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红看光伏: “金太阳”工程需要一个交代

来源:
时间:2024-08-16 22:49:15
热度:

老红看光伏: “金太阳”工程需要一个交代在光伏业内,“金太阳”示范工程几乎成了一个负面形象的代名词,或曰质量不佳,或曰欺诈盛行。无论如何评价,它对中国光伏早

在光伏业内,“金太阳”示范工程几乎成了一个负面形象的代名词,或曰质量不佳,或曰欺诈盛行。无论如何评价,它对中国光伏早期国内终端市场规模化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多种培育方式尝试的重要意义都不可否认。在“金太阳”正在走入历史的时候,对于这样一个巨大的国家扶持工程,无论是从对社会投入负责任的角度,还是从建立数据基础体系的角度,“金太阳”都到了需要梳理,并给社会一个交代的时候。

关于“金太阳”,已知和未知的情况是:国家“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的“金太阳”,始于2009年7月的《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终于2013年12月的《关于清算2012年金太阳和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通知》,4期共计批准项目总量约为6GW,但实际完成情况未公开,实际并网发电情况未公开,国家总计补贴金额也未公开。对于补贴金额,有资料显示早期计划建设不低于500MW,补贴金额在百亿元。但在实际运行中,批准规模增加了十倍以上,补贴金额大幅增加也是势所必然。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金太阳”,人们不难看到这样两点:

“金太阳”的积极意义在于把中国光伏推向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2004年以前,中国光伏难言规模,当年组件产能仅为100MW。2004年以后,受欧洲市场需求突起拉动,生产规模迅速提升,2008年产量已经达到1780MW,产品99%出口,国内需求几乎为零。2009年“金太阳”开始实施,到2013年,组件产量约为30000多MW,国内外市场需求4:6,达到了一个必要的格局。之所以说“必要”,是因为出于能源长期发展战略考虑,人类选择了以早期承担巨额成本的方式发展光伏新能源,从2004年开始,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首先承担了起这份责任。从2009年“金太阳”开始,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承担起了这份责任。“金太阳”的实施,客观上达到了三方面的积极意义:逐步改变了中国光伏过去技术、市场、原材料“三头在外”的不合理产业格局;意外地为后来“双反”时保护中国光伏而开拓国内市场做了准备;维护了中国光伏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金太阳”出现负面效果是必然的。国际上围绕光伏发电补贴,主要分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新阳光计划”为代表的“事前补贴”,和2004年以后德国实行的固定电价为代表“事后补贴”两种形式,区别在于,前者以电站建设完成为补贴时间,是一次性的;后者以并网发电实现为补贴时间,是一般持续20年以上的。“金太阳”是典型的“事前补贴”方式,而其实施的前提之一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和成熟。

毋庸讳言的是,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基础一向薄弱,于是就有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为了多得到财政补贴,采取‘低购高报’的办法,提高系统总造价,借此骗取补贴。更有甚者,直接使用不符合补贴质量要求的劣质产品,甚至国外退货的废次产品。”总之从根本上讲,事前补贴的作法不适合当前中国,事实上这种做法的比例在国际上也是递减的。基于此,“金太阳”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事情,它是中国光伏发展必须的一种探索。

时至今日,“金太阳”正在成为过去时,正反面的评论也在逐渐淡化,总结“金太阳”这样重大社会事件的长远价值,也许时间更长效果更好。当前该做的事情,应是将“金太阳”的实施结果进行一个梳理,还原一个真实的过程。

梳理“金太阳”,给社会一个交代是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的需要。在成熟的国家制度下,任何重大的政府行为,特别是需要巨额资金支持的政府行为,资金的支出应当获得社会的批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其结果应当获得社会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政府管理机制。遗憾的是,中国的许多事情不是这样,于是就有了人们许多的抱怨。而这些抱怨,不是抱怨行为目的的对错,而是抱怨行为运作程序的问题,因为该项目花的是每一个纳税人的钱。花纳税人的钱不向纳税人请示,花钱的结果也不向纳税人报告,这是一个逻辑不通的事情,因此“金太阳”实施中出现的诸多欺诈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这些现象出现一定不是行为的初衷,但却是行为的结果,改变这一异化结果的唯一办法就是政府管理改革。没有监督机制的国家体制不是合理的国家体制,缺少监督机制的政府行为是难免会出问题的行为。提倡政府管理改革,具体到“金太阳”就是对投资结果进行梳理并向社会汇报,能源管理改革请从“金太阳”开始。

梳理“金太阳”,给社会一个交代是不断积累数据、建立产业标准的需要。在笔者过去的研究过程中,能够找到的完整的“金太阳”数据甚少,而其对产业标准形成的相关作用的资料更少。标准的缺失既是中国光伏产业长期发展的软肋,更是当前光伏产业投融资的硬伤。标准不是臆造出来的,是在大量数据积累的基础之上分析、总结而来的,只有通过长时间完整数据的积累才有可能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产业标准。

遗憾的是,在我国当前的光伏产业统计中,或数据搜集不完整,或数据搜集偏差过大。例如同样是关于2013年中国光伏电站建设和并网发电数据的统计,2月初“中电联”发布的《2013年全国电力工业运行简况》的统计结果是:当年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1130万千瓦,累计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479万千瓦, 当年并网太阳能发电量为87亿千瓦时;4月底能源局发布的统计结果是:当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292万千瓦,累计并网运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942万千瓦,当年累计发电量90亿千瓦时。两个权威机构的统计结果,总装机容量数据竟然相差24%!可以想象,如果在光伏产业的运行中,无论技术研发还是产业投资,决策的基础是24%的数据误差率,这样的产业是没有希望的。

在人类绘画的历史中,中国人崇尚写意,西方人追求写实,而这或多或少会反应在人们做事的风格中;在今天现实的社会发展中,大数据时代正在加速到来,能否跟上这个节奏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在中国光伏产业,晒一晒“金太阳”也许就是在赶超这个节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