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格局异动 谋变求存——“石油霸主”沙特谋变破局

来源:
时间:2019-08-21 16:13:05
热度:

格局异动 谋变求存——“石油霸主”沙特谋变破局能源技术革命引发的结构性危机叠加国际油价下降带来的周期性危机,倒逼资源魔咒下的沙特提出“2030愿景”,但华丽

能源技术革命引发的结构性危机叠加国际油价下降带来的周期性危机,倒逼资源魔咒下的沙特提出“2030愿景”,但华丽转身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错综复杂的历史文化地缘政治背景下全球最大常规石油储备及生产国举步维艰但也步步为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下,沙特应当积极与能源需求大国如中国等进行深度合作以确保市场稳定。

近年国际原油市场持续发生变化,推特治国的特朗普被业界调侃为史上最伟大的交易员,沙特在任元首2017年史无前例的访问俄罗斯奠定了OPEC+这一油价维稳体系。

这其中折射的是全球三大千万桶/日产油国俱乐部地位的变化,美国通过页岩油革命重新焕发活力领跑全球原油生产并成功转型为原油净出口国,沙特与俄罗斯则在资源魔咒中苦苦对抗经济结构单一的历史顽疾。

沙特作为全球最大常规石油储备及生产国,自从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享受了近半个世纪的石油美元红利,全球化浪潮中沙特稳坐欧佩克老大地位,充分利用强势地位配合美国战略目标,在全球经济高度依赖常规石油资源的时代予取予求,一时风头无二。但是正如80年代沙特前石油部长谢赫亚马尼曾说:“石器时代之所以结束,不是因为石头用完了;石油时代也将结束,也不是石油用完了”。

一、沙特石油经济遭遇结构性与周期性危机

近年来美国利用钻探技术重大突破在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技术中领跑,能源技术革命带来的结构性危机使得沙特能源生产大国的地位遭遇空前挑战。美国主导的页岩油革命大大提升非常规油气资源地位并强势挤占以沙特为代表的常规油气资源市场份额,沙特传统大油田则由于已过峰值采收率开始出现衰减。同时,国际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不利于传统油气生产国。据国际能源署报告,近30年来,单位 GDP所需的石油消耗一直稳步下降。此外,随着技术日趋成熟,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页岩油技术进步超出预期也让沙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2014年下半年以来,出于配合美国打压伊朗政策并打击高油价下蓬勃兴起的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产业以提升沙特市场份额的目的,沙特主动发起“油价战”。岂料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受益于技术进步反而在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后顽强生存下来,沙特则因油价暴跌深受其害。2014年四季度国际油价暴跌以来,沙特结构性矛盾愈发突出。由于沙特财政收入80%来自于石油,因此,一旦油价走弱,则沙特经济立刻捉襟见肘,大量矛盾暴露。

沙特等传统产油国已陷入两难处境:一方面,大幅提高油价将刺激各种替代性能源产业发展,市场份额被挤压;另一方面,油价长期低位徘徊,中东产油国入不敷出,财政拮据。巨大现实生存压力下减产成为唯一选项。沙特推动欧佩克于2016年11月30日达成8年来首次减产协议并在此后反复动用减产来平抑市场下跌预期。至此,沙特成为最佳的长线“交易员”,一个减产决定可以让价格涨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特朗普上台后迅速成为最佳的短线“交易员”,其利空的推特可以让价格跌上几天甚至是一周。但最近沙特主导的减产措施对市场推动因素越来越呈现边际递减效应。究其原因,并非减产不给力,而是复杂的宏观环境影响了需求端及整个金融市场信心所致。

有学者感叹:半个多世纪以来,沙特等中东产油国一直牢牢掌握着“黑色黄金”的控制权。尽管这些产油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中仍然不可或缺,但其不再扮演“石油中央银行”的角色。国际能源市场越来越受到中美两国博弈影响,沙特必须直面挑战与变化。

二、沙特应对危机总纲领及挑战

为了应对低油价所带来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沙特积极谋变。由于沙特人口快速增加已到达3000万以上规模,GDP也进入了全球前列,因此20世纪80-90年代低油价时代时依靠抽回海外资产和少量举借债务度过危机的策略已不合时宜。近年来,沙特主动作为并在如下几个方向同时发力,即资源配置从依靠政府干预向依靠市场支配的方向转变;政府财政收入从依靠石油收入向扩大非石油收入的方向转变;产业结构从过度依赖石油经济向新能源和矿业等多样化领域拓展;企业所有制结构从国有化向加快私有化的方向转变;投资资金来源从基本依靠本国资本向重视吸引外资的方向转变;劳动就业从依靠外籍侨工向 “沙特化”的方向转变。

这一变化最集中体现的就是2016年4月26日,沙特现任王储穆罕默德·萨勒曼(也称“小萨勒曼”,时任副王储,后文称“小萨勒曼”)提出的“2030愿景”。该愿景设置了诸多发展目标:利用沙特廉价能源,建立工业部门;提高水资源和电力管理水平,摆脱高度依赖补贴的现状;发展小型公共投资基金和战略投资;发展农业和娱乐业;建造16个核反应堆替代石油发电;将非石油出口占GDP比重从16%提高到50%,将非石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10%提升到70%;将武器国产化率从2%提高到50%;将失业率从11%降至7.6%;将沙特在世界经济体中排名从第19位升至第15位。

“2030愿景”的提出既有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倒逼沙特决策者推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也有沙特新政府期待通过推动能源转型,改善经济现状,以期改善政府形象,扩大王储政治影响力的综合考量。

当我们回看沙特历史时,就会知晓“2030愿景”很美好,但实践起来,也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而痛苦的过程,前景和效果仍存在不确定性。

沙特是传统的阿拉伯君主制国家,当前统治沙特的是来自于“内志”地区的沙特家族,上世纪20年代伊本·沙特发动穆斯林战争,向守护包括伊斯兰圣地麦加和麦地那在内的沙特西部地区沿海一带即“汉志”地区的哈希姆家族宣战并在英国的支持下成功统一汉志与内志,建立了沙特阿拉伯王国。内志相对汉志是指地名,主要是沙特中部地区,汉译名为“纳季德”。这是古代沙特一个比较穷的地方,沙漠占绝大部分,但现在内志地区却是沙特石油的重要产地。在石油还没有成为沙特核心财富来源的上个世纪20年代,手握圣地的汉志地区依托巨额朝觐收入睥睨众生,内志对汉志地区的征服可谓是贫穷战胜了富足,落后战胜了先进,而这其中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瓦哈比教派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是沙特实现国家统一、维护王权的精神武器,也因此在1932年被沙特立为国教。

沙特自建国以来始终坚持“宗教立国”,瓦哈比派是沙特王室统治合法性的精神来源。时至今日,瓦哈比派在教育、法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影响已无孔不入,“认主独一”、爱国忠君已成为沙特民众最基本的价值观。2011年“阿拉伯之春”后沙特的稳定受益于瓦哈比派倡导的忠君爱国思想。但沙特当前的改革措施不可避免会挑战宗教权威并在不同程度上触动瓦哈比派的“奶酪”和“红线”。

沙特的“2030愿景”带有很强的“崇外”特征,该计划首次发布是通过《经济学人》和彭博社等西方媒体,沙特国民大多“后知后觉”。这一细节也表明改革在沙特内部阻力不小,借助外部力量来影响保守势力也是不得已为之。

由于瓦哈比派强调伊斯兰意识形态对人的绝对控制,因此虽然沙特整体受教育程度高但是教育结构不合理,阿拉伯语文学、社会管理、宗教、艺术等专业成为主流专业,物理科学、化工能源、工程建设等专业人才缺失。故而一方面沙特缺乏必要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沙特实施以“配额制”为基础的劳工本国化项目来缓解本国就业压力,同时沙特也采取涸泽而渔的办法,直接将进入沙特工作的外国人申办工作签证费用提高至1000美元/人创下了世界之最。这样的做法加剧了本国人才资源匮乏的情况。

沙特在国人印象中一直是“土豪国”,这也是权力核心的沙特王室给人普遍印象,有资料显示这一普遍被认为成员在5000人左右的“特殊群体”掌握了万亿级美元资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沙特贫穷人口,据不完全统计,70%的普通沙特人没有住房,4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11年中东剧变中,沙特为谋求政权稳定采取了“福利换稳定”政策,但油价下跌趋势使沙特的“福利换稳定”模式难以维系。

沙特国有部门一向以高福利低效封闭不透明著称。沙特国民大部分在公共部门工作,而在沙特石油和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外国人。2014年油价下跌后,通过私有化重整大部分国有部门,成为沙特减轻经济压力最为便捷的手段。依照“2030愿景”,2018—2020年期间,沙特所有的地区和国际机场均将私有化。沙特邮政系统于2017年初开始私有化进程。沙特还决定把国有沙特电力公司(SEC)拆分重组为四家电力公司,本地和外国组织都可购买新公司股份。沙特还计划出售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5%的股票(按照沙特口径预估市值约2万亿美元),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沙特政府希望通过私有化增加财政收入,到2020年实现27.5亿里亚尔,届时将政府补贴额降至零。同时,面对巨大的预算差距,沙特政府削减了公共部门的工资与补贴,让油价、电价甚至水价涨得更高。沙特已经开始在国内外欠下数十亿美元计的债务,而政府作为沙特人向往的大雇主,也削减了雇佣人数,让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对未来渐渐有了恐惧。

沙特“2030愿景”对沙特普通民众的冲击既有社会福利大幅削减也有传统观念颠覆,社会层面能获得多大支持尚存疑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