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甘肃省通渭“光伏+”产业扶贫效应日益凸显
甘肃省通渭“光伏+”产业扶贫效应日益凸显:近年来,通渭县按照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将新能源产业列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把光伏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发
:近年来,通渭县按照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将新能源产业列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把光伏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与产业开发相宜相长的精准脱贫新路子。
依托光伏扶贫,全县近2万户贫困户一年四季有了稳定收入,全县19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破解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目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如期脱贫,一诺千金。通渭县紧盯2020年实现整体脱贫摘帽目标,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的治本之策和基础支撑,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扶贫理念,把富民产业培育摆在突出位置,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致富,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在通渭广袤的农村大地,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层层梯田环绕着绵延的群山,一座座村级光伏电站星罗棋布散落其间,一排排光伏板蔚为壮观。这些蓝色晶体追日抱阳,贪婪地吮吸着太阳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流。
站在通渭县榜罗镇四新村的山梁上向下俯瞰,山谷间铺满了光伏板,似一片蔚蓝的巨大湖泊。“原来,这里是一片荒滩,现在建成光伏电站,不仅利用了土地,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通渭县发展和改革局干部王少华指着山下一大片光伏组阵说,四新村级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4.72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664万千瓦时,实现发电收益4248万元。
“这些收益全部归村集体所有,全县104个贫困村每个村每年有40万元的稳定收入,可辐射带动900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据王少华介绍,村级光伏电站收益主要用于支付电站运维、困难家庭补助、公益性岗位扶贫、特色产业开发、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等。
从获得建设指标到并网发电,四新村级光伏电站仅用时不到一年,创造了全省村级光伏电站建设的“通渭速度”。步入山谷,一排排桁架光伏板下,露天种植的中药材已经采收完毕,塑料大棚里的蔬菜长势喜人,养殖圈舍初具规模。在这个全市乃至全省规模最大的光伏扶贫产业园,告别了传统农耕生活的村民,不仅惬意地享受着阳光的“馈赠”,更是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迎接着未来。
在四新太禾种养殖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合作社负责人张永胜正带领20多名村民抢收桁架光伏板下露天种植的辣椒。“每天工资80元,既不耽误照看家庭,又能挣点零花钱。”村民陈双儿说,等辣椒采收完就去蔬菜大棚务工,每天都有稳定收入。在四新村,多数村民正在变成“上班族”,常年流动在各个种养基地,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一座座光伏电站不仅是贫困户增收的钱袋子,也是通渭县脱贫攻坚的里程碑。从2015年试点建设200户共600千瓦户用分布式电站,到目前实现总装机容量13.47万千瓦,带动全县2万户贫困户实现脱贫,通渭“光伏+”的产业扶贫效应正在日益凸显。
如果将日历翻回到2017年,平襄镇张庄村依然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农民增收困难,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变化源自2018年,这一年,张庄村建成总装机容量为600千瓦的光伏电站一座,采取“桁架+大棚”的建设模式,充分利用光伏板下闲置土地,打造光伏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在桁架光伏板下配套建设高标准塑料大棚27座,标准暖棚圈舍4座,实现农光互补、畜光互补。光伏电站总收益的60%用于贫困户分红,按照每年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可带动108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在通渭县广大农村,许多农民借光生“财”,有的将光伏板架设于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有的通过土地流转取得分红收入,有的在光伏扶贫产业园就近务工,有的通过村级光伏电站运维等公益性岗位获取劳动报酬。
马营镇油坊村户用分布式电站自2015年建成并网发电以来,村民张晓峰已经收到来自太阳的“汇款”近万元。张晓峰将自家户用光伏板安装在门前空旷的场院,以便让光伏板尽可能多地晒上太阳。每天清晨,只要天不下雨,他总会将光伏板细心地擦拭一遍,这样才能更多地生产电量。“如果不是雨雪天,每天至少能发10度电,一个月平均收益300元,日常家庭开销基本够了。”依托光伏电站,张晓峰已经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通渭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与其他深度贫困地区一样,资源条件差、发展基础弱是制约脱贫纾困的瓶颈问题。但是,来自太阳的光照是公平的,只是通渭县将其运用到了极致。
自2015年以来,通渭县抢抓国家能源局定点帮扶和“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的政策机遇,坚持把光伏扶贫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立足富集的光照资源,积极探索农光互补、畜光互补、林光互补的村级光伏电站建设模式,先后实施户用光伏电站2421千瓦、村级光伏电站9万千瓦、集中式电站7万千瓦,可覆盖全县71.3%的贫困户和100%的贫困村实现增收。
遍地生财的光伏电站,不仅有效破解了村级集体经济“空壳”问题,更成为老百姓增收的“铁杆庄稼”,近2万户贫困户依靠扶贫光伏电站,一年四季有了稳定收入,2000多名贫困农民有了电站运维的新职业。
通渭,这个传统农业大县,因为有了光伏产业,绝大多数贫困户正在告别靠天吃饭,一条绿色发展与产业开发相宜相长的精准脱贫新路子正在延伸开来。
原标题:通渭“光伏+”产业扶贫效应日益凸显
上一篇:国家电网最新组织机构梳理
-
六月订单猛增 太阳能电池厂调涨售价2024-08-16
-
中欧太阳能争端或要“滚雪球”2024-08-16
-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借鉴树根结构 日企开发出适用于光伏电站的简易斜桩基础2024-08-16
-
五月光伏产能达6.4GW创新高2024-08-16
-
上能集散式光伏逆变器再获殊荣,业内首款通过中国效率认证2024-08-16
-
以生态文明理念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
-
【两会】关于落实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三方面建议2024-08-16
-
2015年我国各省光伏装机数据排名及分析2024-08-16
-
国家能源局要求推进风能开发 增强光伏扶贫力度2024-08-16
-
华北地区掀起的户用光伏潮,正泰为你打call2024-08-16
-
光伏新政突拉“电闸” 专家直言:呼吁撤销新政2024-08-16
-
2019年光伏发电电价预测浅析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