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2019年圆柱电池进与退
2019年圆柱电池进与退 东方不亮西方亮,灵活的圆柱电池总能找到适合的生存空间。 2015-2017年,在补贴刺激作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对动力电池产生强劲需求。而圆柱
东方不亮西方亮,灵活的圆柱电池总能找到适合的生存空间。
2015-2017年,在补贴刺激作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对动力电池产生强劲需求。而圆柱电池凭借着产品标准化、产能利用率高、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快速切入动力市场,快速占领了A00级微型车、新能源专用车等部分车型的电池市场。
2018年以来,补贴大幅退坡和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总体仍保持上升趋势,但参与市场竞争的电池企业较去年明显减少。在这波退出去的电池企业中,圆柱电池企业占了绝大部分,并迅速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留下来仍需努力
2018年,圆柱电池就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遭遇当头棒喝;进入2019年,圆柱电池的“败退之势依然难以扭转。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2017年新能源汽车圆柱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12.57GWh;2018年装机总电量约7.11GWh,下滑幅度几近腰斩;2019年1-10月,圆柱电池装机量约3.27GWh,同比下降20%。
主要原因是力神电池、比克电池、智航新能源、远东福斯特、振华新能源、创明电池、天能能源、卓能新能源等企业的圆柱电池装机量大幅下滑所致。
综合来看,圆柱电池装机电量大幅下滑,除了补贴大幅退坡和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的新能源汽车增长疲软之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1、前期配套低端车型居多。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初期,在补贴金额的刺激之下,动力电池一芯难求。彼时A00级微型车大行其道出现爆发式增长,绝大多数配套圆柱电池为主。
而随着补贴退坡和技术门槛提升,一大批无法获得补贴的新能源乘用车和专用车被市场淘汰,而聚焦该市场的圆柱电池企业也失去了原有市场,但又无法满足中高端车型的需求。
2、满足车规级电池产能稀缺。新能源汽车推广初期,国内动力电池产能严重不足。在此情况之下大批原本经营3C数码、电动工具、无人机等锂电池市场的圆柱电池企业纷纷涌入动力市场,大规模扩充产能,但真正能够满足主机厂整车安全需求的电池产能依然不足。
3、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当前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头部企业占据了70%以上的电池市场份额,主要以方形电池为主,从而挤压了圆柱电池的市场空间。
4、下游客户拖欠货款严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拖欠货款现象愈演愈烈,主机厂拖欠电池厂巨额货款成普遍现象,圆柱电池企业被迫转型。
尽管圆柱电池在动力市场持续下滑,但这并不意味着圆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完全没有了机会。
业内人士认为,在补贴完全退出之后,铁锂体系的圆柱电池或将凭借低成本和安全优势在A00级微型车以及专用车领域受到欢迎。
同时,高镍圆柱电池也将在一些中高端乘用车领域找到应用空间,圆柱电池不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消失。
此外,一些新进入者也将凭借着其产品性能优势配套一些爆款车型实现装机电量大幅增长。例如,联动天翼以333371KWh的装机电量2019排名前10月圆柱电池装机量第4名,主要配套小鹏汽车。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圆柱电池在动力市场上仍有发展机会,但电池企业要将保障电池的安全放在首位,进一步提升圆柱电池的市场竞争力。
走出去寻找新机会
与其在血淋淋的动力市场艰苦挣扎,不如勇敢冲出去或退回大本营,静待动力市场新机会来临。
从2018年开始,就有大批圆柱电池企业开始调整其市场策略,或升级产品,导入高镍体系竞逐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或放缓动力业务积极转型进军非动力市场。而大多数圆柱电池企业都选择了后者。
“我们从去年底就彻底退出了动力市场,转向无人机、平衡车、园林工具等非动力市场,目前基本处于满产状态,当前处于满产状态。振华新能源总经理李树军对高工锂电表示,这些非动力市场的付款条件更好,利润更高,对高倍率圆柱电池的市场需求很大。
事实上,与振华新能源采取相似策略的还有天鹏电源、卓能新能源、创明电池、远东福斯特、智航新能源等一批圆柱电池企业。
GGII统计数据显示,上述圆柱电池企业在2019年前10月的动力电池装机量都出现大幅下滑,甚至有部分企业完全退出动力市场。
1、其中,天鹏电源当前市场主要聚焦电动工具的“小型动力应用市场,同时积极拓展高端二轮车市场,为其高倍率锂电池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2、卓能新能源则推出了改性磷酸铁锂18650电池开拓电动自行车市场;
3、远东福斯特则进行产线升级,将其21700和18650电池分别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低速车等领域。
圆柱电池企业一致认为,未来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园林工具、智能穿戴、储能细分市场对圆柱电池的需求将呈现井喷式发展,从而给圆柱电池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会。
同时现金交易、预付款好、订单稳定等商务模式也让圆柱电池企业更为接受。
与当前动力电池企业普遍大幅减产相比,一些非动力市场的电池企业却处于满产状。在此情况之下,一些主动或被动退出动力市场的圆柱电池企业也能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至于何时重返动力市场,圆柱电池企业认为仍要进一步观察,部分企业乐观预计或将在2022年左右。
上一篇:“氢潮”而来 理性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