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佛山打造氢能产业商业化发展引领区

来源:
时间:2019-11-01 09:07:59
热度:

广东佛山打造氢能产业商业化发展引领区一批氢能产业项目在大会上签约落户佛山市南海区。受访单位提供2019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现场。受访单位提供10月26-28日,以&ldqu

一批氢能产业项目在大会上签约落户佛山市南海区。受访单位提供

2019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现场。受访单位提供

10月26-28日,以“氢联世界 氢创未来”为主题的2019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举行。同期还举办第三届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展览会、仙湖氢谷参观考察等活动。来自国内外氢能产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探讨政策标准制定、发展趋势与挑战、多领域应用案例。

大会由科学技术部指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主办,佛山市人民政府、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全面支持。

建研究院 破局氢能产业人才短缺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助理署长兼亚太局代理局长Valerie Cliff在大会上表示,16年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直致力于在中国倡导低碳经济并探索以氢能为基础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通过开展氢能经济与燃料电池商业化示范,为国内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搭建广阔的国际合作平台。由此,促进中国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世界汽车组织第一副主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董扬指出,中国要聚焦以商用车为主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路径,以2025年左右累计生产50万辆为规划目标,实现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

在大会上,还正式发布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指南》(2019版),并宣布成立UNDP氢能经济职业技术培训研究院。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这恰恰是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要找个加氢站工人,比找一个博士还难。众多嘉宾共同呼吁要加强氢能人才的培养。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祖康提出,中国氢能源产业发展中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短板明显。

UNDP氢能经济职业技术培训研究院的成立,有望补上人才紧缺短板。据悉,该研究院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南海区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将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模式,培养氢能领域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和专业型一线技术工人队伍。研究院将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接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补齐氢能产业发展中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短板;同时也将成为首个融合国内外顶尖氢能领域师资力量、培训氢能专业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国际一流氢能经济职业培训院校。依托氢能研究院,将进一步推进建设全球首个氢能经济职业院校。

国际氢能协会标准与规范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顾超华表示,氢能源产业是一个新事物,并有它的特殊性。南海率先成立氢能研究院,对氢能产业的发展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一批氢能产业项目在大会上签约并落户南海区,这包括华南大数据服务与管理中心、攀业风冷燃料电池电堆研发生产项目、氢能技术科创平台项目等。其中,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与上海攀业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攀业风冷燃料电池点堆研发生产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共15条生产线,年产能300兆瓦风冷燃料电池,预计达产后年产值在18亿元以上。

积极布局 推进氢能产业转化落地

“这是我们第三次参展,看到展会上国产零部件的‘身影’越来越多,让业界更加坚定了发展氢能的信心。”广东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黎明说。他已是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展览会的“熟客”。

作为国内最大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专业会展活动之一,第三届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展览会展出面积约21000平方米,比上一届增加了近一倍。据介绍,展览会分为燃料电池馆、装备馆、南海+国际馆、户外展区四大展区,吸引到了德国Anleg、日本东丽、堀场、田中贵金属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参展。

据徐黎明介绍,这次他们带了燃料电池发动机前来参展。“与前几代产品相比,发动机体积变小功率变大,还更节能。以7.5吨的厢式物流车为例,搭载该发动机,百公里的平均氢耗为2.3公斤。”他表示,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不断缩短和世界顶尖氢能企业的差距。目前公司在创新方面的投入已占到总收入的20%。

上海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南海区合作的风冷燃料电池电堆研发生产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生产的燃料电池已经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运用到叉车、自行车、无人机、通讯设备等领域。

在佛山,氢能产业落地成果显著。在展区现场,有一辆氢燃料电池卡车,车上装载了3个储氢罐,每个储氢罐体积为140升,不到5分钟便可加满氢气。这是广东探索汽车有限公司联合中通客车共同制造的。

据了解,这辆氢燃料电池卡车最高行驶速度可达90公里每小时,续航里程可达350公里以上。目前已有390辆氢燃料电池卡车在佛山投入使用。2018年在南海区成立的研发中心将于明年正式投入使用。

此外,展览会还集中展示了氢能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及制氢、储存、运输、氢气利用等环节的先进技术和成果,形成完整的氢能产业链。

2018年,佛山市发布《佛山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根据规划,佛山将氢能生产、氢能储运、燃料电池和氢能消费作为重点领域,将氢能产业做大做强。到2030年,佛山将培育氢能及燃料电池企业超过150家、龙头企业8家,形成氢能源及相关产业累计产值超1000亿元,建成57座加氢站。

在这些利好政策环境下,越来越多企业把目光投向于此。参展企业均表示,十分看好佛山市南海区氢能产业厚实的产业基础以及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浙江大学高压过程装备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佛山分中心、华南氢安全促进中心、广东省武理工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1个企业机构一致选择进驻南海区的“仙湖氢谷”研发基地。

先行先试 精准化补全产业链

在大会上,南海区投运全国首批高密度商业化标准化加氢站,包括瀚蓝松岗禅炭路加氢站、瀚蓝狮山桃园加氢站、中国石化樟坑油氢合建站。

据悉,该区2018年推出全国首个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扶持政策,大规模推进商业化加氢站建设。目前,成功建成全国首批高密度商业化标准化加氢站和全国首座油氢合建站。其中中国石化樟坑油氢合建站加注压力为35兆帕,储氢能力可达712公斤。

梳理佛山氢能产业发展路线不难看出,早在10年前,南海区就“抢滩”氢经济的先机,积极布局氢能产业,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2009年,广东广顺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该区丹灶镇,随后丹灶镇先后引进泰罗斯、爱德曼、海德利森、广东探索等多个行业龙头企业。挂牌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成全国首座商业化加氢站。通过10年的布局,丹灶镇从只有一家零部件企业,逐步发展成氢能产业新“硅谷”,雏形渐显。

2018年底,规划48平方公里的“仙湖氢谷”正式启动。规划建设北部园区、南部园区、东部园区三大园区。以氢能产业为方向,以人才和科技为动力,围绕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动力总成和氢动力汽车等氢能源汽车智造产业链条。打造以氢能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展示交流、创新服务于一体的氢能源科技中心。

“仙湖氢谷”南部园区内正在建设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三期,计划投资金额为10亿元。将建成约18万平方米的工业载体,打造成为涵盖汽配、高端装备制造、电子数码、能源环保领域等先进制造企业的产业集聚区。

与此同时,自2015年以来,南海区聚焦加氢站建设审批和安全管理体制机制障碍,大胆先行先试开展“并联审批”等改革措施,探索打通商用加氢站审批流程,从制度上化解“有车无站”的难题。

发展氢能产业,南海的优势在工业基础,短板在氢源。国际氢能协会标准与规范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顾超华在大会期间建议,南海氢能产业发展可以与广东省其他城市,如江门等氢源丰富的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该区常务副区长蔡汉全表示,南海区下一步将瞄准补弱项和短板,推进建设制氢项目,健全氢能产业链,力争将南海区打造成为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发展引领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