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九部门印发意见:到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港口

来源:
时间:2019-11-14 10:15:41
热度:

九部门印发意见:到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各地的港口,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来发展,进行合理分工、错位发展。”11月13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展改

“各地的港口,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来发展,进行合理分工、错位发展。”

11月13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向外发布。这一指导意见,为未来30年我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描绘出路线图。

《指导意见》要求,到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形成若干个世界级港口群,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为此,需要从着力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加快绿色港口建设、加快智慧港口建设等六方面推进。

“我国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已经很大的,但是和世界一流港口相比,最大的差距不在于吞吐量。”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重点是,针对航运的服务业上,我国港口的发展并不突出。比如伦敦港,虽然它的吞吐量不是世界最高,但在航运登记、航运仲裁、航运交易等方面,也就是航运的服务方面,伦敦拥有全产业链,占据了全世界航运很大一块份额,这才是世界一流港口。”

根据《指导意见》,要积极发展港航信息、商贸、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吸引国际货物中转、集拼等业务,提升航运服务能级,支撑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到2018年末,我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3919个,是1949年的148.6倍,年均增长7.5%。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从1957年的38个增至2444个,年均增长7.1%。2018年,在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名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占有七席。

为何在这样的局面下,仍然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这几年,我曾参观过港口,发现我国港口的硬件条件并不比国外差,甚至可以说,我国港口的硬件投入已经超过国外。比如说新加坡港,因为建设时间久,设备比较陈旧,而我国很多港口都是新建设的,但是效率比不过其世界先进港口。”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秦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根据《指导意见》,要着力促进降本增效,着力促进绿色、智慧、安全发展,着力推进陆海联动、江河海互动、港产城融合,着力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强化港口的综合枢纽作用,整体提升港口高质量发展水平,以枢纽港为重点,建设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支撑有力、世界先进的世界一流港口。

从具体的措施来说,如何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指导意见》提出了六大措施:着力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加快绿色港口建设,加快智慧港口建设、加快推进开放融合发展、加快平安港口建设、推进港口治理体系现代化。

比如,在着力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中,提出要系统优化供给体系。着力优化供给布局,节约集约利用空间资源,优化港口布局规划,促进港口间合理分工、错位发展,优化重点货类运输系统。

而在加快智慧港口建设中,提出要建设基于5G、北斗、物联网等技术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港区内部集卡和特殊场景集疏运通道集卡自动驾驶示范,深化港区联动。到2025年,部分沿海集装箱枢纽港初步形成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港车协同的智能化系统。到2035年,集装箱枢纽港基本建成智能化系统。

加快推进开放融合发展中,则提出要积极推动港航协同发展。其中,重点提出开展中小港口企业专优特精行动。并提出强化枢纽港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京津冀、长三角、东南沿海、粤港澳大湾区、西南沿海等区域港口群。鼓励港航企业通过产权置换、共同开发、联合运营、航线合作等方式,促进港航互动联合、合作共赢。

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港口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从吞吐量来看,已经远远领先于全球了。但是这里面有重复建设的问题,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大湾区这几个港口的货源,差不多都是来自广东和华南地区,所以货源竞争激烈。

郑天祥指出,各地的港口,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来发展,进行合理分工、错位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三大港口:广州港、深圳盐田港、香港维多利亚港,相互之间肯定有竞争,但是也要合作,要将未来的提升,瞄准到以服务业为主的阶段。

“从更大的范围来说,不同地区的港口有分工,比如西南地区的港口,重点针对四川、重庆等地的货源,运输到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还有长三角,则主要面向东北亚、美国等地,粤港澳大湾区的航线运输到东南亚、欧洲等地。尽管货源和运输方向有重叠,但是可以协调,根据货物流向确定市场的范围。”郑天祥说。

如何提升物流效率?

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附件中,提出了港口发展指标体系,针对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支撑有力、世界先进等五大方面,共提出了16项具体指标。

其中,在支撑有力的大项下,提出了对城市支撑和内陆腹地覆盖度的小项。这一项是反映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完备性,对所在城市、内陆腹地辐射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保障能力。

“近代城市发展,跟港口是息息相关的。很多城市的发展脉络是这样的:首先是有大的港口,大港口带来了临港工业,工业就会带动整个城市产业的发展,并带动服务业的发展、金融业的发展。”胡刚说。

因此,一个城市如果希望发展壮大,港口的辐射能力不能忽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包括天津、山东等地,都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关于天津港(6.060, -0.01, -0.16%)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实施方案(2019-2023年)》提出,将天津港作为国家的核心战略资源和京津冀、“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将围绕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目标,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并不能只局限于港口内部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促进不同运输方式间有效衔接,重点解决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问题,重要港区新建集装箱、大宗干散货作业区原则上同步规划建设进港铁路。以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江海直达等为重点,大力发展以港口为枢纽、“一单制”为核心的多式联运。

在这背后,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是关键。胡刚指出,现在交通运输的发展一个明显趋势,就是海陆空多式联运。“如果货物能够从海上很快转运,那么效率就非常高,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并不能这么顺畅的转运,很多港口并没有火车可以直接接入,这就提升了转运的成本,降低了效率。”

秦进表示,数据显示,我国物流成本远远超出美国,主要原因是什么?重要是货物转运占据了大量成本,转运占据物流总成本30%-50%的比例。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合适的多式联运。

“比如,大宗货物从港口过来,如果要向外部运输,主要方式一是铁路,二是公路,也就是需要公水和铁水联运。但是,我国的很多运输的标准并不统一,不同的运输方式也由不同部门在管理,导致运输车辆,包括相应的转运设备也有问题。为了提高转运效率,我国提出多式联运,从一个很高的层面来解决运输标准的问题,降低整个运输环节的时间。”秦进说。

根据《指导意见》,到2025年,集装箱、干散货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达到60%以上,矿石、煤炭等大宗货物主要由铁路或水路集疏运;到2035年,重要港区基本实现铁路进港全覆盖,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比例显著提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