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广东三连冠

来源:
时间:2019-11-18 11:10:06
热度: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广东三连冠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完成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日前在北

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完成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日前在北京发布。该《报告》是《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组成报告,从1999年开始,已连续发布20年。

今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继续排名第一,这是自2017年以来,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第三年位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能力5个评价维度中,广东有3个评价维度得分居全国第1位,分别是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2个评价维度位居全国第3位,分别是知识创造、知识获取。是什么力量支撑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获“三连冠”?广东的创新密码又是什么?记者近期前往珠三角各市进行了采访。

基础研究发力

广东已布局10家省实验室

根据2019年《报告》,广东知识创造能力位居全国第3位,比2018年提升一位。这体现了近年来广东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的成效正逐步呈现。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南粤大地正在大手笔投入基础研究,形成科技创新的新气象,将广州南沙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打造成为基础研究高地,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布局着中国散裂中子源以及在建的南方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时一排排南粤风格的客家土楼式建筑正拔地而起,由东莞市政府与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合作共建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材料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实验室总规划1200亩,首期将在明年年底启动。如今广东已新建第三批3家省实验室,而10家省实验室布局基本完成,这些实验室的目标是成为国家实验室,成为中国发展基础科学研究的主要科技创新平台。

大学是基础研究的阵地,如今广东高校进入ESI世界1‰的学科6个,1‰~5‰的学科30个。如今广东也成建制、成体系引进10多家国家级大院大所在粤建设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有省实验室、高水平高校作为创新平台,加上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等一批国家大科学装置的加快建设,广东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有了更好的基础。

截至目前,广东已成功组织实施4批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在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前沿必争领域启动首批13个基础研究重大项目。

成果转化出彩

新型研发机构已有219家

基础研究非常重要,但与产品开发之间还存在一条沟壑,这喻为“死亡之谷”。能使众多研究成果能够越过“死亡之谷”,实现商品化、产业化,无疑是新型研发机构能够担当的角色。他们接近市场、通晓技术,能成为有效连接研发资源与产业后端的重要桥梁。

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便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在近日举办的2019年广东“众创杯”博士、博士后创新赛上,清华大学副教授李轶团队以“油田油气生产多相流实时测量系统”获得了金奖。

清华珠三角研究院拥有灵活的机制,在承担科技成果转化之外,也正在孵化一批高科技企业。

在广东,如今像清华珠三角研究院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已经有219家,员工总数超过4.24万人。其中在2019年,广州市新增1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包含6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总数达到68家,增量和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金额与企业减税有密切关联,更能反映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成效。近五年来,这个金额持续快速增长,从2014年的543亿元上升到1387亿元,在全国排名也从第六上升到第二。而在今年1-8月,全省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7310项,增长24.2%;合同成交总金额921.10亿元,增长51.3%。

企业创新突出

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能生产出世界上最好的科技产品,便是创新能力的集中表现。企业创新便是衡量区域内企业应用新知识、推出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能力。

今年4月,新开通的济南地铁1号线人脸识别闸机成为国内首条地铁采用3D人脸识别闸机。其背后的技术支持便是深圳奥比中光公司,这家公司6年时间里已掌握了3D感知全领域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拥有从底层芯片、深度算法,到系统、框架、上层应用支持的全栈式技术实力。

与奥比中光一样,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在南粤大地成长起来,2018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达到4.5万家,位居全国第一。而在今年5月北京举办的“创新中国·2018年度评选”广东省以153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500强”,数量排名位于全国各省市之首。

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全省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7940家,也位居全国第一,这意味着广东高新技术企业还有一批规模雄厚的后备军。

创新环境贴心

孵化器的服务让企业暖心

创新环境是衡量区域为知识的产生、流动和应用提供相应环境的能力。孕育如此多高新技术企业的广东,无疑拥有优质的创新环境,孵化器是这种环境的集中体现。

位于广州开发区的华南新材料创新园成立于2010年, 是新材料行业龙头企业金发科技(6.440, 0.09, 1.42%)与高金集团打造的国家级孵化器。华新园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1家,培育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共145家。

华新园总经理刘崇孝说,孵化器比拼的不仅是硬件,更重要的是软件。“孵化器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物业管理,还需要增值服务,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用创新的方法服务创新,用创业的心态服务创业。”

如今广州对于创新创业的利好政策越来越多,华新园也有一支为园区企业“抢红包”的团队。刘崇孝告诉记者,这支团队会关注50多个政府网站,一旦利好政策出台,在当晚10点前,就要把申报信息发送给每个适合的企业。

截至2019年6月底,广东纳入国家火炬统计的众创空间为86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989家,在孵企业超过3.1万家,累计毕业企业1.7万家,带动就业总人数达55.6万人。

创新绩效卓越

创新绩效能力全国第一

创新绩效是衡量区域创新的产出能力,根据2019年《报告》,广东创新绩效能力位居全国第1位,其中产业结构、产业国际竞争力、就业3个指标排名第一。

看创新绩效,要先看高新区的产出能力,因为高新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阵地。在位于松山湖国家高新区的国际机器人(13.410, 0.07,0.52%)产业基地内,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轻量型高端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李群自动化研发出全球首台驱控一体并联机器,2018年联合国内顶尖足球制造企业推出全球首条足球自动化生产线。

一个个创新企业在广东的高新区成长,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海涛如此介绍高新区的巨大能量:“广东23家高新区,已占全省0.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1/6的工业增加值、1/3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今年1~8月,全省23家省级以上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达35361.80亿元;广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6092.97亿元,同比增长6.2%,占规上工业比重的29.3%。

到2022年,广东将实现国家高新区21个地市全覆盖,布局省级高新区超过40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