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滇煤谋定后动跃龙门
滇煤谋定后动跃龙门小龙潭矿务局布沼坝露天煤矿采煤装备云南原煤产量从“一五”期间的564万吨增长到“十二五”期间超过4亿吨,煤矿事故死
小龙潭矿务局布沼坝露天煤矿采煤装备
云南原煤产量从“一五”期间的564万吨增长到“十二五”期间超过4亿吨,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从2003年最高峰时的355人下降到2017年最低时的4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1980年的18.575下降到2017年的0.1……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煤炭产业伴随着共和国发展的进程,开启了从小到大、从乱到治、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产业:从小到大的“三级跳”
云南保有和预测煤炭储量739.58亿吨、探明煤炭储量364.59亿吨,煤炭储量居南方省份第二位,尤其是主焦煤资源丰富。
云南煤炭产业的发展史,不乏上世纪30年代“移卤就煤”、上世纪50年代“抗八井”、上世纪80年代支援东南沿海等佳话,为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特殊的地理环境、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决定了云南煤炭产业发展的低起点和高难度。
1950年,云南原煤总产量仅22万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资40多亿元发展云南煤炭工业。1977年,云南煤炭产量尽管已经提升至1350万吨,但在全国仍属于产煤小省。
改革开放后,云南煤炭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1988年产量突破2000万吨、1998年产量超过3000万吨。2012年、2013年,云南煤炭年产量连续两年突破亿吨大关,分别达到1.038亿吨和1.068亿吨,跻身全国产煤省份前十位。2013年云南煤炭产业总产值达到732亿元,约为2000年的30倍,云南由产煤“小省”一跃跻身产煤“大省”的行列。
与此同时,云南通过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产业规模化发展效果初显。按照国家关于大型煤炭基地的批复,云南被列入全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的云贵基地范围内,小龙潭矿区、老厂矿区、恩洪矿区、镇雄矿区、昭通褐煤矿区5个大型煤炭基地,成为国家规划矿区,新庄矿区、跨竹矿区由国家发改委按照国家规划矿区予以审批总体规划,先锋矿区、普阳矿区成为省级规划矿区。
除了产量迅猛增长,云南煤矿数量的变化也可一窥其发展轨迹。
新中国成立之初,云南仅有明良、一平浪、乌格3处煤矿及一些零星开采的小煤窑;到上世纪末,全省小煤矿、小煤窑“遍地开花”,据估算达上万处;2000年以来,经过实施关井压产、资源整合、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措施,云南煤矿数量一路减少到目前的400多处。
云南煤矿技术水平和生产力快速提升,涌现了小龙潭矿务局布沼坝露天矿、富源县宏发煤矿等一批高标准建设的国有露天煤矿和井工煤矿。虽然云南煤矿整体管理能力和装备水平比国内先进地区尚有差距,但煤炭产业已经彻底告别了“小小洞口七尺七,脊背沟沟擦破皮,口含一盏孤魂灯,鲜血伴着汗水滴”的历史。
安全:从乱到治的“急行跳”
安全生产是煤炭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然而,受制于人力、物力、财力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2000年以前,在云南国有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逐步提升的同时,地方小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却收效甚微。
从有记录之后的数据看,1980年小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达到了惊人的38.4,之后的20年,尽管监管逐步加强,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仍然远高于国有煤矿。
2000年5月,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揭牌,煤矿安全“国家监察”体制落地,实现了对所有煤矿的全覆盖。在统一标准的安全生产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下,云南煤矿安全生产逐渐步入正轨,实现了从“乱”到“治”。
面对近年来煤价高涨,煤矿生产冲动强烈,“五假五超、三瞒三不”等违法违规行为多发频发、花样翻新的实际,云南煤监局亮剑执法,坚持严查重罚和典型震慑,仅2018年就查处行政罚款50万元以上的煤矿违法违规典型案例54件,行政处罚力度居全国前列。
针对云南煤矿“多、小、散、弱”,安全基础差、事故风险高的基本面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人不会干、矿长不会当、煤矿不会管”的问题,云南煤监局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其中很多做法开创了全国先河:首家梳理明确企业安全主体责任70项内容、企业全员安全责任17项内容,帮助煤矿企业知责、明责、履责、尽责;首家编写《煤矿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编制指南》《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编制指南》《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制指南》,初步形成了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的“指南体系”;首家编印《煤矿事故隐患排查表》,梳理明确井工煤矿295项、露天煤矿170项排查内容,督促煤矿企业形成自查自改的长效机制。
此外,云南煤监局还将逐矿进行安全“体检”,对查出的事故隐患清单化,并移交属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督促整改销号“清零”。
据统计,2015年至今,云南煤矿年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是2000年至2014年平均数的8.6%,年均死亡人数是7.9%,没有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富源县大坪煤矿一号井,连续40多年无死亡事故,成为全国安全生产周期最长的小煤矿。
谋划:从弱到强的“撑杆跳”
2014年云南连续发生2起重大煤矿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云南省委省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当时占全省煤矿总数约九成的9万吨/年以下小煤矿进行停产整顿,将其分类纳入资源整合、改造升级和关闭退出的“盘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阵痛随即到来。2014年,云南煤炭产量急剧下滑至4413万吨,且此后几年都保持在4000万吨左右的水平,煤矿企业负担加重、矿区矛盾凸显。
有痛是因为在走上坡路。云南坚决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下大力气落实此后出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
截至目前,云南已基本“消灭”9万吨/年以下小煤矿;保留的煤矿正致力于管理、装备、素质、系统的全面提升,云南煤监局也正在实施监察员“点对点”联系服务指导煤矿制度,积极为煤矿企业“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出谋划策、牵线搭桥,促成煤矿企业加快“四化”建设、瞄准智能化矿山建设。今年前8个月,云南100处左右正常生产煤矿生产原煤达3200多万吨。
2018年,由国家煤监局发布的《云南省煤矿安全生产情况分析报告》出炉,给云南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又添了一把“火”。
在全景展现现状的基础上,报告经过深入分析,指出了云南煤炭产业存在的12个方面问题,并给出了8个方面对策建议。正是这些问题和建议,成为云南省委省政府谋划煤炭产业由弱到强发展的重要动力。
今年6月19日,《云南省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2021年)》正式出台。《计划》提出到2021年底,云南煤矿数量要控制在200处以内、煤炭企业户数控制在20户至30户、单个煤炭企业所有煤矿的总产能不低于300万吨/年、打造一个年生产能力不低于5000万吨的大型煤炭产业集团、百万吨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等目标。
目前,由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云南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已正式挂牌运营。该公司将以推动云南煤炭产业安全、绿色、集约化、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省级各部门、各产煤州市也正在按照《计划》确定的目标逐项分解任务,确定“作战”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有了顶层设计,云南煤炭产业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方向,可以预见,云南煤炭产业将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