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垃圾分类后去往何处?多元化方式将取代填埋

来源:
时间:2019-08-07 13:08:41
热度:

生活垃圾分类后去往何处?多元化方式将取代填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垃圾合理处置和资源回收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必经之路,对保护人体健康、提升环境卫生具有重大意义。笔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垃圾合理处置和资源回收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必经之路,对保护人体健康、提升环境卫生具有重大意义。笔者通过长期调研,结合我国生活垃圾的特点,对生活垃圾分类及处理模式进行了梳理,并对几种有潜力的垃圾处理技术模式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1、多元化方式将取代以填埋为主

我国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方式为填埋与焚烧,其中填埋占主要地位。填埋处理具有方法简单、技术门槛低的特点,是我国长期以来广泛采用的处理方式,但填埋场占地大、使用年限短,不但可能影响地下水和土壤环境,还会造成大量有机质的浪费,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相悖。与填埋不同,焚烧处理占地小、能极大程度地实现减量化并产生电能,近年来发展迅猛。在我国大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生活垃圾可回收比例和垃圾热值较高,因此在确保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分类回收的前提下,宜采用以焚烧为主的处理方式,既能满足减量化的要求,又可产生清洁能源;在其余中小城市,生活垃圾热值较低,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因此更适宜采用填埋为主、结合堆肥等资源化技术的处理路线。

农村生活垃圾全量收集难度较大,运输成本高,收运过程易产生二次污染。根据有机垃圾易腐的特点,考虑运输和处理的经济性,农村有机垃圾适宜就地处理(例如堆肥)。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深化,未来可将农村与城市垃圾进行区域一体化利用。

就发展趋势来看,多元化方式或将逐步取代我国以填埋为主导的垃圾处理模式。

2、提升处理能力仍是重中之重

尽管处理能力逐年提升,但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目前仍存在较大缺口。以2016年计,每天仍有1.89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未得到无害化处理,提升处理能力仍是目前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7年3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共同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同年6月,住建部公布第一批10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市、区)。各示范城市普遍采用“大类粗分,干湿分离”的原则,主要措施为建设规范化垃圾资源回收体系。在对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的调研中,笔者发现:南京、石家庄、兰州等示范城市已采用积分兑换等措施,大幅提高了垃圾分类的公众参与度;部分示范城市已根据垃圾收集情况建设了分类处理设施;青岛、苏州等示范城市摸索建立了联席会议、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等相关制度和法规。

但一些示范城市也暴露出以下问题:一、管理职能部门缺乏协调合作。目前生活垃圾的清运、处理由市政部门负责,环保部门参与的空间不足,除北京市可回收物管理并入城管委、上海市生活源可回收物纳入环卫体系外,其余城市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贮存、处理职能没有进行明确划分。二、分类处理设施能力不足。我国大部分城市面临处理能力跟不上垃圾增长速度的问题;此外,源头分类后没有相应处理设施,导致末端再次混合,造成人力浪费并增加经济成本。三、宣传教育相对滞后。垃圾分类去年才正式纳入大中小学的教育体系,垃圾分类的普及工作任重道远。

3、厨余垃圾是现阶段分类处理的重点

我国的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占绝大部分。通过调研,笔者发现我国生活垃圾具有如下特点:厨余垃圾以生菜叶、果皮为主,包括少量剩饭类;家庭源可回收物品质较差,回收价值不高。基于上述特点,垃圾中转站和处理厂不宜实施分类,因为分出的可回收物品质低,会增加相应的经济成本。以上海市为例,统计其25年来生活垃圾的成分变化,并分析人均GDP与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含量的关系,可以合理预测:在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条件下,厨余垃圾含量将会下降,可回收物含量则会上升。因此,现阶段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的重点是厨余垃圾;未来可回收物的再生利用将成为重点。

餐厨垃圾碳氮比低、酸败快,加上部分区域餐厨产量小,因此适宜与城市污泥、果蔬垃圾进行协同厌氧处理,后者可与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集中布局,形成行业共建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或者采用蝇蛆、黑水虻等生物梯级循环模式,避免同源性污染;也可集合高效预处理、湿热处理、厌氧产沼、好氧制有机肥、生物转化等多项技术,实现杂质的高效分离,提高出油率、沼气纯度。例如,大连市采用餐厨垃圾与市政污泥、旱厕粪便进行协同厌氧处理,稳定周期提高8天到10天,产气率提高20%;苏州洁净公司采用综合集成技术,经过除杂、粉碎、湿热处理、三相分离处理餐厨垃圾,固形物蝇蛆养殖制饲料蛋白,液相厌氧发酵制沼气,油脂深加工制生物柴油,年利润总额可达678.5万元。

4、选择有生命力的资源化利用模式

在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哪类模式会在市场中具有持续生命力?答案是既要具备经济性,又要能可靠稳定地解决问题。为此,笔者推荐以下几种工艺简单、能因地制宜且具有经济收益的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

推行多样化的有机废弃物处理方式。农村有机垃圾可采用就地粉碎沤肥、生物堆肥处理、家庭养殖、厌氧产沼气等方式进行处理;易腐垃圾应考虑与畜禽粪便及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协同处理。

建立因地制宜的可回收物收集模式。一方面,收编流动回收人员,扶持乡镇集体企业回收,实施低价值回收工作补贴;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供销社体系的作用,推广因地制宜的回收模式,调动农村基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积极性。在这方面,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利用供销社体系,在下辖村镇推行可回收垃圾分类政策,采用垃圾换农具、换生活用品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村民回收的积极性。

采用区域统筹方式解决其他垃圾的终端处置。农村生活垃圾产生源分散,考虑到运输成本和经济性,不宜建设小型处理设施;而其他垃圾不存在易腐等问题,适宜与城市其他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置、统筹管理。

协同各部门解决有害垃圾的回收和处理问题。环保、市政环卫、村委、街道等部门应积极协作,明确职责,确保有害垃圾的收运、储存、处理工作落实到位,避免权责不清、责任推诿。

总之,垃圾分类应遵循如下原则: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完善机制,创新发展;协同推进,有效衔接。在该原则下,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积极推动源头减量,加快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城乡统筹管理,因地制宜地采用高效经济的处理模式,才能达到垃圾减量化与无害化的目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Baidu
map