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动氢能发展的一支“劲旅”

来源:
时间:2019-10-15 09:03:56
热度:

推动氢能发展的一支“劲旅”金秋时节,北方草原的凉风席卷着大地,碧空之下、旷野之上,更加映衬着高原风貌独有的辽阔与威仪。这里,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序曲正在唱响。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乌兰

金秋时节,北方草原的凉风席卷着大地,碧空之下、旷野之上,更加映衬着高原风貌独有的辽阔与威仪。这里,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序曲正在唱响。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乌兰察布(蒙古语意为“红山崖口”),海拔高度1500米,是内蒙古少有高寒地区。9月26日,由国家电投投资控股的全球最大单体风电基地(乌兰察布600万千瓦风电基地)正式进入工程建设阶段,同时也意味着依托该基地,实施“蒙电进京、谷电制氢、用氢示范”的计划提上日程,这将推动氢能开发取得新的进展。

氢能是零碳绿色的清洁能源,具有安全环保、能量密度大、转化效率高、来源和使用范围广等特点,可实现从开发到利用全过程的零排放、零污染,被国际社会公认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要把发展氢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连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氢能纳入能源体系,可以解决大规模一次清洁能源的消纳问题,减少化石能源的进口依存度,提升我国能源战略安全,同时,还可与电力构成相互依存的两大能源供应网络,提升能源体系的稳健性。

李连荣告诉记者,“氢能的发展,涉及能源转型、能源安全和能源区域平衡,同时也将成为第四次能源革命的爆发点。”基于这一判断,近年来,国家电投将发展氢能作为转型发展、清洁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我国推动氢能发展的一支“劲旅”。

大势所趋

近年来,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相继制定了氢能发展路线图,将发展氢能提升为国家战略。日本明确提出2050年进入氢能社会,美国提出将于2040年实现向“氢经济”的过渡,德国制定“氢动力计划”,韩国近期发布《氢能经济活性化路线图》。推动氢能发展,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

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氢能产业也呈现井喷式发展,20多个省市自治区陆续布局氢能产业,上海、武汉、苏州等城市相继发布明确的氢能产业规划,从事氢能业务的企业3年间增至近4000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李连荣认为,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新一轮能源革命和动力系统革命中能源技术及高端装备制造实现超越和引领的战略性机遇。

在李连荣看来,未来能源将是以“电氢”为主的现代能源体系,其中,源端为一次清洁能源,电氢在源端分离,过程互补;终端能源主要是电、氢、热三种形式,电氢为主。“与电氢两种供应体系相对应,在未来汽车领域,将呈现出电动车与氢能车并存的格局。”据李连荣介绍,国家电投正积极推动以完全自主化的氢燃料电池为核心的氢能全产业链的发展。

据记者了解,国家电投于2016年开始布局氢能产业,2017年5月,作为国家电投实施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氢能公司是氢能技术研发与高端制造一体化平台,是氢能领域高端人才集聚基地,是国家电投市场化改革的先行者,也是我国氢能行业先进技术引领者,”李连荣告诉记者,该公司的成立,旨在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发展,把氢能公司打造成为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研发与高端制造一体化、高度市场化的氢能行业创新型领军企业。

2018年,国家电投成立氢能工程领导小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挂帅担任组长。在2018年的年度工作报告中,该公司明确提出建设一流的氢能产业。国家电投依托氢能科技发展公司,高起点、快节奏开展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控制关键环节,整合行业资源,打造自主化、高性能、低成本的产品。

创新驱动

目前,在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线上,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已经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今年7月,其100千瓦功率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宣告研制成功,获阶段性成果;在产品线上,与北汽集团、亿华通等行业企业联合开发,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及北京公交提供1000套配套电堆。

不过,虽然氢能行业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整个氢能产业已处于大规模爆发前夜,但目前我国氢能产业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配套的政策、法规、标准缺失或不健全,相关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国产化程度不高。李连荣介绍,氢能产业链包括氢能的制、储、运、用四个环节,在制、储、运环节,基本不存在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和高企的技术门槛,但现阶段处于产业初期,商业模式不健全,应用成本相对较高,大规模推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对此,李连荣建议,一定要把自主研发体系做起来,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把国内整个产业链打通,推动氢能经济的发展。他进一步表示,氢能产业的培育要把握好节奏,不能操之过急,“氢能经济是未来万亿市场的风口,如果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技术不够,我们的市场和政府补贴就会被外来企业占有,失去主动权和话语权。”

一个新兴产业的培育,需要对研发的大力投入。李连荣表示,“要以企业为主导,整合全产业链研发力量,统筹规划建立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技术研发体系,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区分开来,成立国家能源氢能研发中心。同时,由利益相关方共同出资成立国家层面技术研发基金,由国家氢能主管部门统筹和分配,用于共性基础性研究投入;鼓励产业链相关企业、高校、研究机构通过项目开展合作,进行应用层面技术研发,推动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自主创新。”

李连荣告诉记者,在氢能发展中,日本在世界范围处于引领地位,而我国则整体落后5年~10年,但我国的能源体系更加健全,产业基础好,有能力打通氢能全产业链。他预计,到2025年,氢能产业将从当前的技术储备期全面进入规模发展期。

自主发展

基于国家电投近年来的探索,对于我国氢能的布局,李连荣建议,首先要建立统一领导机构,确定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其次要统筹规划国家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体系,以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关键技术自主化;再次要成立国家氢安全平台,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最后,还需以氢能交通为切入点,推进自主技术示范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

李连荣强调,氢能交通是氢能产业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是技术应用最为成熟的领域,建议以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与特殊用途车辆为切入点,在相关城市积极开展示范应用。他同时表示,在日本的顶层设计中,将大客车和小轿车同步进行了规划,而我国现阶段发展氢能小轿车为时尚早,需以便于管理的大型客车为突破口,同时带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示范效应。

在李连荣看来,我国氢能发展要“走自己的路”,不能完全照搬氢能发展较快的日本、德国等国的经验。他指出,虽然日本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世界氢能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从能源结构来看,日本化石能源主要依赖进口,同时由于国土面积小,风电和光伏发展受限,在高电价的前提下,将氢能作为一次能源来发展,与我国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目标;德国在数次工业革命的积累中,内燃机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氢能应用环节同时布局了燃料电池和氢能发动机路线,而我国则不具备这一优势。

据记者了解,为推动氢能源的自主发展,国家电投正在加快产业布局。首先依托其巨量的一次清洁能源装机,以遍及全国的省公司为平台,推动建设绿色低碳的制氢站、储氢站、加氢站、氢提纯站等,整合相关力量,推动制定氢能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为氢能的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其次推进北京市氢能交通应用,实施“蒙电进京、谷电制氢、用氢示范”区域发展战略,供给侧大比例提高北京清洁能源输入,消费侧推动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再次,还要推进天然气混氢示范,通过可再生能源制氢,氢气掺入天然气支线管网,开展民用燃气与天然气出租车掺氢示范,以及相关技术验证和安全研究工作。

2019年9月,国家电投党组、国家电投董事会先后批准了氢能公司总体改革方案,该方案涉及股权结构调整、全新的法人治理体系构建、管理授权等多个方面。这是2018年年末国家电投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后批准开展市场化改革的第一家二级单位。“国家电投不仅要做氢能先进技术与产品供应商和氢能源供应商,也要做氢能产业孵化、投资与运营平台。”李连荣表示,“氢能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风口,我们需要先练好翅膀,风来的时候才能起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