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促行业高质量发展 创液化天然气生态圈
促行业高质量发展 创液化天然气生态圈粤港澳大湾区液化天然气生态圈启动,拟共同推动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天然气交易中心,探讨在大湾区建设国际船舶LNG加注中心,拟建设国家级智慧燃气创新实
粤港澳大湾区液化天然气生态圈启动,拟共同推动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天然气交易中心,探讨在大湾区建设国际船舶LNG加注中心,拟建设国家级智慧燃气创新实验室、国家级燃气行业检测中心。11月21日-22日,第二届中国液化天然气发展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液化天然气发展论坛在深圳顺利举行,论坛以“向湾而生 共创未来”为主题,共同探讨在能源革命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背景下,抓住新机遇进一步促进天然气行业发展,助力大湾区率先实现清洁能源转型。
本届论坛由中国气协LNG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中国城市燃气协会联合主办,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南方分公司、《煤气与热力》杂志社有限公司联合协办,包括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领导,香港中华煤气、澳门南光、广州燃气、深圳燃气、佛山燃气、珠海港兴、新奥能源、中国燃气、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燃气和上游企业代表以及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中国电信等400余名业界代表共同参与。
向湾而生:大湾区天然气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当前,中国天然气市场保持较快发展,2018年消费量增长17.5%,成为带动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主力。今年以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提出要“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加快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大湾区液化天然气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据统计,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GDP达到约11万亿元,天然气消费量约230亿立方米,是中国天然气消费量最大的地区之一。但与世界其他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落后于其他湾区,天然气普及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与会嘉宾表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在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具备了率先实现能源转型的基础。随着城市燃气普及率的提升、工业煤改气的推进和燃气电厂的发展,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气市场容量有望超过500亿立方米/年,给天然气行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生态圈”倡议:推动天然气行业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大陆地区最早引进液化天然气的区域,目前已成为多路气源、多条管网交汇的枢纽,建成了沿海LNG接收站和西气东输二线、西三线、中缅线、新粤浙等天然气资源通道,具备辐射整个华南和东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已拥有多个资源供应主体和下游消费市场,汇聚了内地与港澳的金融资源和国际化人才,具备开展天然气交易的市场化环境。
据初步统计,总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上市燃气企业,2018年天然气销售量超过800亿立方米,天然气用户数超过1亿户,是推动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本次论坛上,与会燃气企业代表倡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液化天然气生态圈”,共同推动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天然气交易中心,推动天然气行业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提升天然气供应保障和应急互备能力;深化上下游合作,引进有竞争力的气源,培育下游市场,促进天然气行业高质量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转型做出更大贡献。
对此,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秘书长赵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我国继续深入能源革命,加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召开此次论坛,将推进大湾区能源消费、共济、技术和体制改革,从而激发该区域更大的能源潜力,谱写更精彩的能源篇章。”
先行示范:探讨建设国际船舶LNG加注中心
作为天然气领域的创新应用和重要增长方向,液化天然气在水运交通领域的应用在本次论坛上受到各方关注。
与会嘉宾指出,目前内河和海洋船舶绝大多数使用柴油或重油为燃料,容易对港口、码头等海域造成大气和水污染。按照国家蓝天保卫战及移动源污染防治的规定,到2019年底前,船舶排放控制区范围将覆盖沿海重点港口,而国际海事组织颁布的限硫令也将于2020年1月生效,这也意味着船舶使用天然气清洁能源变得极为迫切。
在限硫令推动下,全球LNG动力船舶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据统计,截至2019年10月,国外在运营LNG动力船数量为302艘,国内在运营LNG动力船数量313艘,而到2025年全球将建造多达近2000搜新LNG动力船。
与会嘉宾表示,目前国外LNG船舶加注站达34座,各地区正着手国际船舶加注站的布局,力争成为全球LNG加注市场枢纽,而中国已建成的LNG船舶加注站约20座,主要集中在内河流域。粤港澳大湾区港口聚集,液化天然气资源丰富,具有发展LNG船舶加气的天然优势,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国际LNG加注中心,提升配套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也为我国发展绿色水运提供示范。
创新驱动:共同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与会嘉宾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华为、腾讯、大疆等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56%。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储备了大量创新成果。同时,大湾区汇聚了众多高校以及燃气企业研发机构,还具有燃气总部带来的应用场景优势。这些为天然气行业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技术的融合发展,提升行业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提供了重大机遇。据悉,5G通讯技术已率先在燃气应急抢险中成功应用,未来在智慧燃气、AI智能监控、VR/AR展示、数据安全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前景。
与会嘉宾认为,共同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燃气企业在深化合作、取长补短、共享科技智慧成果上的一件大事和长远之事。建议在大湾区建设国家级智慧燃气创新实验室,国家级燃气行业检测中心,探索发布天然气行业科技创新年度报告,共同引领天然气行业的科技创新和智慧化发展,为智慧城市、智慧湾区建设贡献燃气力量。
声音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余璟:
近年来,深圳扎实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天然气产供促销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预计2022年深圳LNG接收站总供应能力可达到1500万吨,届时将成为全国LNG供应能力最好的城市之一。同时随着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圳所有LNG接收站将与国家主干管网及城市输配管网实现互联互通。这将为推动深圳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长刘贺明:
近两年来,我国在天然气特别是液化天然气领域,继续保持一枝独秀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根据最新消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在今年年底将通气,这将为市场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供应通道,对实现天然气的多元化稳定供应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是具备活力、开放的区域,大湾区企业携手将为天然气发展创造新的模式,促进大湾区经济的发展,谱写更精彩的能源故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执行理事长李建勋:
当前国际液化天然气的供应主体日趋多元化,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LNG的发展迎来了重要的机遇期,市场的规模潜力巨大,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100亿立方米。我们应该抓住当下液化天然气发展的历史机遇,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展现真知灼见,为促进LNG的大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再创新辉煌贡献力量。
中国气协液化天然气分会会长郑海燕:
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越来越重要。然而国内需求和产能增速不对等,使得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很高。借此中国天然气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阶段。加大国内天然气开采力度,推动中下游基础设施的开放,减少壁垒,促进资源的市场竞争,提高紧急应急储备能力,夯实天然气产行产供销的体系建设,结合一带一路强化海外业务开发,提升天然气稳定的供应能力,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总裁贾士栋:
粤港澳大湾区的天然气供应量需求量都很大,我们应该形成合力统筹建立天然气交易中心。同时结合大湾区未来天然气的需求情况,合理规划,按期有序推进项目。大力开发下游用户,对天然气发电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建立对天然气发电及供气企业的税财税优惠政策,提升竞争力。此外,建议先行先试建立天然气行业的标准和规范,优化制度。
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陈永坚: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燃气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未来的几十年,天然气将作为清洁能源主力迅速发展。整个大湾区中,香港最早使用天然气,有丰富的经验。目前大湾区天然气气源丰富,建立大湾区天然气生态圈,促进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共同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在湾区航运上,可以用天然气替代柴油,这样将大大推动绿色湾区的建设进程。
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真:
深圳燃气从一个区域性的公司,成长为全国布局的上市公司,得益于改革开放的这片沃土、也得益于大湾区的丰富资源和实践。大湾区的发展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建设,给我们的行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议要推进资源共享,降低产业链成本,培育下游市场;谋求周边城市管网的互联互通,构建大湾区统一的天然气市场;搭建天然气的交易平台,推进行业进一步市场化;搭建科技创新的平台,推进燃气行业的智慧化。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学军:
我国天然气储备库建设刚刚起步,季节调峰能力有限,储气调峰供需的矛盾依然突出,而且存在区域性不平衡。未来我国将构建以地下储气库和LNG接收站为主、LNG调峰站为辅、管网互联互通为支撑的多层次天然气储备调峰体系。大湾区管网的互联互通势在必行,以周期短、投入小的方式,加速全国一张网的形成,管网的互联互通对优化供应和市场配置、提高储气设施使用效率、保障全国天然气储气调峰意义重大。
广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乔武康:
大湾区建设,对于城市燃气企业来说,带来了机遇也面临挑战。为了拓宽气源,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项目今年9月举行了开工仪式,这意味着广州即将拥有第一座自主建设、自主保供的天然气储备设施,对广州市的天然气供应、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加快天然气管网布局,探讨城市燃气之间管网互联互通的可能性。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内部管理水平,预计今年将安装100万台物联网燃气表。
澳门南光天然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朝晖:
澳门天然气建设起步比较晚,目前正在和珠海联合开展两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珠澳合作,通过与珠海城市管网的互联互通,实现澳门多渠道的安全稳定供气。在促进大湾区天然气生态圈建设上,澳门将充分发挥资金优势,融入湾区能源供应,以促进湾区天然气互联互通。
倡议书
向湾而生,共创未来。今天,我们齐聚全球“创新创意之都”——中国深圳,共同迎来第二届中国液化天然气发展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液化天然气发展论坛。
今年初,《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把“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推进大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强调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同时,明确提出要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和布局,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
在此,我们诚邀各位行业同仁携手加入粤港澳大湾区液化天然气生态圈,并作出以下倡议:
一、坚持市场化道路,共同推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区域天然气交易中心,深化资源合作,促进天然气的清洁高效利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和能源转型提供清洁能源保障。
二、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的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优势互补,完善能源储备体系,共同解决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三、坚持科技创新,共同推进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能源发展的融合创新,发挥其具有的跨越性、变革性、颠覆性的巨大能量,推动天然气行业规模实现新一轮快速增长。
四、创新资本运作方式,加大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力度,发挥协同效应,把握市场机遇,建立开放包容的资本圈,促进大湾区资金融通,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天然气行业经济、服务人民生活能力,扩大天然气行业规模。
五、坚持人才培养,创建产学研实验室,聚集国内外行业创新人才、技术、模式、业态,探索区域合作新体制与新机遇,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清洁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园区。
新时代,新格局,新征程。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经壮丽七十载,现已进入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新的要求与挑战,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让我们携起手,肩并肩,以科学创新的理念、开放合作的姿态,共同推进天然气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利用,为大湾区能源行业转型升级赋能,为中国能源事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瓦日线煤炭运输仍具有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