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先导智能高增长故事终结
先导智能高增长故事终结:已经连续五年保持高增长的先导智能,难再延续过去的辉煌。先导智能是众多机构眼中的大白马,2013年以来,连续5年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增速均在50%以上,属于当之无
:已经连续五年保持高增长的先导智能,难再延续过去的辉煌。
先导智能是众多机构眼中的大白马,2013年以来,连续5年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增速均在50%以上,属于当之无愧的高成长上市公司。
然而,2019年以来,这种高增长辉煌没能继续延续下去。2019年上半年,无论是收入还是利润,先导智能的增幅均大幅放缓,而且这还是以应收款项大幅增长为代价实现的;与此同时,作为先行指标的预收账款也出现恶化,此外收购标的还出现了业绩大变脸,过去的高增长故事面临终结。
业绩大幅放缓
先导智能成立于 2002 年,公司定位为自动化成套设备研发设计制造供应商,公司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2011年,依靠薄膜电容设备起家,实现进口替代;第二阶段:2010-2013年,公司切入光伏设备,业务接力发展;第三阶段:2014年至今,锂电设备业务高速发展。
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3.1万辆,实现从零到1的崛起,随之而来的是2016年开始,动力电池厂商纷纷扩产抢占市场份额,直接利好上游锂电设备商。先导智能下游电池客户主要给宝马、宇通客车等主流车型供货,设备订单直接受电池扩产出现爆发式增长,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07 亿元,同比增长 75%,之后4年收入同比增速始终保持在 75%以上,锂电业务是绝对业绩贡献主力。
财报显示,2015-2018年,先导智能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74.89%、101.26%、101.75%、78.7%,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22.18%、99.68%、84.93%、38.13%,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19.71%、107.58%、79.45%、59.82%。从业务结构上来看,先导智能锂电设备的收入贡献从2013年的50%增长到2018年的89%,毛利额贡献从2013年的5%增长至2018年的88%。
然而,2019年以来,这种高增长似乎有终结的迹象。
2019年上半年,先导智能实现收入18.61亿元,同比增长29.22%;净利润3.93亿元,同比增长20.16%;扣非净利润3.85亿元,同比增长17.94%。
从绝对增速来看,先导智能表现并不算差,但是如果同往年进行比较的话,这份成绩要逊色许多,无论是收入还是扣非净利润,先导智能增速均创下近年新低,要比往年低几十个百分点。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是以应收款项大幅增长为代价实现的。
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末,先导智能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3.98亿元、10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9.34%和下降6.06%,应收票据增加明显。根据半年报,公司应收票据分为银行承兑票据和商业承兑票据,期末账面余额分别为4.33亿元、9.65亿元,即先导智能的应收票据主要由商业承兑汇票构成。
对于应收票据大幅增加,先导智能在2019年中报没有给出具体解释。
追溯历史来看,2015年之前,先导智能应收票据只有几千万的规模,而在此之后就一路攀升,尤其是2018年出现爆炸式增长。依据财报,2015-2018年的年末,公司应收票据账面价值分别为1.09亿元、3.66亿元、3.54亿元、17.32亿元,其中,商业承兑票据从2015年年末的1919万元增加至2018年年末的10.03亿元。
应收票据分银行票据和商业票据。银行票据是由银行通过冻结对方的保证金来进行担保的,因此,银行无条件兑付;而商业票据则不需要保证金,银行如果发现对方账面没有钱,就不会兑付。从这个角度看,商业票据和应收账款没有太大不同。
因此,先导智能账面上金额巨大的商业承诺汇票风险不容忽视。也正因为此,先导智能最近几年经营现金流净额要显著小于净利润,业绩含金量不高。
财报显示,2016-2018年,先导智能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05亿元、3094万元、-4797万元,而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91亿元、5.38亿元、7.42亿元。
先行指标恶化
先导智能的主要产品为专业自动化设备,产品之间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定制,这就决定了公司必须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管理模式。
根据方正证券研报,先导智能开展业务主要采用3331的收款模式。所谓3331收款模式,即合同签订付30%保证金,出货后付30%货款,验收后再付30%货款,质保期结束后支付剩下的10%尾款。
在3331收款模式下,合同签订之后验收之前,60%的货款会出现在预收款项这个科目;客户验收之后确认收入,由预收款转入营业收入;剩下的尾款则会形成账面上的应收账款。这期间,已发出但未验收的产品会体现在存货下发出商品这一子科目中。
因此,预收账款可以作为先导智能经营状况的核心先行指标。
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末,公司预收账款为12.41亿元,而上年同期为13.8亿元,前者较后者同比下降10.1%。
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追溯来看,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先导智能的预收账款连续7年保持增长态势,然而这种增长态势在2018年被打破,当年年末预收账款同比下降25.61%至12.45亿元,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因此,预收账款情况预示着先导智能未来增长难言乐观。
从行业环境来看,新能源汽车目前面临巨大的政策和市场压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过去十年可以用野蛮生长四个字形容。自从 2009 年国家试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所谓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纷纷加入到新能源造车大军中。无数厂商都高喊着创新技术、弯道超车、高效环保等口号,开始埋头造车。
在这样野蛮生长的背景下,中国见证了电动车从诞生到成长的过程。然而,新能源汽车市场太过庞杂,有些汽车厂家的动机是为人类提供清洁高效的出行载具,还有些仅仅为了自产自销骗取高额国家补贴。
为了清除行业毒瘤以及减轻财政压力,近几年国家逐渐收紧补贴政策。2019年3月26日,有史以来最严的补贴政策诞生,乘用车领域将取消小于250公里续航里程的纯电动产品补贴,250-400公里的续航产品单车补贴降至1.8万元,高于400公里纯电动产品补贴额度也将同比退坡50%。
目前,政府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已经减少甚至取消,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新能源汽车厂商瞬间宣告死亡,稍有些技术含量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也显著下滑。最新的补贴政策于6月26日正式生效,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立马由增长转为下降,足以说明补贴政策的影响力。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7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万辆和8.0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7.2%和47.5%,同比分别下降6.9%和4.7%,这是继2017年1月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新能源汽车8月的销量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中汽协数据显示,8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8.7万辆和8.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2.1%和15.8%。
再者,整个汽车行业大环境也不利于新能源汽车。
从2018年7月开始,“车市寒冬”相关字眼便频繁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当月,中国汽车生产204.28万辆,环比下降10.78%,同比下降0.66%;销售188.91万辆,环比下降16.91%,同比下降4.02%,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在经历了销量28年持续增长后首次出现负增长。
此后13个月,汽车销量稳步下滑,每月各车企销量出炉之后,便会迎来一片哀嚎。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经济运行情况显示,1-7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93万辆和1413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5%和11.4%,汽车行业的遇冷现状仍在继续。
先导智能作为上游设备厂商,毫无疑问将会受到行业寒冬巨大冲击。
-
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离开南京飞往美国2024-08-16
-
南瑞太阳能基于熔融盐储热的塔式光热电站控制技术项目启动2024-08-16
-
太阳能+空气能绘制新能源蓝图2024-08-16
-
欧盟对马、台太阳能产品展开贸易调查 薄膜被排除在外2024-08-16
-
德发明太阳能电解水制氢新工艺2024-08-16
-
国产太阳能液态电池有望2017年面世2024-08-16
-
六月订单猛增 太阳能电池厂调涨售价2024-08-16
-
中欧太阳能争端或要“滚雪球”2024-08-16
-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2020年我国风电认证市场达15亿元2024-08-16
-
“水十条”预计拉动GDP增长5.7万亿元2024-08-16
-
2016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公布 2.5万起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
-
“十三五”地热能开发 将拉动投资2600亿元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