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沾氢就火!上半年氢能投资已超2018全年

来源:
时间:2019-08-09 15:03:54
热度:

沾氢就火!上半年氢能投资已超2018全年  “沾氢就火。”谈及国内氢能产业的现状,浙江某氢能企业的高层表示。根据万得数据显示,截至8月7日的半年以来,燃料电

  “沾氢就火。”谈及国内氢能产业的现状,浙江某氢能企业的高层表示。根据万得数据显示,截至8月7日的半年以来,燃料电池概念板块指数上涨8.47%,行业板块指数上涨8.59%,包括全柴动力、中通客车、长城电工等多家企业出现涨停。

  业内人士认为,氢能和燃料电池在资本市场的走红,与国家政策的支持有着重要关联。根据今年3月26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能源补贴退坡幅度高达50%,但是对于燃料电池汽车继续保持购置补贴,并且将地补退出转为用于加氢站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随后,全国多地纷纷跟进落实氢燃料电池的补贴政策。“目前,大家考虑的商业化落地领域主要是汽车,轮船、发电备用电源领域也有考虑。”上述氢能企业高层表示。

  在资本市场走红的背后,各方势力在氢能、燃料电池领域的布局也接二连三。7月25日,东风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襄阳市人民政府、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就各方在氢领域装备研发与制造、氢能交通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的合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7月31日,《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发布,提出到2023年,成都市要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2000辆以上,氢能产业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根据公开资料进行的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的投资项目多达70起,其中包括多个百亿级项目,50起公开了投资金额的项目累计资金超过900亿元,这已超过2018年全年投资额。根据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王菊介绍,2018年全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投资及规划资金为超过850亿元。从投资项目的类型来看,包括产业园、产业基金、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公司直投增加布局等类别,而投资参与方则包括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私企以及外资等多种角色。

  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到2020年,中国燃料电池车辆要达到10000辆、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到2030年,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200万辆;到2050年,加氢站网络构建完成,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要达到1000万辆。根据今年6月份《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的预测,到2050年氢能在终端能源体系中的比例将提升至10%,将累计拉动33万亿元的经济产值。

  今年上半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达到1808辆,已经接近2017年和2018年燃料电池汽车销量的总和,这距离2020年10000辆的目标的达成仍有很长的距离。业内人士认为,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项目投资在近几年内将持续爆发。

  跨界资本多线进军

  事实上,氢燃料汽车早在2000年前后便被列入了国家“863计划”进行扶持发展,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同济和上汽以及清华和福田两个团队合作打造的氢燃料电池客车,作为“863计划”成果顺利亮相。而之所以锂电池产业要比氢燃料电池产业率先爆发,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主要原因在于氢燃料电池的技术门槛更高,产业需要更多时间打基础。

  2019年,氢燃料电池在政策上迎来利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等若干项和氢能有关的内容也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3月26日发布的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显示,在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过渡期结束后,地方应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

  在国家补贴政策明朗之后,地方政府纷纷跟进明确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明细,并出台了多项鼓励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根据经济观察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20个省份以及直辖市出台了涉及到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数量接近50项。

  与利好政策接连出台相对应的是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投资项目的暴增。根据经济观察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氢能领域超过900亿的产业投资金额中,广东、浙江、江苏省在投资项目和投资金额上处于领先地位,而在动力电池和电动车领域表现较弱的河北、山西等省份,在氢能产业风口上表现较为靠前。

  跨界布局成为氢能和燃料电池布局的主要特点。从今年上半年新增的70个项目来看,地方政府、国企、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均有参与,布局方式则包括建立产业园、新设氢能业务板块、与其他企业合资、兼并收购其他企业、成立产业基金等。其中,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资金占比,产业园所占比例均为最大,在70个项目中,仅有的3个百亿级项目均为产业园类型。

  根据梳理,在所有投资项目中,主体公司工商信息中包含氢燃料相关业务的企业仅有10家左右,如果算上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这一数量可攀升至20家。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在纯电动车产业投资潮退洗牌之际,不少以前专注于纯电动车领域的企业由于没能脱颖而出,因此继续投注在氢燃料电池汽车这一新的风口产业上。除此之外,入局者还包括一度专注煤炭业务的美锦能源、压缩机领域的雪人股份以及冶金领域的云铝股份等企业。

  对于跨界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企业而言,直投扩大业务布局、成立氢能业务子公司或者对氢能领域企业进行股份收购成为入局的首选方式。在今年上半年的投资项目中,企业直投案例高达14例,企业兼并收购案例为13例。“那些企业之间兼并收购的,也是互相布局,想打通产业链。技术不足的企业自然选择用钱来整合。”一位氢能企业高层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与电动车项目不同,风投并不是氢能源投资的主角。在上半年的投资项目中,仅有约6个项目有投资公司加入。例如2019年1月15日,东莞国青氢谷项目的牵头者之一就是东莞市熔岩创业投资合伙企业。不过该企业并非在氢能领域毫无布局。启信宝数据显示,其在2010年投资了北京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而该公司和氢能产业有着密切关联。3月8日,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与润谷东方(北京)国际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就氢能源产业项目落地签署合作协议,后者也在2015年、2016年先后投资了多家新能源科技公司。“目前,风投公司加入者并不多,但会越来越多。”一位氢能产业资深人士表示。

  外资也开始进入氢能源领域的投资。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中,氢能以及氢燃料电池进入名单中,并且覆盖了从产业链上游的氢燃料制储运,到中游的加氢站和燃料电池系统,以及下游的新能源汽车。今年上半年的70个氢能投资项目中,包含境外(含港澳台)企业的投资项目有3个。其中,国际四大气体产品巨头之— ——美国空气产品公司总投资近50亿元的项目落户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此外,整车企业中的丰田和现代在华也开展了氢燃料电池的布局,丰田近日宣布将向一汽集团和苏州金龙提供氢燃料电池的关键部件,现代也于今日透露,将在四川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

  3-5年后开始洗牌

  “丰田的氢燃料电池产品进入国内会很快占领一部分市场,但国内会有一两个企业在五年之内成为宁德时代那样的企业。”上述氢能企业高层表示。

  目前,氢能产业链的上游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环节;中游包括燃料电池以及辅助系统;下游则是整车的应用。来自另一家氢能企业的工程师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国内氢能产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寿命以及基础建设。他认为,国内企业仅在下游有明显优势,而上游作为决定成本的核心因素,掌控在国外企业手中。“氢能产业谁布局完整谁占领未来市场,而不是简单的技术领先。”国内某氢能企业的高层表示。

  华泰证券指出,氢燃料电池要大规模商业化,一方面电池性能要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成本要持续下降,核心技术的国产化成为降本关键。其指出,目前国内电堆产业发展较好,但辅助系统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落后;系统及整体产业发展较好,但大多采取国外进口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尚未自主;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商业化推广模式尚未建立;转向规划和政策体系尚未形成。”华泰证券就投资风险提示称。

  氢能产业技术现状与资本爆发之间的对比,也引发了业界的争议。此前,有券商研究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基本面角度,目前氢能概念并没有太多明确的投资逻辑,只有炒作逻辑——谁布局多,谁用力猛,谁获得资金支持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位新能源汽车产业资深人士表示,在纯电动车并没有做好、品质和性价比都没有做到极致的情况下,大规模投资氢燃料电池将导致资源投放不集中,并不是明智的举措。

  事实上,一些企业由于投资所涉金额过高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在今年上半年的70个氢能投资项目中,其中的三个百亿级投资项目有两个由美锦能源牵头。启信宝数据显示,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专注煤矿能源开发、投资、销售等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2019年3月23日,美锦能源发布公告称将在将在嘉兴市投资建设美锦氢能汽车产业园,总体规划用地2000亩,预计总投资100亿元;2019年6月28日,美锦再次发布公告称,拟投资100亿元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建设青岛美锦氢能小镇。此前,其还收购了佛山市飞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15%的股权。

  但美锦能源的盈利情况看起来似乎不太能支撑如此高额的投资,其2018年净利润为20.69亿元。正因如此,今年7月1日,美锦能源收到了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关注函,被要求说明在氢能领域所投资金的来源以及项目的进展情况,而其答复公告也被东方财富网的网友评论称“漏洞百出”。

  “哪来的钱投资,都是圈(钱)而已。”一位氢能企业的高层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借助氢能的风口可以让它们的市值翻几倍。经济观察报记者随机抽取了氢能源和燃料电池板块40家上市公司的上半年业绩预告,利润超过亿元的仅有12家。而氢能产业需要高额的、持续的资本投入,且短期内难以正向盈利。“三年以后吧。”谈及盈利时间预期,上述国内氢能企业高层向本报记者表示。

  不过,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一个产业的发展势必需要经历资本的大规模投入和产能过剩的过程,这是一种自然的市场现象。当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一级市场已经形成投资潮,曹鹤预测,二级市场的资本有可能从明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并且明年下半年将出现一家氢燃料电池板块的科创板上市企业。“三年后到五年期间会形成洗牌效应。”一位氢能业内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最后80%的企业都会被淘汰,只有20%的企业能胜出。”曹鹤分析称。(作者:干群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