的地区,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的一个可行选择。这项技术在农村环境和有大型水坝的地区取得了成功,尽管未来可能会推广到其他地区。

  由于其清洁能力,水在电力生产中有着巨大的消耗量。矿工们在开采过程中使用水来清洗煤炭,并通过水来提炼将石油和天然气转化为能源。消除化石燃料和使用水作为能源可以避免资源消耗和减少电力使用。

  5、能量储存

  可再生能源的增加带来了储能需求的增加。可再生能源的间歇变化率很高,要求用户储存电力以备以后使用。许多太阳能电池阵列+储能系统可以使消费者能够在天黑后继续使用电力。

  随着人们逐渐远离化石燃料而选择自然资源,收集、存储能源的技术将变得很普遍。

  6、太阳能光伏

  太阳能光伏已席卷多个行业,因其实用性和成本的大幅降低而日益普及。在未来的改进中,太阳能吸收率将会增加,用户可以用他们的钱获得更多的能源。

  如果太阳能屋顶不可行,还有其他的选择。在地面安装面板可以很好的替代屋顶安装,且更容易维护。

  7、分布式能源

  消费者希望在电力方面享有自由,而他们正通过更清洁的能源获得这种自由。人们可以计算他们的碳足迹如何影响环境,这鼓励他们采用更好的发电方法。

  分布式能源以社区为基础,以消费者为主导。通过微电网,电源离我们越来越近,人们正在离开对大公司的依赖。

  8、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最适合那些常年有大风刮过的乡村地区。工业化农场和大型企业最有可能利用风力发电,而不是个人用户。

  然而,小型风力发电机也可以在住宅使用,可以为那些寻求脱离能源网络的人提供离网电力。

  由于电力供应的改善,海上风力发电机可能在未来几年使风力发电更加普及。

  9、环保政策

  联邦和地方立法机构制定绿色政策,鼓励采用可再生能源。互联标准指导公用事业公司在以燃料为基础的电网中管理清洁能源,而以产出为基础的法规对排放水平进行了限制。环境政策试图通过减少有害的活动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10、零排放的城市

  一个没有碳排放的城市听起来像一个梦想,但它正在成为各种社区的现实。C40组织鼓励大城市通过建设净零排放建筑、使用低排放交通工具和减少垃圾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他们在全球超过100个城市致力于他们的事业,其中30个城市已经走上了实现净零排放的道路。

  用新的解决方案遏制气候变化

  人们迫切需要找到更好的能源解决方案,以应对生态问题。技术的进步使开发商能够改变他们的建筑运营方式、发电方式以及在整个电网中共享电力的方式。

  作者简介:艾米丽·福克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长大。她热衷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高中时,她发现了自己的另一个爱好:写作。在获得专业写作学位后,最自然的一步就是将这两种激情结合在一个论坛上。她的目标是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更好的融入这个世界。她的网站名为:Conservation Folks

  (原文来自:可再生能源杂志 中国新能源网综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