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沈阳高新区送出政策大礼包

来源:
时间:2019-12-04 11:07:08
热度:

沈阳高新区送出政策大礼包  20条新政策、61项条款,丰收之季,沈阳高新区的创新主体不但率先品尝政策“大礼包”,还捧回了沉甸甸的创新“大红包&r

  20条新政策、61项条款,丰收之季,沈阳高新区的创新主体不但率先品尝政策“大礼包”,还捧回了沉甸甸的创新“大红包”——8420万元的创新奖励。

  近日,在沈阳高新区2019年创新主体奖励大会上,《沈阳国家高新区关于加快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体育休闲四个主导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20条产业促进政策”)正式对外发布。沈阳高新区计划每年安排5亿元左右的资金用于兑现该政策。

  沈阳市浑南区常务副区长、沈阳高新区常务副主任赵戈说:“‘20条产业促进政策’是浑南区(沈阳高新区)在今年6月确立的四大主导产业,是根据企业培育、招商引资、科技生态、对外开放、人才引培等共性政策需求而制定的,后续还将出台系列补充性、专项性政策文件,逐步构建起‘1+N’的政策体系。”

  “支持方式不盲目求高、求全,但要与各部门工作职能吻合,以确保政策落地执行。”赵戈在解读相关政策时说,包括“1+N”政策体系、“新经济”发展理念等政策的设计逻辑和体系架构,是在借鉴了一流园区经验后制定实施的,以实现对企业全生命周期、创新主体全门类的政策覆盖。

  316家企业分享8420万元创新奖励

  奖励大会上,金杯安道拓、东软医疗、东软集团、通用风电、新松机器人等获得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倍增的企业代表,与新晋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省级研发机构及平台和认定为国家、省级众创空间的316家企业获得了共8420万元的创新奖励。

  “10年来,拓荆科技一直在研发生产世界领先的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行业专用薄膜设备,目前生产的原子层薄膜沉积(ALD)设备居世界领先地位,在产能、颗粒控制、均匀性、台阶覆盖性能等关键技术指标上具有明显优势,是我国唯一一家能够达到量产的企业。这期间,高新区给予了大力扶持。”刚刚走下领奖台的沈阳拓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丽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ALD技术是半导体元器件生产所需的超细薄膜制备的首选工艺,属于国际最前沿的薄膜技术,在半导体、医疗器材、新能源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作为两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高新技术企业,拓荆科技过去每年的研发投入达54%,持续的高投入和不断创新的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新政策无论是从产业引导还是资源配置,对企业的支持都是实实在在的,增强了企业,特别是高成长、高投入的中小型企业的创新动力。”孙丽杰说。

  沈阳双创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娜也拿到了高新区的奖励。她认为,“20条产业促进政策”不仅让沈阳对北京前沿科技公司、世界500强的科技型企业更有吸引力,也让沈阳更有信心做好“京沈对口合作”这篇大文章,并能更好地引导北京中关村中具有全球化、特色化、专业化特点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与沈阳的创新资源对接。

  “政策执行初期,高新区每年将安排5亿元左右的资金用于政策兑现,确保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从而凝聚起更为强大、更为持久的科技创新力量。”沈阳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赵戈表示,目前“1+N”政策的实施细则和兑现流程已制定完成,在线申报平台也将在近期实现。

  用政策引导网络化集群创新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之一,也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近年来,沈阳高新区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牵引,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大力推进各类科技型企业发展,良好的创新环境让一批成长快、影响大、拉动力强的企业涌现出来。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06家,其中新认定的高企183家,高企总量、增量位居沈阳首位;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总数达639家,国家级瞪羚企业累计11家,技术研发机构179家。

  “这些企业带动了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并在全省高新区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成为辽宁高新区改革创新的一面旗帜。”辽宁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大南表示。

  今年5月,辽宁省印发实施《辽宁省新型创新主体建设工作指引》,提出要加快推进瞪羚独角兽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大企业平台化和离岸创新中心(域外创新中心)4类新型创新主体建设,预计到2020年全省将培育100家瞪羚企业。

  目前,沈阳高新区已有21家企业成功备案省级瞪羚企业,在全省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列第一。按照新出台的“20条产业政策”支持方向,与高新区四大主导产业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企业、平台化大企业等创新型企业将得到更强劲的支持,助力其在产业链高端再度创新。

  “企业是承载创新的主力军,政策是成就企业的助推器,通过区里绝大多数企业的主动调整、积极创新,高新区形成了大企业‘龙头带动’、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的发展格局。”浑南区委书记、沈阳高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王心宇说,希望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推动高新区产业发展从单一线性的个体创新向网络化集群创新转变。

  为高质量发展培育生力军

  去年以来,沈阳高新区初步建立了创新主体阶梯式培育体系和支持政策,无距科技、上博智像、中科韦尔、美行科技等一批成长速度快、研发投入较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成为浑南区、沈阳市乃至辽宁省培育壮大新动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这些企业3年内的产值都实现了翻倍,近4年整体研发投入均高于7%的国家平均水平。

  沈阳高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张书炜介绍,新政策在整合原有政策基础上又新增23条产业促进政策,使沈阳高新区的创新政策体系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东北地区率先构建起“1+N”的高新区发展政策体系。

  如对首次备案并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将分别给予200万元奖励;与高新区签署“共生发展”协议的行业龙头企业将可拿到1000万元的各项奖补;对楼宇和专业园区运营企业将根据其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每年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新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将给予不超过3年、每年最高500万元的运营补贴;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设立交叉学科专业、学院以及大学科技园的重点高校将给予办公场地、固定资产投资和不超过3年、每年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办学经费支持。

  会上,王大南鼓励创新主体和高新区建设者再接再厉,全力打造“战略地位最高、创新资源最密、发展环境最优、主导产业最强”的高科技园区,努力成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领头羊和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记者 郝晓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